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60058)

作品数:6 被引量:107H指数:5
相关作者:刘飞虎段继强梁雪妮杜光辉李建永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苎麻
  • 4篇雄性不育
  • 4篇细胞质
  • 4篇细胞质雄性不...
  • 4篇胞质雄性不育
  • 4篇不育
  • 2篇RT-PCR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栽培
  • 1篇片段
  • 1篇片段克隆
  • 1篇茄红素
  • 1篇总DNA提取
  • 1篇物种
  • 1篇物种资源
  • 1篇细胞质雄性不...
  • 1篇线粒体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线粒体DNA...
  • 1篇线粒体基因

机构

  • 6篇云南大学

作者

  • 6篇刘飞虎
  • 5篇梁雪妮
  • 5篇段继强
  • 3篇杜光辉
  • 3篇李建永
  • 2篇侯思名
  • 2篇丁小维
  • 1篇李熠
  • 1篇吴丽艳
  • 1篇肖伏
  • 1篇杨阳
  • 1篇林娜
  • 1篇朱睿
  • 1篇杨飞
  • 1篇周波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苎麻的起源、分布与栽培利用史被引量:44
2014年
苎麻是中国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通过对中国苎麻出土文物、古籍记载和起源中心分析,指出苎麻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根据苎麻种质资源在中国的分布,归纳出苎麻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等省区,并可被分为5个组群;基于对古籍资料的分析,提出中国苎麻栽培的历史可分为秦汉以前、秦汉至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4个时期,总结了中国古代苎麻栽培技术以及中国苎麻向世界的传播;回顾了中国古代对苎麻的利用,包括纤维利用、药用、食用和饲用。研究分析苎麻在中国的起源、分布和物种资源,全面论述中国苎麻的栽培与利用历史,为保持和进一步拓展中国苎麻这一传统优势特产提供科学依据。
朱睿杨飞周波李熠林娜杨阳杜光辉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物种资源利用历史
苎麻线粒体基因CoxⅡ和atpA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与苎麻CMS的关系。【方法】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CoxⅡ和atpA基因编码区高度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DNAWalking策略从3′端和5′端扩增基因片段的未知侧翼序列,分离完整的线粒体CoxⅡ、atpA基因;基于全基因序列和基因表达(RT-PCR法)分析这两个基因在苎麻"三系"间的差异。【结果】分离的苎麻CoxⅡ和atpA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一些双子叶植物同类基因的同源性分别高达95%和97%以上,获得的CoxⅡ、atpA全基因包含了完整的开放阅读框。"三系"的CoxⅡ基因在mtDNA水平、转录水平、蛋白质水平上均无明显差异。雄性不育系atpA基因在mtDNA水平、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二级结构上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RT-PCR分析还表明,不育系atpA基因在现蕾期和开花后期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可育系。【结论】CoxⅡ基因与苎麻CMS可能无关,而不育系atpA基因的序列变异和/或异常表达可能与苎麻CMS关系密切。
段继强李建永杜光辉梁雪妮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RT-PCR
苎麻atp6和atp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GenBank报道的双子叶植物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编码区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技术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简称"三系")mt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发现所得序列开放阅读框虽不完整,但与GenBank报道的其他植物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同源性分别高于94%和85%。采用DNA Walking步移法分别从3′端和5′端扩增两个基因片段的未知侧翼序列,分离出完整的苎麻线粒体atp6和atp9基因,包含了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中"三系"的atp6基因在mtDNA水平、转录和翻译调控水平、蛋白质水平上均无差异。不育系atp9基因在编码区3′端与保持系和恢复系相比存在若干个碱基的差异和缺失;RT-PCR分析还表明,不育系atp9基因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表达量很高。推测不育系atp9基因的结构变异和/或异常表达与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的关系密切。
段继强杜光辉李建永梁雪妮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DNAWALKINGRT-PCR
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ISSR特异片段克隆和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mt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在选用的38个IS-SR引物中,有6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之间存在差异。对这些特异性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片段21-MS全长956bp,包含一个525bp的完整编码区,共编码174个氨基酸。片段31-M/R全长778bp,包含一个404bp的不完整编码区,共编码13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多种植物中的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分别存在71~76和73~77的同源性。
段继强李建永吴丽艳梁雪妮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番茄红素Β-环化酶细胞质雄性不育
苎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线粒体DNA的ISSR检测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蔗糖衬垫法提取苎麻雄性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的线粒体DNA。选用了38个ISSR引物进行ISSR-PCR扩增,在编号为ISSR-29、33、34引物中找到了苎麻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线粒体DNA之间的差异。
侯思名段继强梁雪妮丁小维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线粒体DNA提取
苎麻总DNA提取的CTAB法优化方案被引量:32
2005年
根据苎麻组织自身含有较多的酚类、粘状物及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对CTAB法进行优化后用于提取苎麻组织总DNA.在研磨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PVP,提取缓冲液中加入终浓度6%的PVP和4%的β-巯基乙醇,可防止整个提取过程中溶液变褐;在第2次用氯仿/异戊醇抽提时,加入10%的CTAB和4%的N aC l高盐溶液,以除去多糖.经几种改良方案提取总DNA的ISSR-PCR扩增结果验证,以同时加入抗氧化剂和高盐溶液的CTAB-4法效果最好.
侯思名段继强梁雪妮丁小维肖伏刘飞虎
关键词:苎麻DNA提取CTAB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