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2111)
- 作品数:9 被引量:210H指数:6
- 相关作者:何生侯宇光张建坤段威王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2
- 2014年
-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多小于50 nm),页岩比表面和甲烷吸附量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有机质孔隙是控制高丰度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有机碳含量低和热演化程度低,低丰度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有限,页岩储集空间主要由30 nm^4.5μm孔径的无机孔隙构成,黏土矿物孔隙为甲烷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成为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成熟度增加,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网络系统由无机孔隙向有机质孔隙转变,有利于提高页岩吸附能力。
- 侯宇光何生易积正张柏桥陈学辉王亿张建坤程春阳
- 关键词:页岩孔隙类型孔隙结构
- 岩石热声发射和盆模技术研究中扬子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最高古地温和热成熟史被引量:23
- 2014年
- 中扬子地区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程度高,有机显微组分中无镜质组,沥青反射率具有不确定性,故热成熟度较难确定。综合运用岩石热声发射实验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并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西部典型井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经历的最高古温度及热演化成熟史进行了恢复。样品的热声发射信号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显著,热凯瑟尔(Kaiser)效应明显;下寒武统水井沱组经历的最高古温度范围为293~324℃,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210~256℃。同时利用二次加温验证热Kaiser效应敏感,表明热声发射技术可用于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的测定。在对典型井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热演化成熟史模拟中结合最高古温度作为约束条件所得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镜质体反射率分别为4.0%~45%和2.6%~3.2%,处于高演化过成熟阶段,与干酪根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的有机质成熟度结果一致。
- 张建坤何生易积正张柏桥张士万郑伦举侯宇光王亿
- 关键词:盆地模拟
- 漠河盆地上侏罗统额木尔河组陆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低温N_2和CO_2气体吸附、覆压孔-渗、X-射线衍射和有机地化等分析测试,对漠河盆地上侏罗统额木尔河组陆相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额木尔河组泥页岩孔隙类型以长石溶蚀孔、黏土矿物晶间孔和粒间孔为主,整体上由介孔和宏孔构成;泥页岩孔、渗性较差,氦气孔隙度为0.167%~5.69%、覆压渗透率为0.000 513×10^(-3)~0.050 38×10^(-3)μm^2;有机质成熟度未达到热裂解干气阶段,限制了有机质孔隙的发育;长石溶蚀孔普遍发育,长石含量与介孔孔容呈负相关,表明部分介孔的形成可能与长石溶蚀作用有关;伊利石晶间孔主要提供微孔体积,而伊蒙混层相关孔隙则可能是介孔的主要贡献者;张性和剪切构造裂缝的普遍发育,有利于改善泥页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综合分析表明,分布于滨黑龙江隆起中东部、埋藏较深的(约800m以下)高成熟页岩更适合开展进一步的页岩气评价和勘探工作。
- 任克雄侯宇光何生陈树旺刘宇坤刘书华梁雅琪
- 关键词:孔隙结构上侏罗统漠河盆地
-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被引量:38
- 2016年
-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潜江组潜二—四段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了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以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各样品具有差异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潜二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1.38%,总体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为0.26%-0.5%),矿物中蒸发岩类矿物含量高;潜三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2.53%,总体处于低熟—中等成熟阶段(Ro为0.5%-0.88%),矿物中石英和黏土含量较高;潜四段页岩有机质以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为主,TOC平均值为0.69%,总体处于中等成熟—成熟范围(Ro为0.55%-1.3%),碳酸盐矿物含量较高。与北美及中国其他地区的页岩相比,潜江组盐间页岩具有"低黏土矿物、低石英、高碳酸盐、低脆性矿物"的特征,但其中潜三段的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平均56%),脆性指数较大(平均75.3%),具有较好的脆性,是潜江组盐间页岩最有利的勘探层段。
- 王芙蓉何生郑有恒侯宇光吴世强
- 关键词:矿物组成储层潜江组潜江凹陷江汉盆地
-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大陆边缘裂陷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发育模式被引量:7
- 2015年
- 对构造地质背景、沉积充填特征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形成于波拿巴(Bonaparte)盆地大陆边缘裂陷的主裂陷期;河流—三角洲的发育为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提供了沉积空间,强烈的差异裂陷活动不但为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高可容纳空间和欠补偿的沉积环境,同时"隆凹相间"的沉积格局有利于相对稳定的半封闭—半开放沉积环境的形成。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形成于相对氧化、陆源物质供给充足的沉积环境,岩性上以碳质泥页岩为主,广泛发育含煤层系,富含陆源植物碎片与孢粉化石,及少量海相浮游化石。陆源碎屑对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具有重要影响,沿着陆源输入方向,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逐渐降低,有机质类型由以腐殖型为主向腐泥腐殖混合型变化;气相色谱由后峰型、后双峰型向前双峰型过渡,(n-C21+n-C22)/(n-C28+n-C29)和αααC27R/αααC29R比值逐渐增加,Pr/Ph比值降低,也说明有机质母源由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向陆源和水生生物混合来源转变,沉积环境由氧化向弱氧化—弱还原过渡。
- 侯宇光何生杨香华段威朱光辉许晓明董田
- 关键词:地化特征
- 潜江凹陷古近系盐间典型韵律层页岩孔隙结构被引量:21
- 2019年
- 为精细刻画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3_4段第10韵律(简称Eq3_4^(10)韵律)页岩的矿物组成、岩相特征组合、孔隙类型和孔径分布,判断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寻找最有利的页岩油勘探目标,采用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潜江凹陷Eq_34^(10)韵律的矿物成分主要有白云石、方解石和黏土矿物,以及钙芒硝、石英、长石、石盐和黄铁矿等,主要岩相有泥质云岩相、云质泥岩相、灰质泥岩相和泥质灰岩相;主要孔隙类型为白云石晶间孔、粘土矿物晶间孔和碎屑粒间孔,泥质云岩相和云质泥岩相的页岩孔隙结构较好,主要受白云石、黏土矿物和钙芒硝含量的影响.页岩油储层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含油性也与这些地质因素密切相关,黏土矿物质量分数约为20%、白云石质量分数约为60%的泥质云岩相为最好的页岩油勘探目标.
- 孙中良王芙蓉何生郑有恒吴世强罗京
- 关键词:江汉盆地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含油性
- 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大陆边缘裂陷期局限海相页岩发育特征与模式被引量:2
- 2015年
- 发育于大陆边缘裂陷阶段以局限海相为主要沉积环境的富含浮游藻类泥页岩可能是Bonaparte盆地潜在的重要"油"源岩。从构造地质背景、沉积充填特征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局限海相页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陷阶段的衰减期,盆地基底的差异裂陷活动为页岩的形成提供了高可容纳空间和欠补偿的沉积环境,同时,"小隆大凹"的沉积格局更加有利于大规模相对稳定的半封闭的局限海沉积环境的形成和海相浮游藻类的繁盛。以扇三角洲和海底扇为主的物源体系带来大量"陆源"营养物质,同时,保持营养物质的供给与欠补偿条件的平衡。局限海相页岩主要形成于弱氧化、陆源物质供给较弱、局限海范围较大的沉积环境;岩性上以海相泥岩为主,陆源孢粉化石与沟鞭藻化石均较发育,或后者含量略高;沉积厚度适中、分布范围局限;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以混合型有机质为主,成熟度较低,气相色谱以前峰型为主,(n C21+n C22)/(n C28+n C29)和Pr/Ph比值相对较高,甾萜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以低C19三环二萜和C24四环萜烷、高孕甾烷、高αααC27R/αααC29R为特征。
- 侯宇光何生杨香华朱光辉段威许晓明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发育模式
- 页岩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及热成熟演化被引量:20
- 2017年
- 以中、上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海相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研究对象,运用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氮气吸附实验测试技术对页岩储层的纳米级孔隙发育特征及热成熟演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页岩主要发育了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和微裂缝等4种孔隙类型;TOC和Ro是控制页岩纳米级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对于高演化页岩,不同干酪根类型的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的大小次序为Ⅰ型>Ⅱ型>Ⅲ型;石英和黏土矿物通过控制TOC的变化对纳米级孔隙发育和分布产生间接影响;页岩热成熟度演化影响页岩孔径分布和微孔、中孔和大孔相对含量的变化,在高—过成熟阶段,与有机质有关的微孔、中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极高成熟度阶段,页岩大孔转变为中孔和微孔,有机质孔隙变小,纳米级孔隙体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页岩中干酪根、可溶沥青热裂解生气作用和甲烷化作用可能是页岩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 张建坤何生颜新林侯宇光陈小军
- 关键词:页岩孔隙类型
- 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Petrel次盆古生界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的差异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以及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对澳大利亚波拿巴盆地Petrel次盆未钻或少钻区域古生界3套页岩有机质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纪是石炭系页岩气生成的高峰期,二叠纪中-晚期可能是原油二次裂解气生成的高峰期,侏罗纪至今是石炭系Milliigans组页岩气的破坏期,现今页岩层内保存的天然气可能较为有限;侏罗纪是下二叠统Keyling组页岩气生成的高峰期;第三纪以来上二叠统Hyland Bay组页岩一直处于生气高峰期,新近纪至今可能是其原油二次裂解气生成的高峰期。受区域差异沉降的控制和影响,Petrel次盆中-北部烃源岩埋深大,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东-西部烃源岩埋深小,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
- 段威侯宇光何生涂伟伟殷世艳权永彬
- 关键词:盆地模拟页岩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