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11GB24910007) 作品数:6 被引量:101 H指数:6 相关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何贞铭 刘学锋 邵小路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长江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产量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7 2014年 选取1981-2009年东北地区具有连续气象资料和玉米产量资料的站点,按气温高低、日照时数长短和降水量多少将研究区分为4个气候类型,并用一阶差分法得到玉米气候产量,对各气候类型区内玉米产量、气候产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法分析玉米产量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981-2009年东北地区玉米实际产量呈增长趋势,但其气候产量呈降低趋势。类型Ⅰ区,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适中,玉米气候产量对平均最高气温、积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244、1.484、-0.655和0.502;类型Ⅱ区,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较高,降水不足,光、热和温度间的相互配合较差,玉米产量对平均最低气温、积温、日较差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1.325、-1.739、-0.272和-0.515;类型Ⅲ区,降水充足,玉米产量对平均最高气温、积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2.171、3.450、0.235和0.493;类型Ⅳ区,气温、降水和光照充足,玉米产量对平均最低气温、积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较敏感,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8、-1.014、0.329和0.256。各类型区玉米产量均对积温变化较敏感,在温度较高地区,对平均最低温度的变化较敏感;温度较低地区,对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在降水较多地区,玉米产量对降水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较敏感;降水较少地区,对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变化较敏感。 李辉 姚凤梅 张佳华 郝翠关键词:气候类型 气候因子 玉米产量 基于蒸散干旱指数的华北地区干旱研究 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旱指数(EDI)分析华北地区的干旱分布特点,并分别与PDSI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作对比。结果表明:ET模型估测的蒸散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很好,其模拟精度对于大面积干旱监测的空间尺度上是可用的;EDI距平指数表征干旱分布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且对旱情的指示和干旱程度的判定比较可靠。 邵小路 姚凤梅 张佳华 李先华关键词:地表净辐射 基于MODIS-EVI数据和Symlet11小波识别东北地区水稻主要物候期 被引量:17 2012年 作物物候信号能够反映温度和降水等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进行农作物动态分析和田间管理的重要依据。基于2008年EOS-MODIS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水稻的主要物候期的识别方法。首先提取研究区2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所在位置的MODIS-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增强型植被指数)指数的时间序列;同时利用小波滤波消除时间序列上的噪音,小波滤波选用函数包含Daubechies(7—20),Coiflet(3—5)和Symlet(7—15)共26种类型。然后根据水稻移栽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在EVI时间序列上的表现特征来识别水稻主要物候期。最后与东北地区24个站点水稻物候观测资料对比并分析误差。结果表明,Symlet11小波滤波的效果最好,其移栽期识别结果的误差绝大部分在±16 d,抽穗期和成熟期识别结果的误差在±8 d。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东北水稻主要物候期,并可进一步应用到整个东北地区水稻的物候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研究上。 徐岩岩 张佳华 YANG Limin关键词:水稻 物候 MODIS 小波滤波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特征诊断 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1960—2009年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资料,研究近50 a中国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对应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对应的大气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夏季华北旱年的环流特征表现为: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为低槽区,贝加尔湖地区则为高压脊区,朝鲜半岛附近为槽区,华北地区处于高压控制下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低层蒙古反气旋很强,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偏北风距平,阻挡了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的输送。在涝年,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以及朝鲜半岛附近为高压脊,贝加尔湖地区则为很深的槽区,华北地区位于贝加尔湖至蒙古的低压槽前,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低层蒙古附近多低压槽活动,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南风距平,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输送。华北旱、涝年前期春季的大气环流形势与同期夏季很相似。 邵小路 姚凤梅 张佳华 李先华 陈艳 BOKEN Vijendra关键词:夏季 大气环流 位势高度场 风场 基于MODIS-NDVI数据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28 2014年 植被覆盖度是评价气候变化影响与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MODIS-NDVI数据对吉林省2001—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近10年吉林省东部的植被覆盖情况明显好于西部,但西部的植被覆盖情况在10年中有显著变好的趋势.根据人口重心原理可知,吉林省10年的植被覆盖度重心有向高纬度、低经度方向移动的趋势;2)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覆盖度差异很大,林地、农田和草地的植被覆盖度依次减小;3)分析气象站点10年期间的降雨数据后发现,处在东部的延吉站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处在中西部的长春、四平及前郭尔罗斯3个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植被覆盖度均成负相关. 冯莉莉 何贞铭 刘学锋 张佳华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降雨量 基于高光谱数据和模型反演植被叶面积指数的进展 被引量:13 2012年 植被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陆面过程中影响陆-气交换的重要参数,也是表征植被冠层结构最基本的参量之一。准确而快速地获取LAI是植被-气候相互作用、植被生态和农作物估产研究不可缺少的工作。本文首先针对LAI和高光谱遥感进行概述,然后从不同平台高光谱传感器数据和不同反演方法两个角度总结了国内外近些年来高光谱遥感LAI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高光谱遥感反演LAI的未来发展方向。 张佳华 杜育璋 刘学锋 何贞铭 YangLi-min关键词:高光谱遥感 叶面积指数 反演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