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021004)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刘姿蔡海婷李丹丹王官武商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第一性原理
  • 2篇光子
  • 2篇催化
  • 1篇单分子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源
  • 1篇单原子
  • 1篇第一性原理研...
  • 1篇电致发光
  • 1篇电子性质
  • 1篇原子
  • 1篇时域有限差分
  • 1篇时域有限差分...
  • 1篇肟醚
  • 1篇钯催化
  • 1篇酰基
  • 1篇酰基化
  • 1篇酰氧化
  • 1篇谐振腔
  • 1篇谐振腔模式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篇王官武
  • 1篇袁岚峰
  • 1篇杨金龙
  • 1篇商波
  • 1篇李丹丹
  • 1篇蔡海婷
  • 1篇刘姿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钯催化下肟醚导向的sp^2 C-H键邻位酰氧化反应(英文)被引量:3
2013年
使用醋酸钯作为催化剂,过硫酸钠和氧化银为氧化剂,使肟醚导向的底物与苯甲酰甲酸发生sp2C—H键的邻位酰氧化反应,从而得到芳香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对带吸电子基和给电子基的反应物都有很好的适应性,最高产率可达98%.
蔡海婷李丹丹刘姿王官武
关键词:钯催化酰基化
MgH2(110)表面Pd单原子催化氢脱附反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2019年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MgH2(110)表面吸附单原子Pd后的氢脱附反应.计算发现,在吸附一个Pd单原子后,MgH2(110)表面氢脱附反应的能垒可以从1.802eV显著地降低到1.154eV,表明Pd单原子对于氢脱附具有很强的催化效应.并且,Pd单原子催化还可以将氢脱附的温度从573K显著地降低到了367K,从而使MgH2(110)表面的氢脱附反应更加容易和快速地发生.此外,通过MgH2(110)表面氢溢出机制的反向过程来讨论了氢脱附反应的微观过程.该研究表明Pd/MgH2薄膜在未来的实验中可作为良好的储氢材料.
吴新星胡伟
关键词:储氢
Optimization of nanocavity field enhancement using two-dimensional plasmonic photonic crystals被引量:2
2012年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g nanorod radius(r)on the resonant modes of a two-dimensional plasmonic photonic crystal(PPC)with dipole sources embedded into the central vacancy area,using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s.Both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LSP)mode of individual Ag nanorods and the resonant cavity mode of PPC are found to vary as a function of r.The resonant cavity mode is strongly enhanced as r is increased,while the LSP signal will eventually become no longer discernable in the Fourier spectrum of the time-evolved field.An optimized condition for the nanocavity field enhancement is found for a given PPC periodicity(e.g.d=375 nm)with the critical nanorod radius rc=d/3.At this point the resonant cavity mode has the strongest field enhancement,best field confinement and largest Q-factor.We attribute this to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blocking of cavity confined light to radiate out when the cavity resonant frequency falls inside the opened photonic stopband as r reaches rc,and the transfer of cavity mode energy to inter-particle plasmons when r is further increased.
TAO XingDONG ZhenChao
关键词:二维光子晶体谐振腔模式时域有限差分方法PPC
单分子尺度的光量子态调控与单分子电致发光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分子尺度上的光电相互作用研究可以为发展未来信息和能源技术提供科学基础.扫描隧道显微镜不仅可以用来观察和操纵纳米世界中的原子和分子,而且其高度局域化的隧穿电流还可以被用来激发隧道结中的分子,使之发光,以研究局域场下的分子光电特性.本文综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光电研究组近期在锌酞菁分子电致发光方面取得的科学进展,包括:1)利用有效的电子脱耦合与纳腔等离激元调控技术,实现了隧穿电子激发下的单个锌酞菁分子的电致荧光,并通过发展相关的光子发射统计测量方法,表征了单个分子在隧穿电子激发下的电致荧光具有单光子发射特性; 2)发展了具有亚纳米空间分辨的荧光光谱成像技术,实现了对酞菁分子间相干偶极相互作用特征的实空间观察; 3)对分子与纳腔等离激元之间的相干耦合作用进行了亚纳米精度的操控,在单分子水平上观察到了法诺共振和兰姆位移效应.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研发基于有机分子的电泵纳米光源与单光子光源等分子光电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在单分子尺度上研究分子光电特性、分子间能量转移以及场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等提供了新的表征方法.
张尧张杨董振超
关键词:单光子源
Si(111)-√7×√3-In表面重构的几何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
2012年
为了确定Si(111)-√7×√3-In表面的结构以及理解其电子性质,构建了六角型和矩形型的六种模型,并进行了第一性原理计算.通过模拟这些模型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像,计算了功函数,并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hex-H3’模型和Hrect—T1模型分别为实验中的六角型和矩形型结构.同时还讨论了In覆盖度在1.0单层附近时In/Si(111)表面结构的演化机制.认为4×1相和√7×、√3相具有两种不同的演化机制,和实验结果一致.
商波袁岚峰杨金龙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