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1240)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兆印李志威张晨笛李文哲张大伟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水库渗漏水流溶解氧与水温沿程恢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水库底层低温低氧水从坝体下泄或渗漏,可能对下游生态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对湖北温峡水库下游温峡河2.25km河段的野外试验,测量溶解氧、水温等指标的日变化和沿程变化,开展复氧试验研究阶梯深潭结构和沙洲对溶解氧的影响,并取样分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沿程分布。结果表明,流速对水温与溶解氧日变化规律无明显影响。试验河段水温和溶解氧恢复很快,经过1.7km的河段,水温从12.3℃升高至30.0℃,且溶解氧饱和度基本达到饱和。河宽对水温恢复起重要作用,对溶解氧影响较小,对复氧速度基本无影响。流量通过改变淹没程度影响阶梯深潭的复氧能力。溶解氧在沙洲下游存在横向分布,滞水区溶解氧高于左右汊道。溶解氧是水库下游水生态的控制因素,物种多样性随溶解氧的升高而增加。
- 张晨笛王兆印李志威赵娜李文哲
- 关键词:水库溶解氧水温复氧水生态
- 黄河源同德盆地刺状水系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在野外调查、实地测量和DEM特征统计的基础上,从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和形成机制三个方面介绍了青海黄河源同德盆地出现的一种独特水系,它是在广泛覆盖厚层河相沉积物和风成黄土的平缓宽谷上,由干流下切带动支流溯源冲刷逐渐形成的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细短支流,以非对称方式近直角入汇深切干流的水系格局,因支流形似针刺,称之为刺状水系。刺状支流、简单的河道等级结构以及干支流非同期发育都是刺状水系区别于其它水系的显著特征。初步认为刺状水系的发育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覆盖厚层黄土和河相沉积物的平坦宽谷,二是由干流深切引发的大规模溯源侵蚀。由于历史上青藏高原的不均匀抬升,古同德地区成为沉积盆地,接受了大量的河相沉积和风成黄土。然而,随着共和运动以来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古黄河切穿龙羊峡,与盆地内的古水系连通,沉积区转变为易侵蚀区,河流快速下切,支流广泛发育,逐渐形成现今的刺状水系。
- 杜俊王兆印李志威韩鲁杰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芦山地震引发的重力侵蚀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芦山地震造成了大量崩塌、滑坡。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分析表明,芦山地震重力侵蚀数量上以崩塌为主,规模小;滑坡少,但是规模较大。这些侵蚀主要发生在山体的上部和窄深峡谷内。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体均分布在流水深切的窄V型河谷段,岭谷高差越大,山体越陡,表现越明显。芦山地震崩滑的规模与分布首要控制因素是河谷地形地貌;崩塌滑坡分布与断层的距离相关性不如汶川地震明显。河谷深切使得潜在崩滑体具有较大单位崩滑势能,在强震影响下容易出现失稳。在芦山地震释放能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崩塌滑坡发生需要更大势能和更大坡度。由于芦山地震区河谷下切不如汶川地震区强烈,地震震级较小,芦山地震的重力侵蚀总量仅为汶川地震的千分之一。
- 漆力健王兆印王旭昭何晓燕
- 单个阶梯-深潭破坏的力学模型被引量:7
- 2014年
- 阶梯-深潭系统是山区河流广泛分布的重要河床结构,其破坏机理对于认识山区河流稳定性及河床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单个阶梯-深潭,以关键石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上游来水条件、下游冲刷和泥沙环境,建立单个阶梯稳定性的理论模型。基于理论模型,分析弱输沙条件下阶梯破坏的临界条件和失稳机制。结果表明:(1)河道比降、关键石块粒径、来流流量、下游冲刷和互锁作用是弱输沙条件下影响单个阶梯-深潭稳定性的关键因素。(2)来流恒定时阶梯下游冲刷降低阶梯稳定性。阶梯失稳临界流量随冲刷增强而减小,因此水流破坏作用表现为阶梯下游坡脚冲刷降低失稳临界流量,同时来流增加超过临界流量导致破坏。(3)互锁作用可有效提升阶梯稳定性,并在阶梯坡脚冲刷程度较大时明显提升失稳临界流量,这是阶梯在一般洪水中维持稳定的方式。
- 张晨笛王兆印李志威李文哲
- 关键词:稳定性冲刷
- 基于非恒定流模型的山洪沟水面线计算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将具有良好激波捕捉能力的Godunov格式离散圣维南方程组建立的一维非恒定流模型用于山洪沟水面线的分析计算。首先通过混合流算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间断水面和流态过渡的能力,随后将该非恒定流模型用于刘家舍窠山洪沟、梁家岔山洪沟和红花坪山洪沟的水面线计算。分析认为计算结果合理,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陡坡和断面变化剧烈情况下出现的急流和流态过渡等问题。该模型在山洪沟水面线的分析计算领域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张大伟权锦马建明申瑜
- 关键词:非恒定流模型水面线
- 阶梯-深潭系统消能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阶梯-深潭系统能稳定河床、控制下切以及减小山洪泥石流灾害,其原因在于能高效消耗水流能量。通过野外实验,研究了不同流量下消能率变化规律,分析了水流沿阶梯-深潭能量转化过程,探讨了阶梯-深潭中能量的消耗机理。实验工况下(单宽流量5~210 L/s)阶梯-深潭具有很高的消能率(64%~91%),按部位其消能可分为阶梯消能和深潭消能,推导得到的消能率计算公式计算值和实测数据符合较好。在不同流量下阶梯消能方式因水流形态的改变有所不同,深潭消能可分为3个区域:水跃主流区、主流区两侧的两个大尺度漩涡区和主流区与周围区域交界的区域,它们的消能方式各有不同。当流量较小时,阶梯-深潭系统消能主要由阶梯段完成。流量增加后,阶梯段消能所占比例减小,深潭消能作用增强。
- 李文哲王兆印李志威张晨笛吕立群
- 关键词:消能机理消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