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11960503D)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翠珍房海葛慕湘靳晓敏张艳英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鳗弧菌
  • 4篇弧菌
  • 4篇基因
  • 3篇单胞菌
  • 3篇嗜水气单胞菌
  • 3篇气单胞菌
  • 3篇大菱鲆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耐药
  • 2篇耐药表型
  • 2篇耐药基因
  • 2篇耐药基因检测
  • 2篇基因检测
  • 2篇HYDROP...
  • 1篇蛋白基因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牙鲆
  • 1篇溶血素

机构

  • 9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9篇房海
  • 9篇陈翠珍
  • 8篇靳晓敏
  • 8篇葛慕湘
  • 7篇张艳英
  • 2篇张东林
  • 1篇朱文进
  • 1篇吴楠
  • 1篇李艳云
  • 1篇苏咏梅
  • 1篇王晓珊
  • 1篇史秋梅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2篇动物医学进展
  • 2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PCR方法,对分离于发病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鲤(Cyprinus carpio)的42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外膜蛋白(OMP)基因的检测;将代表菌株的外膜蛋白基因通过DNAStar软件与GenBank中报道的4株嗜水气单胞菌(FJ437030.1、AF183931.1、AF276639.2、CP000462.1)和1株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FJ437029.1)参考菌株进行了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检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的OMP基因携带率为100%;所测代表菌株的OMP基因与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在86.0%~99.2%之间。所测得的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OMP基因的同源性98.3%~100%,其中分离于宽体金线蛭的HTQ010505-1与青鱼的HL060811-4两菌株间同源性高达100%。
葛慕湘张艳英靳晓敏房海陈翠珍
关键词:外膜蛋白基因
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对分离自发病宽体金线蛭( Whitmania pigra)、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牙鲆( Paralichthys olivaceus)、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a)、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鲤( Cyprinus carpio)的42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采用PCR方法,进行了溶血素(Ahh)基因的检测,并将代表菌株的Ahh基因片段通过Blast与GenBank中报道的相似性较高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参考菌株进行了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检不同来源的嗜水气单胞菌均携带Ahh基因;所测代表菌株Ahh基因片段与10株嗜水气单胞菌参考菌株的同源性为94.1%~98.9%;供试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株间Ahh基因的同源性为97.1%~100%,其中分离自草鱼的HC960715-5与分离自宽体金线蛭的HTQ010505-3之间同源性高达100%,分离自青鱼的HL060811-3与分离自林蛙的HQ070610 B-3同源性也高达100%。
靳晓敏葛慕湘张艳英房海陈翠珍
关键词:溶血素基因
大菱鲆源鳗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PCR方法,对分离于大菱鲆的30株致病性鳗弧菌进行了溶血素vah1基因、鞭毛蛋白flaA基因、金属蛋白酶empA基因及外膜蛋白ompU基因的检测,选取3个代表菌株的相应基因序列通过Blast与GenBank中公布的参考菌株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30株鳗弧菌均携带vah1、flaA、empA、ompU基因,携带率为100%;所测代表菌株的vah1、flaA、empA基因同参考菌株间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3.9%~99.9%),而外膜蛋白ompU基因,3株代表菌间存在较大差异(86.0%~95.9%),其中的S010610-1株与其他2株代表菌及参考菌株均存在较大差异,在进化树中单独聚为一支。3株代表菌的其他基因(vah1、flaA、empA)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4.2%~99.5%),但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葛慕湘靳晓敏房海张艳英陈翠珍
关键词:大菱鲆鳗弧菌毒力基因
鳗弧菌鞭毛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鞭毛的超微结构。本文以分离自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及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致病性鳗弧菌菌株,并以鳗弧菌模式株ATCC 19264为参考菌株,采用磷钨酸负染色方法后,电镜观察其鞭毛超微结构。结果观察到一系列特殊的超微结构,包括防护套状、拳头状、旗帜状、杆状、扳指状、粘液状和卵圆状结构。这些细菌鞭毛的特殊超微结构可能与鳗弧菌的毒力相关。
房海陈翠珍靳晓敏葛慕湘张东林
关键词:鳗弧菌鞭毛电镜
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探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携带与分布,以毒力基因为分子靶标研究其致病机理及建立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上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扩增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毒力基因fimA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毒力基因irp2,结果在7个供试牙鲆病例的130株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irp2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46.15%(60/130),fimA毒力基因的阳性率为100%,且均与已发表的参考菌株相应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7.32%和97.59%。可见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牙鲆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广泛分布,但不同病例分离菌株间存在差异;fimA毒力基因存在于所有的被检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中,可以作为快速检测致病性迟钝爱德华菌的标志物。
朱文进陈翠珍苏咏梅葛慕湘张艳英靳晓敏房海
关键词:牙鲆毒力基因
迟钝爱德华氏菌耐药表型及4种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7
2015年
从7起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到130株致病菌,每个病例挑选5株共计35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表型;用PCR方法检测!-内酰胺类TEM基因、氨基糖苷类ant(3")-Ⅰ基因、磺胺类Sul3基因和四环素类tet(A)基因,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间的关系,以查明牙鲆源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不同类型常见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检的35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携带TEM基因和ant(3")-Ⅰ基因,62.9%(22/35)携带Sul3基因,未检出tet(A)基因;所有菌株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大部分菌株耐抗菌类药物达7~9种;耐药基因的携带与耐药表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对应。
葛慕湘靳晓敏张艳英房海陈翠珍
关键词:迟钝爱德华氏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
大菱鲆病原鳗弧菌的检验与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旨对从发病死亡的养殖大菱鲆鱼苗中分离的10株细菌进行检验与分析。运用表观分类学指征、16S r RNA基因序列与系统发育、免疫血清学、人工感染的致病作用等方法进行检验。经过检验,结果表明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 Bergeman 1909),对供试大菱鲆显示强致病性;与用不同来源的鳗弧菌制备的全菌体抗血清能够发生免疫血清学的强凝集反应。
郭杨柳吴楠房海陈翠珍李艳云王晓珊卢会鹏张东林
关键词:大菱鲆鳗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AscV基因的检测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对分离于草鱼、青鱼、鲤鱼、牙鲆、宽体金线蛭、中国林蛙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Ⅲ型分泌系统(typeⅢsecretion system,TTSS)AscV基因的检测与分析,探讨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AscV基因的携带与分布情况。利用文献发表的TTSS的AscV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该基因片段,选取代表菌株的AscV基因序列,以DNA Star软件与GenBank公布的参考菌株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供试的42株菌中,有34株携带(阳性率80.95%);其中分离于宽体金线蛭的10株有8株携带(阳性率80%)、中国林蛙的11株有10株携带(阳性率90.9%)、牙鲆的10株有9株携带(阳性率90%)、草鱼的7株有3株携带(阳性率42.9%)、青鱼和鲤鱼的各2株均携带(阳性率100%)。所检测的5个代表菌株AscV基因与参考菌株的同源性在81.0%~98.7%之间;供试不同来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在91.2%~99.3%之间。
陈翠珍葛慕湘靳晓敏张艳英史秋梅房海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
大菱鲆源鳗弧菌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被引量:7
2015年
对分离自大菱鲆、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30株致病性鳗弧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表型,PCR法检测p内酰胺类TEM基因、氨基糖苷类ant(3”)I基因、磺胺类Sull基因和四环素类tet(A)基因,分析其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间的关系,以查明大菱鲆源致病性鳗弧菌不同类型常见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并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检30株鳗弧菌均携带TEM、ant(3”)-I和Sull基因,但未检出tet(A)基因;所有菌株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大部分菌株耐抗菌类药物达6~8种;耐药基因的携带与耐药表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并非完全对应。
靳晓敏葛慕湘张艳英房海陈翠珍
关键词:鳗弧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