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C41)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李伟陈伯华马学晓刘湘泽郭俊杰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营养素-...
  • 1篇许旺细胞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法
  • 1篇腰腿痛
  • 1篇腰椎
  • 1篇腰椎侧凸
  • 1篇源性
  • 1篇神经再支配
  • 1篇神经支
  • 1篇神经支配
  • 1篇生物活性因子
  • 1篇腿痛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变
  • 1篇退行性腰椎侧...
  • 1篇去神经
  • 1篇去神经支配
  • 1篇椎间盘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3篇马学晓
  • 3篇陈伯华
  • 3篇李伟
  • 2篇刘湘泽
  • 1篇张明进
  • 1篇郭俊杰

传媒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退行性腰椎侧凸在腰腿痛人群中的发病特点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腰腿痛人群中退行性腰椎侧凸(DLS)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其正侧位X线片中各影像学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腰腿痛病人2 193例腰椎正侧位X线片资料,对各参数进行统计,以冠状面Cobb角≥10°作为DLS的诊断标准,用统计学方法对入选病人的性别、年龄、冠状面Cobb角、侧凸方向、受累节段、椎体旋转度、侧方滑移距离以及腰椎曲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DLS病人共212例,患病率为9.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7.0%,女性患病率为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2,P<0.05)。女性患病高峰始于50岁,而男性开始于60岁。侧凸部位以腰段为主(85.4%),左侧凸138例(65.1%),右侧凸74例(34.9%),差异有显著性(χ2=9.886,P<0.05)。顶椎旋转度与最大侧方滑移呈正相关(r=0.390,P<0.001),二者也与冠状面Cobb角呈正相关(r=0.466、0.528,P<0.001);而站立位、平卧位下的冠状面Cobb角则与腰椎曲度呈负相关(r=-0.298、-0.245,P<0.05)。不同体位摄片时冠状面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腰椎曲度差异有显著性(t=3.193,P<0.05)。结论随年龄增加腰腿痛人群中DLS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女性发病年龄较早且患病率较高,侧凸方向以左侧凸为主。
赵龙晓郭俊杰李伟马学晓陈伯华
关键词:腰腿痛椎间盘退行性变脊柱侧凸放射摄影术
rmCT-1对坐骨神经再支配骨骼肌形态和功能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组小鼠心脏营养素-1(rmCT-1)对坐骨神经再支配骨骼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Swiss小鼠60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并立即修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rmCT-1(100μg/kg)及等量CT~1溶媒,4、8和12周后测量坐骨神经再支配骨骼肌腓肠肌湿质量、肌纤维截面积和总蛋白含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肌张力、再生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各时间点再支配骨骼肌腓肠肌湿质量、肌纤维截面积和总蛋白含量、CMAP、肌张力以及再生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t=6.39~82.53,P〈O.01)。结论rmCT-1可以明显促进坐骨神经再支配骨骼肌的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李伟马学晓刘湘泽陈伯华
关键词:心脏营养素-1去神经支配
外源性心脏营养素1:保护PC12细胞和许旺细胞的可能性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外周神经损伤后的很短时间内,神经和肌肉已经开始发生不可逆的退变。如何延缓外周神经损伤后的退变过程,并创造一定的微环境作为其恢复的基础。目的:探讨外源性心脏营养素1保护PC12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作用。方法:获得并培养许旺细胞和PC12细胞,分别进行完全培养基培养、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和50℃高温培养,心脏营养素1组中加入一定量的外源性心脏营养素1溶液,对照组中加入等量无菌DMEM溶液培养24 h。应用CCK-8比色法测定PC12细胞和许旺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结果与结论:加入心脏营养素1后PC12细胞和许旺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乳酸脱氢酶释放量、丙二醛浓度明显减少,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证实外源性心脏营养素1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和热应激刺激对PC12细胞和许旺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心脏营养素1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了抗凋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辛泽团刘湘泽张明进李伟陈伯华马学晓
关键词:生物活性因子PC12细胞许旺细胞CCK-8黄嘌呤氧化酶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