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09A163)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三红刘会春刘铮周少波金浩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囊
  • 2篇胆囊肿瘤
  • 2篇乙酰肝素酶
  • 2篇肿瘤
  • 2篇囊肿
  • 2篇肝素酶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上皮细胞黏附...
  • 1篇鼠模型
  • 1篇侵袭性
  • 1篇肿瘤侵袭
  • 1篇黏附分子
  • 1篇细胞
  • 1篇细胞黏附
  • 1篇细胞黏附分子
  • 1篇裸鼠
  • 1篇裸鼠模型
  • 1篇分子
  • 1篇RNA干扰

机构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2篇刘会春
  • 2篇李三红
  • 1篇金浩
  • 1篇周少波
  • 1篇刘铮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共干扰Hpa、EP-CAM对人胆囊癌细胞株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miRNA转染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对胆囊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含Hpa、EP-CAM的真核表达质粒分别及共同转染至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MTT法检测体外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出干扰稳定表达细胞株后,采用裸鼠腋外侧皮下注射方法进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连续40 d观察裸鼠体表胆囊癌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单独及共同干扰组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而共同干扰组作用尤为突出。裸鼠体内实验提示Hpa miRNA组、EP-CAM miRNA组、共干扰组抑瘤率分别为69.06%、64.94%、85.67%。Hpa、EP-CAM基因蛋白在干扰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胆囊癌细胞接种组(P<0.01)。结论:采用RNAi法沉默Hpa和EP-CAM在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可有效抑制其在体内外的生长,并且以共同干扰效果尤为突出。
刘铮刘会春李三红
关键词:胆囊肿瘤乙酰肝素酶上皮细胞黏附分子裸鼠
RNA干扰Heparanase基因表达对胆囊癌侵袭性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基因的表达,探讨抑制HPA基因后对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染入人胆囊癌GBC-SD细胞,RT-PCR检测转染前后HPA mRNA表达情况,选出对HPA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质粒。通过划痕损伤试验和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干扰沉默HPA表达后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质粒pcDNA6.2-GW/EmGFP-miR-HPA-2沉默人胆囊癌GBC-SD细胞HPA mRNA表达的效果最好。划痕损伤试验中胆囊癌GBC-SD细胞的迁移距离在12 h、24 h pcDNA6.2-GW/EmGFP-miR-HPA-2组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P<0.01)。pcDNA6.2-GW/EmGFP-miR-HPA-2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基质的胆囊癌GBC-SD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靶向人HPA基因miRNA重组质粒能有效抑制HPA基因的表达,抑制人胆囊癌GBC-SD细胞的侵袭能力。
李三红刘会春周少波金浩
关键词:胆囊肿瘤RNA干扰乙酰肝素酶肿瘤侵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