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752003)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2
相关作者:陈后亮陈世董陈水德贾彦艳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牛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现代主义
  • 7篇后现代
  • 7篇后现代主义
  • 3篇终结
  • 3篇文学
  • 2篇文本
  • 2篇伦理
  • 2篇伦理批评
  • 2篇伦理学
  • 2篇伦理学转向
  • 1篇叙事
  • 1篇一元论
  • 1篇英文
  • 1篇永恒
  • 1篇永恒价值
  • 1篇余波
  • 1篇侦探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观

机构

  • 12篇山东财经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黎明职业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1篇陈后亮
  • 1篇陈水德
  • 1篇贾彦艳
  • 1篇陈世董

传媒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学术界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江南大学学报...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实再现与审美假象——比较卢卡契与巴尔特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2012年
在卢卡契和巴尔特的解读中,现实主义文学展现出完全相反的政治属性。前者认为现实主义是对生活的整体反映,能够发掘生活中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人们认识已被物化歪曲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后者却认为现实主义只是一种欺骗性的审美假象,是为了维护现行资本主义体制而精心设计的诡计,背后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意识形态的控制意图。两种主张各有一定洞见,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
陈后亮
关键词:卢卡契巴尔特现实主义
数字技术的兴起与后现代主义的终结——阿兰·科比的数字现代主义理论评述被引量:1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的全面运用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重塑了我们的文化形态。阿兰·科比认为,数字现代主义这一新的文化范式已取代后现代主义,成为新的文化主导。文本的电脑化所导致的一种新形式的文本性,在电视真人秀好莱坞三维数字动画电影、网络Web 2.0模式等诸多当代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数字现代文化用一本正经的主体态度凸显未经任何加工的显在真实,用无休止的叙事来讲述空洞乏味的故事,并导致整体上反启蒙的文化幼稚化取向。
陈后亮
关键词:数字技术后现代主义文本性
伦理学转向被引量:10
2014年
伦理批评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上世纪理论热潮的冲击下,它被逐渐冷落。近三十年来,随着以后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学理论热潮退去,批评家开始重新审视文学批评的伦理视角,于是伦理学转向或者说伦理批评的复兴成为北美文学批评界一个非常显著的发展态势。伦理批评要求批评家关注文学的伦理内涵和读者的伦理关切,进而试图恢复文学批评活动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但它还需要进一步摆脱传统伦理批评固有的道德基础主义的影响,并且处理好伦理批评与道德批评和政治批评之间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可能真正复兴文学批评的公共职能。
陈后亮
关键词:伦理学转向后现代主义伦理批评
西方自由人文主义批评论略被引量:2
2012年
自由人文主义批评是指由阿诺德和利维斯等英国批评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起的一场文学运动。它的出现既受到以往思想传统的影响,也是出于当时英国特殊社会语境的需要。它以普遍人性观为基本假定,由此衍生出一整套与文学研究有关的观念、原则和实践方法,比如它相信文学可以传播普遍而永恒的价值,有助于滋养人性和维系社会安定;它坚持文学批评应该超然无执,不服务于任何具体的社会功用等。它的观念和方法曾经在很长时间内被人们想当然地接受和应用,但在1970年代的批评理论热潮之后却开始遭遇猛烈抨击。
陈后亮
关键词:自由人文主义普遍人性永恒价值文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与再现的危机——兼论后现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及文化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自19世纪以来,传统的现实主义再现观出现危机,诱发现代主义用激进的反再现实验做出反应。反再现运动虽然部分克服了人们对传统再现的简单认识,但它极端自闭的文本主义倾向最终导致其美学观念和价值理想的破产。在后结构主义影响下兴起的后再现意识则既摆脱了现实主义再现观的幼稚,又没有重复现代主义反再现运动的极端路线,而是用戏仿的手法表现出它对后两者的理解和批判性质疑。这既体现为后现代文学的创作特点,也蕴含着积极的社会文化意义。
陈后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戏仿
埃舍尔曼表演主义理论评介——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西方文艺理论动向之二
2012年
自1990年代以降,后现代理论已经与现实文化实践严重脱节。为了更恰当地解读当代文化和艺术现象,多种新理论陆续出现,悄然挤占后现代主义让出的理论舞台。德国学者埃舍尔曼提出的表演主义是这种最新动向的代表之一。埃舍尔曼认为,表演主义是一种完全不受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扩散和增殖模式影响的新文化机制,其理论基石是一元论的符号观,并在框架设置、主体建构以及时空安排上展示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陈后亮
关键词:一元论
后现代主义的死亡及余波被引量:7
2012年
尽管学校的课堂依旧把后现代主义当做某种健在的事物向学生讲述,但我们只需要把目光稍稍转向学术圈以外的那些当下的文化生产,便可以让人信服地宣布后现代主义已然寿终正寝。伪现代主义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新文化主导。在新技术的促进下,伪现代主义让文化产品的接收者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加入到文化生产过程中。乐观主义者或许会将其视为文化的民主化,悲观主义者却会指出由此产生的那些文化产品中让人无法忍受的庸俗和空洞。与现代主义的焦虑症和后现代主义的自恋症不同,伪现代主义的病理特征是自闭症,而它的典型情感特征则是无知、狂热和恍惚。
Alan Kirby陈后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文本自闭症恍惚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国内研究考察
2012年
作为国际著名的后现代文艺理论家,琳达·琴在国内学术界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自1990年代初以来,她的著作被越来越多的翻译成中文,她的后现代诗学思想和其中的很多范畴也成为人们文艺批评实践中的重要资源和理论工具。认真回顾一下哈琴的学术思想在国内被传播、研究和运用的历程,并思考她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理论价值。
贾彦艳
回归老子自然本真教育辨义被引量:2
2012年
老子思想隐含丰富的教育内容。老子教育内容以自然本真为主旨,是人类教育及生命永续的希望。但在民族历史隐性抉择的过程中,有为与贪婪的本性注定人类抛弃老子自然本真教育的选择,构造现实教育的制度化、工具化、奴性化、虚伪化、模拟化及人类中心化等有为教育体系,不断强化人与自然的对抗,并导致人类越来越深刻的灾难。如今,为化解人类现实教育与自然本真教育相对决的不利局面,须有效确立以老子教育思想为指导,把握自然本真的基本方向,构建自然性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自然本真的质性教育、情感教育、精神教育、行为教育、宇宙教育和生态教育等,开启本真教育的时代之门,保障人类与自然相和谐一致及同生共荣的长久目标。
陈水德
关键词:老子教育
后现代主义的终结与文学研究的伦理学转向——兼论后现代思潮退却的原因被引量:2
2013年
自1990年代以来,无论是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上,被经典化和制度化的后现代主义均开始走向衰败。沉溺于彻底的虚无主义,对现实问题越来越丧失批判性关切,这是后现代主义终结的内在原因。理论大师的相继离世、伦理批评的日渐崛起、以及后9·11时代的特定社会氛围共同加速了后现代主义的终结过程。虽然后现代主义不再是主导文化范式,但其特有的创作手法和话语策略却被继承下来,它们在更具伦理关切的当代文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后亮陈世董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终结伦理批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