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2012YM05)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谢和霞谭贤杰江禹奉程伟东曾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异染色质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原位杂交
  • 1篇玉米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 1篇杂交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染色
  • 1篇染色质
  • 1篇类玉米
  • 1篇后代

机构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覃兰秋
  • 1篇谢小东
  • 1篇周锦国
  • 1篇曾艳华
  • 1篇程伟东
  • 1篇江禹奉
  • 1篇谭贤杰
  • 1篇谢和霞

传媒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米和类玉米杂交后代异染色质纽重复序列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究异染色质纽在玉米、类玉米及其杂种后代染色体上分布的特点及遗传稳定性。【方法】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纽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对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Zea diploperennis,DP)、玉米自交系330及其远缘杂交后代异源种质纯系540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观察杂交信号在3个材料染色体上的位置、强弱及分布数量。【结果】玉米自交系330的第2、3、5、6、7号染色体长臂的近末端区显示较强杂交信号。DP的第2、3、5、6、7、8、9号染色体的长臂末端检测出异染色质纽,其中2号染色体在短臂的末端也检测到异染色质纽杂交信号。杂交后代540的第2、5、7染色体长臂近末端区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3个材料的第6染色体短臂末端的随体上均显示强杂交信号。【结论】玉米大部分异染色质纽成分不能稳定遗传,其表现出来的多态性可以作为鉴定玉米和类玉米杂种后代的细胞学标记。
曾艳华覃兰秋谢莉周锦国谭贤杰江禹奉谢和霞谢小东程伟东
关键词:玉米类玉米杂交后代荧光原位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