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ks006)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胡建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行政学院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生态
  • 4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社会主义
  • 2篇主义
  • 1篇对立
  • 1篇新中国
  • 1篇政府
  • 1篇政治
  • 1篇政治领域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建设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理论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生态文明思想
  • 1篇生态小康
  • 1篇生态型政府
  • 1篇实践论
  • 1篇重构历史
  • 1篇主义理论

机构

  • 5篇浙江行政学院
  • 2篇中共浙江省委...

作者

  • 7篇胡建

传媒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浙江传媒学院...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格局——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理路主要表现为:随着工业文明迅猛发展与生态环境日趋退化的事实展露,中国人懂得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反馈对立质底。它具体表现为:在生产方式上,工业文明的经济系统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生态文明所需的生态系统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更新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在消费方式上,工业文明必需的"过度消费"模式与生态文明倡导的"适度消费"模式的对立;在文化价值观上,工业文明将"贪欲"视为社会创新与进步的动源(动力之源与动向之源)的观念与生态文明控制"贪欲"以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平衡的物质变換关系"的见解的矛盾。邓小平对此采取的对策是:在承认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的前提下,综合、平衡与协调中国发展所需的各种目标,在此基础上采取尽可能向生态文明倾斜的对策。邓小平的决策是实事求是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不容否定的境遇中,他只能否定那种永不知足地追求物质财富而必然引发生态危机的现代化,代之以"兼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这使得他能在利用"资本逻辑"的同时限制"资本逻辑"的反生态文明作用。然而,毋庸讳言的是,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并不能完全实现生态文明。因为既然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具有反馈对立的质底,那么"资本逻辑"对生态的破坏作用也就是本根性的。仅仅限制"资本逻辑"只能降低其破坏程度,而要从根本上杜绝这种破坏,就得最终超越"资本逻辑"。依据这种视角,新中国邓小平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只能算是"过渡性"、"中介性"的生态文明理路,它有待于接踵而至的"可持续发展观"来超越并发展。
胡建
关键词:工业文明生态文明资本逻辑
从“发展主义”到“可持续发展观”——析江泽民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被引量:3
2015年
江泽民时期的生态文明思想表现为由"发展主义"向"可持续发展观"的"范式转换"。"发展主义"是一种"以物为本"——以财富的无限增长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只能因无限剥削大自然而引发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观"对"发展主义"实现了由"发展的物的本质"向"发展的人的本质"、由"劳动及其建构的生产力标准"向"生态平衡"前提、由"高代价"的发展方式向"低代价"的发展方式之"范式转换"。"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科学性发展的三大原则:"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经济可持续性原则"、"社会可持续性原则",并为接踵而至的胡锦涛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胡建
关键词:发展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
融入文化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促使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向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
2015年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是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依据某种视角的"社会文化价值认同系统决定论",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建设的成果能否得到巩固,最终要由"工业文明价值认同系统转型为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文化基因突变"来确证。据此,我们必须厘清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价值认同系统的学理根据,并按照这种学理,用"生态小康"意趣补正"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小康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人和自然相互促进的角度来发挥双方和谐构成的合力,从而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共生、持续繁荣。
胡建
关键词:生态小康
融入政治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之关键——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制度体系被引量:2
2016年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的实质要求是:作为中国政治责任主体的政府担负起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职责。这决定了"生态政治建设"的质底是政府实行"生态执政"。"生态执政"的内涵有三个层面:在观念层面,确立"生态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在规则层面,根据"生态型政府"的责任来构建法律制度体系;在操作层面,借助生态法律制度之宏观机制与微观机制的运行,来落实观念与规则层面的内容。在这三个层面中,规则层面最为关键,这是由中国政治的"公共行政"本质决定的。所以,应根据具体国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
胡建
关键词:生态型政府GDP环境保护制度
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被引量:5
2011年
随着“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时代的到来,西方资产阶级借助科技革命使社会领域获得了时代性的转型,这至少在表面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相对稳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仍然将社会批判的锋芒局限于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将难以撼动资产阶级社会的“合理性存在”根基。于是,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生态社会主义从比“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更深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本根性的批判,从而再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胡建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历史规律西方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生态文明与克服消费主义被引量:5
2016年
"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根本旨趣在于保护人民的生态人权。政府据此而进行的"生态社会建设"之民生工程具有重大意义,但其质底上只是"治标"工作,因为政府行为只是"生态社会建设"的"外因"。社会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是生态资源和产品的直接生产消费主体和废弃物的排放主体,因此,只有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生态社会建设"才是"内因",才具有"治本"的意义。而既然人民群众是"生态社会建设"的主体,就要求每一个人都在其中扮演角色和承担责任;在社会公众所应承担的责任中,最重要者莫过于克服国人在工业文明时期养成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这是社会领域中反生态文明的质底因素,不克服这种生活模式,生态文明就不能在根本上取代工业文明。据此,"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关键是:克服"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文章据此分析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具体成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克服"消费主义"的"解构"性对策与"建构"性对策。
胡建
关键词:生态文明消费主义
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被引量:2
2013年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深入剖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主要表现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物质性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自然"获得了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规定;在社会主义研究上,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这种创新理论对中国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胡建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