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33)

作品数:15 被引量:209H指数:8
相关作者:朱照宇朱建国谢祖彬曾青刘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黄土
  • 2篇宇宙
  • 2篇宇宙成因
  • 2篇宇宙成因核素
  • 2篇抬升
  • 2篇碳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颗粒
  • 2篇气候
  • 2篇粒级
  • 2篇裂变径迹
  • 2篇隆升
  • 2篇黄土-古土壤...
  • 2篇季风
  • 2篇构造抬升
  • 2篇古气候
  • 2篇古土壤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仑出入境检...
  • 1篇广州地理研究...
  • 1篇广东省地质勘...

作者

  • 5篇朱照宇
  • 4篇谢祖彬
  • 4篇朱建国
  • 3篇饶志国
  • 3篇刘钢
  • 3篇曾青
  • 3篇马红亮
  • 2篇孔屏
  • 2篇吴翼
  • 2篇王会军
  • 2篇周厚云
  • 2篇付淑清
  • 1篇沈吉
  • 1篇王俊达
  • 1篇张玉进
  • 1篇谢久兵
  • 1篇姜大膀
  • 1篇陈贺海
  • 1篇陈淑娥
  • 1篇朱春梧

传媒

  • 3篇科学通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质谱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0
  • 6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古人类遗迹年代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自1920年以来,在中国黄土高原及邻近地区的黄土及河湖相地层分布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其中包括著名的泥河湾、水洞沟、萨拉乌苏、丁村、大荔、匼河-西侯度、庄浪、庆阳、三门峡、东秦岭地区以及蓝田地区等.在陕西蓝田的最新研究进展是运用第四纪地质学与古人类学和旧石器考古学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以黄土-古土壤序列和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框架为依据,发现了公王岭遗址黄土地层的强烈侵蚀和多组地层缺失,确定了直立人头盖骨与伴生的古动物化石所埋藏的地层不是前人原确定的粉砂质黄土L15中部(年代为1.15 Ma),而是位于一个大侵蚀面之下的S22~S23古土壤混合层(年代为1.63 Ma).同时,在蓝田上陈一带发现了新的出露良好的连续黄土-古土壤剖面(L5~L28),并在早更新世S15~L28层段的17层黄土或古土壤层位中发现了原地埋藏的数量不等的旧石器,其年代为1.26~2.12 Ma.研究结果使蓝田地区成为迄今所知非洲以外最古老的人类活动地区之一,这不仅在人类起源和演化方面提出了新的科学思考,并拓展了'黄土石器工业'和'黄土地质考古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中国黄土高原高分辨率黄土-古土壤序列与多时期古人类活动序列关联研究的新设想.
朱照宇黄慰文吴翼邱世藩饶志国杨石霞侯亚梅谢久兵韩江伟付淑清欧阳婷萍周厚云周厚云Robin Dennell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序列年代学黄土高原
EA-Conflo-IRMS联机系统的燃烧转化率漂移及其对氮、碳同位素比值测定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本文给出了元素分析仪-同位素比值质谱(EA-Conflo-IRMS)联机系统的燃烧转化率随测量样品次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样品的氮、碳同位素测量值与其燃烧转化率的关系。在测量前356个样品时仪器的燃烧转化率几乎不变,测量接下来的127个样品时燃烧转化率逐渐递减,而最后65个样品的燃烧转化率保持在另一个显著降低的水平。当燃烧转化率显著降低时,还原管的填料被大量氧化,氧化管上部的氧化能力下降。尽管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位素测定值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但是样品的氮、碳同位素值总体上随着燃烧转化率的降低而变负。为了校正仪器漂移的状态,采用反标定方法对EA-Conflo-IRMS联机系统在状态漂移时的CO2参考气同位素值进行了重新设定,并再次测量了几个标准样的碳同位素值,其结果的准确度在0.1‰以内且测量精度好于0.15‰。可见,定期通过反标定来消除燃烧转化率漂移对同位素值产生的影响是可行的。
王旭张福松丁仲礼
关键词: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关键词:大气CO2浓度土壤颗粒稻麦轮作
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强弱变化之大气环流场差异被引量:72
2004年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 ,并以此为依据从 1 94 8~ 1 999年中挑选出两组强弱冬季风年份 ,通过合成分析对大气环流场和海表温度场在强弱东亚冬季风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东亚冬季风强度变化不单纯受局地气候系统影响 ,而与北半球半球尺度上的大气环流异常紧密相连。相对于弱的情形 ,强东亚冬季风年份中国大陆中东部及其东部大部分海域在整个对流层盛行偏北风距平、乌拉尔阻高显著加强、欧洲大陆西部维持一个深厚的气旋性异常环流系统、西风带环流偏弱、2 0 0hPa层南亚高压偏弱 ;中国大陆、北极地区、蒙古国大部分地区、欧洲大陆西北部表面温度降低 ;我国大陆与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差加大 ;东亚大槽加强。研究还揭示 ,强东亚冬季风年份对应于北大西洋涛动弱指数 。
王会军姜大膀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灾害性天气
渭河中上游地区全新世气候不稳定性初步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在野外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全新世黄土剖面以2 cm为间距密集采样,并对所有样品进行了磁化率测定和粒度分析.通过对各气候指标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演化表现为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其中全新世早期升温过程中,发生了历时约千年之久的气候恶化事件.全新世中期在总体温暖的背景下,曾产生过多次气候波动,其中以6 000~5 000 a B.P最为显著,其次为7 300~6 900 a B.P以及4 000~3 600 a B.P间.3100 a B.P之后,古季风再次发生大规模重组,气候趋于干冷.
付淑清陈淑娥李勇王永
关键词:磁化率粒度气候不稳定性全新世
错鄂孔深钻揭示的青藏高原中部2.8 MaBP以来环境演化及其对构造事件响应被引量:33
2004年
通过对青藏高原错鄂孔(CE)湖泊沉积岩芯多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重建了高原中部2.8 Ma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序列。岩芯磁性地层表明,错鄂湖盆形成于约2.8 MaBP。岩芯沉积特征、粒度、磁化率和地球化学指标等共同揭示了高原中部3次大的环境变化过程,以及至少2次剧烈的隆升。即2.8~2.5 MaBP高原夷平面解体并快速隆升形成错鄂湖盆;2.5~0.8 MaBP高原中部在缓慢隆升背景下其环境演化更多地受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影响;0.8 MaBP以来高原中部加速隆升并最终进入冰冻圈。
沈吉吕厚远王苏民陈诗越羊向东吴艳宏朱照宇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气候古环境
高浓度CO2条件下水稻叶片氮含量下降与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7
2008年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研究了低氮(125kg/hm2,以纯N计)和常氮(250kg/hm2)水平下,高浓度CO2(周围大气CO2浓度+200μmol/mol)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功能叶N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CO2提高了叶片硝酸还原酶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两者在常N下的响应程度大于在低N下的响应程度;高浓度CO2降低了低N下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常N水平下酶活性的下降趋势得到改变或缓解。由此可见,高浓度CO2条件下NO3-转化为NH4+加速,而NH4+进一步同化为有机N却受阻,而且,由于后期蛋白水解加速,将进一步加剧叶片N含量的下降。这是水稻叶片N含量下降的内在因素。而增施N肥,有利于同化酶的表达,降低叶片蛋白水解酶活力,从而缓解叶片N含量的下降。
王亮朱建国朱春梧曹际玲王明娜曾青谢祖彬刘钢
关键词:水稻氮代谢功能叶酶活性
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碳输入对土壤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高(即通过秸秆还田和根系进入土壤的含碳量增加)时,其显著影响碳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转化,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增加,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下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含碳量变化幅度较大;单位土壤各粒级的含碳量均有增加,有秸秆加入,活性碳(葡萄糖)量越大,含碳量增加幅度越大;没有秸秆加入,活性碳量越大,总碳含量增加幅度越小.而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的分解代谢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刘钢曾青
关键词:CO2浓度活性碳作物秸秆土壤颗粒
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6年
有关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原生植被类型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是区域植被中C4/C3植物相对丰度的灵敏指示器,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可以部分地重建过去的植被类型变化历史,并可探讨与此有关的气候、环境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古土壤发育阶段1δ3Corg偏正于黄土沉积阶段,表明随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变黄土高原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然而在C4植物相对丰度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上仍存在夏季风和温度两种观点。相应的在空间上,C4植物的相对丰度无论冰期还是间冰期都是由黄土高原东南向西北递减。而基于黄土δ13Corg的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历史时期一直以草原为主,不存在大面积的森林。尽管已有的研究对黄土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布和变化的一般性规律取得了共识,但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黄土1δ3Corg变化机制上还存在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
饶志国朱照宇陈发虎张家武
关键词:黄土土壤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夏季风温度
青藏高原的剥蚀与构造抬升被引量:21
2007年
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对西昆仑和可可西里北部地表基岩的剥蚀速率进行了测定,得到的结果是:西昆仑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2m/Ma,可可西里北部的平均剥蚀速率为15m/Ma。裂变径迹和宇宙成因核素这两种手段所得到的平均剥蚀速率的时间尺度是不同的,前者得到的是几个至数十百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而后者得到的是十几至几十万年的平均剥蚀速率。比较通过这两种手段得到的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平均剥蚀速率可以发现其平均剥蚀速率从20Ma以来的100m/Ma以上减少到了最近几十万年以来的10m/Ma,我们认为这一剥蚀速率下降的趋势反映了青藏高原从中新世到第四纪晚期构造活动的减弱,据此推断青藏高原北部和中部的隆升应该主要发生在第四纪晚期之前,而不是在最近的几十万年。
孔屏那春光
关键词:青藏高原宇宙成因核素裂变径迹剥蚀隆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