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755C)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韩梅温进坤刘智敏程云会周秀霞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蛋白
  • 4篇骨桥
  • 4篇骨桥蛋白
  • 2篇血管内膜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粘着斑
  • 2篇粘着斑激酶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迁移
  • 2篇细胞
  • 2篇内膜
  • 2篇肌细胞
  • 2篇激酶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内膜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途径

机构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温进坤
  • 6篇韩梅
  • 3篇刘智敏
  • 2篇程云会
  • 1篇李秉慧
  • 1篇柴锡庆
  • 1篇周强
  • 1篇宋杏丽
  • 1篇杨长春
  • 1篇周秀霞
  • 1篇张永钢
  • 1篇郑斌
  • 1篇杨淑丽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整合素β_3-粘着斑激酶信号途径的活化参与大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形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整合素β3-粘着斑激酶(FAK)等信号分子表达和活化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球囊剥脱法制备血管狭窄模型;用W 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β3和FAK等信号分子的蛋白水平及活化程度。结果:血管内皮剥脱后,OPN、整合素β3和FAK蛋白水平均在血管内皮剥脱后3 d明显增加;术后7 d时达高峰,其中升高的FAK以磷酸化形式为主;14-21 d时,有所回降,但仍高于正常。其表达峰值均出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向内膜快速迁移和增殖期,而且伴有细胞外基质降解加快。结论:细胞迁移是一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整合素β3-FAK信号途径在维系该过程的协调统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温进坤韩梅程云会杨长春刘智敏
关键词:血管内膜结合素类粘着斑激酶
骨桥蛋白促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为筛选促进伤口愈合的外用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建立创伤实验性模型 ,将其分为OPN组、血清组、EGF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Westernblot分析等方法检测Ⅰ型胶原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1)形态学改变 :术后第 1天 ,OPN组创面可见有少量的渗出物。术后第 2~ 3天 ,血清组虽有肉芽组织增生 ,但没有充满伤口底层 ;而OPN组、EGF组的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明显。术后第 4~ 7天 ,OPN组肉芽组织层明显较血清组、EGF组薄。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术后第 7天 ,在OPN处理的肉芽组织中Ⅰ型胶原含量略少于EGF组 ,但比血清组高 ,其Westernblot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基本一致。 (3 )羟脯氨酸含量 :各实验组肉芽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OPN是一种促炎因子 ,具有诱导创伤早期炎症反应的和愈合后期抑制肉芽组织过度增生的功能。
李秉慧宋杏丽周强韩梅温进坤
关键词:骨桥蛋白创面愈合羟脯氨酸肉芽组织炎症反应
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对血管胶原转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对大鼠血管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H-TdR和3H-Pro掺入实验和血管壁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活性及胶原合成与降解程度;应用Northern印迹和Ⅳ型胶原酶(MMP-2)酶图分析检测MMP-2和骨桥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可显著抑制bFGF对VSMC的促胶原合成作用,降低血管内皮剥脱大鼠血管壁胶原转换速率,下调MMP-2和骨桥蛋白在体外培养的VSMC及血管壁中的表达水平,抑制VSMC增殖。中药血清去蛋白后对VSMC的影响不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益气活血化瘀中药通过调节MMP-2和骨桥蛋白基因表达及降低胶原转换速率可抑制和(或)减缓ECM重塑。
韩梅温进坤周秀霞
关键词:血管基因表达中药
抗骨桥蛋白抗体防治内皮剥脱术后血管狭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张永钢韩梅温进坤程云会刘智敏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血管内膜
骨桥蛋白的制备及功能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是否具有促黏附及趋化作用。方法 从大鼠源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培养基中纯化OPN ,制备家兔抗OPN多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及迁移分析方法测定OPN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结果 骨桥蛋白能够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黏附 ,且其促黏附功能呈浓度依赖性。黏附率在实验开始后 90~ 1 2 0min区段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 ,OPN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增加。结果 骨桥蛋白是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
柴锡庆郑斌韩梅杨淑丽温进坤
关键词:骨桥蛋白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粘着斑相关非激酶对骨桥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被引量:13
2004年
为阐明整合素 β3 粘着斑激酶 (FAK)信号途径在骨桥蛋白 (OPN)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 ,用FAK磷酸化特异性抑制剂粘着斑相关非激酶 (FRNK)选择性阻断FAK磷酸化 ,观察对OPN 整合素 β3 相互作用所激活的FA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OPN诱导VSMC迁移之间的关系 .外源性FRNK在VSMC中的过表达可显著抑制OPN诱导的VSMC迁移 ,使跨膜迁移细胞数下降 5 0 5 8% (P <0 0 5 ) .OPN刺激不但明显诱导FAK表达 ,而且还促进其磷酸化 .外源性FRNK对OPN诱导的FAK磷酸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使磷酸化型FAK水平比相应对照细胞下降5 9 1% ,但其对FAK表达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FRNK还具有下调整合素 β3 表达的作用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在转染FRNK的VSMC中 ,粘着斑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 ,粘着斑数量明显减少 .结果提示 ,整合素 β3 FAK是介导VSMC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外源性FRNK通过下调 β3 表达、抑制FAK磷酸化和减少粘着斑蛋白磷酸化及粘着斑形成等机制 ,减弱OPN刺激信号的跨膜转导及沿胞内途径传递 ,发挥抑制OPN促VSMC迁移的效应 .
刘智敏韩梅温进坤
关键词:骨桥蛋白粘着斑激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