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Z02063)

作品数:13 被引量:281H指数:7
相关作者:杨洪军许海玉李德凤唐仕欢陈建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理
  • 4篇活性
  • 3篇药理学
  • 3篇色谱
  • 3篇网络药理学
  • 2篇药代
  • 2篇药理活性
  • 2篇药物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色谱法
  • 2篇数据挖掘
  • 2篇中药
  • 2篇相色谱
  • 2篇茅苍术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方剂
  • 2篇苍术

机构

  • 13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自...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临沂大学
  • 1篇天津药物研究...

作者

  • 12篇杨洪军
  • 8篇许海玉
  • 6篇李德凤
  • 4篇陈建新
  • 4篇唐仕欢
  • 3篇陈畅
  • 2篇左晓晗
  • 2篇张东
  • 2篇方婧
  • 2篇林朔
  • 2篇黄璐琦
  • 2篇陶野
  • 2篇卢朋
  • 2篇刘西
  • 2篇杨一平
  • 2篇李韶菁
  • 2篇陈晓萌
  • 2篇付梅红
  • 2篇杨岚
  • 2篇高一波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思路与策略被引量:18
2011年
中药药效物质组合与药效活性的关联性即"组效关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的基本策略,即基于药物代谢物组学的有效成分辨识,基于代谢组学的有效成分组合的药效活性评价,基于系统建模的有效成分组合与药效活性之间关联性分析。该策略的提出,对于创新中药质量评价模式、阐释方剂配伍规律、创制组分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许海玉唐仕欢陈建新李德凤陈畅杨洪军刘昌孝
关键词:代谢组学活性评价数据挖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对不同种的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种蟾皮中蟾蜍噻咛的含量,色谱柱WondsilTM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94),检测波长226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回归方程为Y=6 945.3X+82.327,r2=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8.57%,蟾皮中蟾蜍噻咛的质量分数在0.041 2~0.824μg。结论蟾蜍噻咛在不同种蟾皮药材中的含量有一定差异。
王宏洁杨立新高波程明杨健边宝林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牛蛙蟾皮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药有效成分辨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1年
为有效地从繁多的中药复方化合物中发现和辨识出其作用成分,明确中药作用功效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对中国知网和国外相关杂志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从26篇近期报道的文献中提炼出有效成分辨识相关思路,对以药理活性为向导的有效成分辨识和基于体内过程的有效成分辨识这2个主要研究方法分别进行归纳,并着重对基于体内过程有效成分辨识的常用技术如外翻肠囊法、Caco-2细胞模型、血清药物化学法进行了总结。传统的以药理活性向导的中药有效成分辨识和近期发展的基于体内过程进行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完善之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良好的互补。同时,多成分综合作用是中药发挥效果的基本模式,因此,进行有效成分辨识时,在多成分综合效应中辨识出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符合中药特点的有效成分辨识方法。
陈晓萌陈畅李德凤杨洪军许海玉
关键词:药理活性血清药物化学
元胡止痛方“病证-方药-成分-活性”关联性探析被引量:7
2012年
"病证-方药-成分-活性"关联性研究有利于揭示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本文以元胡止痛方为范例,从中医的角度阐述气滞血瘀型头痛与该方的功效;从现代医药学角度系统总结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元胡止痛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元胡止痛方"病证-方药-成分-活性"关联性,为揭示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提供新策略。
陶野杨洪军林朔唐仕欢肖学凤李德凤许海玉
关键词:气滞血瘀证偏头痛
外翻肠囊法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建立发现元胡止痛片吸收成分群的外翻肠囊模型法,研究元胡止痛片主要化学成分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收集3个浓度元胡止痛片饮片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样品,用HPLC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有效成分的累计吸收量,同时比较元胡止痛片样品与吸收成分间比例。结果:元胡止痛片中8个成分可进入肠囊,分别为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黄连碱、欧前胡素、盐酸小檗碱、白当归素、α-别隐品碱、延胡索乙素,此8个成分在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元胡止痛片提取物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符合被动吸收。结论:肠囊对药物成分吸收有选择性,选择外翻肠囊法可评价元胡止痛片多成分的肠吸收特性。
陈晓萌张迎春林朔杨洪军吴宏伟李韶菁李德凤许海玉
关键词:元胡止痛片HPLC
基于二分图评价模型的网络药物靶标预测改进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网络药理学作为新药研发领域中新的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而基因组药物发现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识别药物与靶标蛋白质间新的交互作用。本研究即希望根据已知交互作用建立模型预测新的交互作用,以达到发现新靶标的目的。作者针对前人提出的二分图建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有监督的基于二分图评价模型的融合算法,根据已知的药物-靶标交互作用构建二分图网络,并建立药物-靶标蛋白质对的关联性评价模型,依此模型预测新的药物-靶标蛋白质交互作用,即预测新靶标。在已知交互作用数据集上做测试,本研究所提出的基于二分图评价模型的融合算法在性能上优于其他3种预测算法。基于二分图评价模型的融合算法集成化学空间、疗效空间和基因空间,构建药物候选化合物-靶标候选蛋白质交互网络,并建立交互作用预测模型,能预测出新的药物-靶标蛋白质交互作用,进而预测药物靶标,效果良好。
刘西卢朋左晓晗陈建新杨洪军杨一平高一波
关键词:二分图药物靶标网络药理学
基于靶标识别的心脑血管潜在致病基因预测被引量:2
2012年
靶标识别是现代药物研发中的重要一环,针对具体疾病的靶标识别已经成为疾病新药研发的最重要问题。本文依照网络药理学的思想,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人类蛋白质反应网络和表型相似度网络,结合已知心脑血管相关靶标蛋白质,训练得到网络节点分类器,并以此预测新的潜在靶标。同以往的靶标发现方法相比,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靶标识别问题重新建模求解。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预测心脑血管疾病潜在靶标基因,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的支撑。
左晓晗卢朋刘西陈建新高一波杨一平杨洪军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基于体内ADME过程和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被引量:59
2012年
网络药理学应用到中药研究中,有利于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但是,鉴于中药有效物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体内过程分析,明确进入体内的成分,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提。为此,提出体内ADME过程与网络药理学相结合的中药现代研究思路。
许海玉黄璐琦卢鹏杨洪军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
荚果蕨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2012年
荚果蕨属植物属蕨类球子蕨科,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酚类、香豆素、甾萜类等,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病毒、驱虫、抗菌等活性,本属植物还具有很高的观赏和食用价值。综述了荚果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荚果蕨属植物提供参考。
李姝蓓张东杨岚杨洪军
关键词:荚果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被引量:21
2011年
中药新药设计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提升新药创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围绕"组效关系",提出了中药新药设计的概念、研究框架及技术方法,将处方发现、成分辨识和组方优化作为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以期为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杨洪军雷燕唐仕欢陈建新许海玉李韶菁陈畅黄璐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