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09205)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郝新梅李涛李晓琳康绍忠冷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葡萄
  • 2篇葡萄园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区
  • 1篇导水率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园土
  • 1篇土壤饱和导水...
  • 1篇土壤含水率
  • 1篇土壤质地
  • 1篇葡萄园土壤
  • 1篇含水率
  • 1篇饱和导水率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李涛
  • 2篇郝新梅
  • 1篇康绍忠
  • 1篇李晓琳
  • 1篇冷栋

传媒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干旱区葡萄园土壤含水率时空变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土壤含水率是陆地表层系统的重要变量,广泛影响各种水文循环过程。研究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变异特性有助于了解上述循环过程,以定量管理农田水分,为制定精准灌溉制度提供依据。本研究在7.6 hm^2的葡萄园内以设置25 m×25 m均匀网格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式,测定3年葡萄全生育期内147个取样点3个土层(0~20cm、20~40 cm、40~60 cm)的土壤含水率,结合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特性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平均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一般来说,较湿润年份的土壤含水率变程较大,且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程大于深层土壤,反之则反;(2)较干旱年份的表层土壤和较湿润年份的表层以下土壤含水率与其他情况下土壤含水率相比,空间结构性变异相对随机性变异的比例高,且随机性相对结构性变异的比例随平均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将为更好地描述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性及准确预测其空间分布提供依据,为制定合理、精确的灌溉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任彦秋李涛冷栋郝新梅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干旱区葡萄园
应用土壤质地预测干旱区葡萄园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被引量:15
2014年
田间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异性是影响灌溉水分入渗和土壤水分再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定量估计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和设计农田的精准灌溉管理制度。为了探究应用其他土壤性质如质地、容重、有机质预测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可行性,试验在7.6 hm2的葡萄园内,采用均匀网格25 m×25 m与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表层(0~10 cm)土壤饱和导水率、粘粒、粉粒、砂粒、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借助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了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土壤属性的空间相关性,并对普通克里格法、回归法和回归克里格法预测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分布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饱和导水率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平均值为1.64 cm/d,变异系数为1.17;2)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60%的空间变化是由随机性或小于取样尺度的空间变异造成;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粘粒、粉粒、砂粒和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空间相关性,而与土壤容重几乎没有空间相关性;4)在中值区以土壤属性辅助的回归克里格法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预测精度较好,在低值和高值区其与普通克里格法表现类似。研究结果将为更好地描述土壤饱和导水率空间变异结构及更准确地预测其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李涛李晓琳郝新梅康绍忠
关键词:土壤土壤饱和导水率葡萄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