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0361)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姚金保马鸿翔杨丹耿志明刘婷婷更多>>
-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的灌浆速率及产量结构被引量:5
- 2012年
- 调查长江中下游麦区9个主推小麦品种灌浆速率、生育进程及产量结构。结果表明,各品种灌浆速率整体表现为慢快慢,但灌浆进程差异较大。镇麦8号和宁麦13的快速灌浆期启动早强度大,持续时间短。镇麦8号因穗粒数较少,产量表现一般。宁麦17、扬麦16、镇麦168和郑麦9023的峰值灌浆速率高,快速灌浆期稳定且持续时间长,后期灌浆速率低,有利于避免后期高温避熟的不利气候因素。襄麦55和扬麦18在收获前期灌浆速率仍较高,千粒质量和容重的稳定性存在风险。南农06Y86平均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最低,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穗数和穗粒数表现中等,高产稳产的难度较大。宁麦13和镇麦168结合了多穗多粒、中前期灌浆速率快且与千粒质量相协调等优良特征,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多穗多粒、熟相好,快速灌浆期启动早,灌浆速率和千粒质量协调,是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指标。
- 张平平刘婷婷马鸿翔姚金保耿志明杨丹
-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小麦灌浆
-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7的选育及利用被引量:3
- 2012年
- 宁麦17在参加2006—2008年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合计22个试验点次有18个点次增产,4点次减产,增产点次率80%以上,2年平均产量7 207.65 kg/h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CK)增产5.07%;2008—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片生产试验,7个试点产量全部比扬麦11号高,平均产量7 102.65 kg/hm2,比扬麦11号增产7.11%,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各地大面积生产的试验示范一般产量均约7 500 kg/hm2。由2006—2008年品质分析结果可知,平均容重816.5 g/L,籽粒蛋白质含量13.28%,湿面筋含量26.5%,面团形成时间3.2 min,品质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相当。宁麦17高抗梭条花叶病毒病、中抗-抗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白粉病较轻,该品种属春性早熟小麦品种,前中期生长繁茂而青秀,后期灌浆较快,成熟期较早,适合江苏淮南地区种植,尤其适合本地区的中晚熟(直播)水稻茬选用。
- 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
- 关键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