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991096)
- 作品数:17 被引量:287H指数:12
- 相关作者:郭亚平马恩波张建珍任竹梅郑先云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西南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网翅蝗科四种蝗虫的RAPD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4年
- 运用RAPD技术对网翅蝗科Arcypteridae 4种蝗虫 2 4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在试用的2 4条随机引物中 ,筛选出 11条引物用于 4种蝗虫的随机引物扩增 ,共得到 12 8条清晰稳定的扩增片段 ,每条引物的扩增片段数为 10~ 13条 ,片段长度在 10 0~ 2 0 0 0bp之间。根据扩增出的RAPD图谱 ,用UPGMA和NJ法对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 ,构建分子系统树。聚类结果显示 :同属的物种首先聚在一起 ;网翅蝗科 4种蝗虫分为两支 ,竹蝗属CeracrisWalker的贺氏竹蝗CeracrishoffmanniUvrov、黑翅竹蝗Ceracrisfasciatafsaciata (Br. W .)优先聚为一支 ,隆额网翅蝗ArcypteracoreanaShiraki和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micropterameridionalis (Ikonn)聚为另一支。基于RAPD图谱的分子系统树所展示的物种间亲缘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此结果表明RAPD在科下不同属间亲缘关系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张建珍马恩波郭亚平陈东华王燕
- 关键词:网翅蝗科蝗虫RAPD多态性亲缘关系
- 山西省及邻近地区中华稻蝗5个种群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被引量:24
- 2004年
- 采用 10条 10bp随机引物对来自山西省临猗县 (山西南部 )、屯留县、太原市近郊 (山西中部 )、代县 (山西北部 )、内蒙呼和浩特市郊 5个不同种群的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和广西南宁日本稻蝗 (Oxyajaponica)共 64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 ,探讨了中华稻蝗 5个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10条随机引物对供试的 64个个体共产生 115条谱带。所获片段的分子量大小为 2 0 0~ 2 50 0bp ,单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是 5~ 15条 ,平均为 12条。根据扩增出的RAPD图谱 ,运用SPSS软件包中的Between groupslinkage法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显示 ,中华稻蝗不同种群的个体优先聚为 1类 ;供试中华稻蝗 5个种群的系统树分为两大分支 ,山西临猗种群、屯留种群亲缘关系最近 ,首先相聚 ,然后与太原种群聚为一支 ,山西代县和内蒙呼和浩特 2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日本稻蝗相聚。表明供试中华稻蝗 5个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 张建珍任俐郭亚平马恩波
- 关键词:中华稻蝗RAPD
- 云南三种稻蝗基因组DNA的RAPD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7
- 2005年
- 应用RAPD技术对采自云南龙陵两交水和腾冲曲石马鹿冲的24头稻蝗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0条随机引物共产生129条清晰、稳定的谱带。基于Jaccard相似系数,用BetweengroupsLinkage法得出的聚类图与基于Nei’s遗传距离分别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基本一致:供试的所有稻蝗个体分为3个聚类簇:龙陵两交水的3、7~8号个体与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450m)的8个个体聚为一支,龙陵两交水的1、2、4~6号个体聚为另一支,两支相聚后与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550m)的8个个体聚为一起。形态学鉴定表明:龙陵两交水的3、7~8号个体为日本稻蝗,1、2、4~6号个体为小稻蝗,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450m)的8个个体均为日本稻蝗,腾冲曲石马鹿冲(海拔1550m)的个体为有待进一步鉴定的未知种。形态学鉴定结果与聚类结果完全吻合,充分展示了RAPD技术在区分近缘物种方面的独到优势。比较不同采集地的日本稻蝗、小稻蝗的RAPD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的这两种稻蝗在同物种不同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我国云南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内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 张建珍郭亚平张敏欧晓红马恩波
- 关键词:稻蝗RAPD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
- 山稻蝗及相关物种Cytb基因序列及其遗传关系被引量:58
- 2002年
- 中国 7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山稻蝗Oxyaagavisa共 1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中间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和比较 ,同时与小稻蝗O intricata、日本稻蝗O japonica和中华稻蝗O chinensis相应序列进行比较 ,用瘤锥蝗科的曲尾似橄蝗Pseudomorphacrishollisi和蚱科的日本蚱Tetrixjaponica作外群 ,构建了山稻蝗不同单倍型及其相关物种的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山稻蝗 4 32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1 0 % ,其中 9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所测核苷酸的 2 0 8% ) ,但仅有 1个位点引起了氨基酸的变异 ,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来看 ,第三位点的A +T含量较高 ,达 88 3%。分子系统树显示 ,山稻蝗 6个单倍型聚为一个簇 ,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分歧 ,其分枝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 ;该种与日本稻蝗关系较近 ,与中华稻蝗和小稻蝗相对较远。
- 任竹梅马恩波郭亚平
- 关键词:CYTB基因序列
- 日本稻蝗、中华稻蝗和赤胫伪稻蝗地理种群的RAPD遗传分化研究被引量:12
- 2004年
- 运用 1 0个 RAPD引物对日本稻蝗 (Oxya japonica)、中华稻蝗 (Oxya chinensis)和赤胫伪稻蝗 (Pseudoxya diminuta)的种群遗传分化进行分析。 1 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 1 35条带 ,扩增谱带具有明显的属、种间多态性。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2 .6 93) ,日本稻蝗次之 (2 .31 9) ,赤胫伪稻蝗最低 (1 .0 4 2 )。中华稻蝗和日本稻蝗的不同地理居群出现遗传分化 ,由 Shannon信息指数估算的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 2 0 .7% ,4 2 .4 %。用 UPGMA和 NJ法对 Nei's遗传距离作聚类分析 ,构建分子系统树。系统树显示 :同一种群的不同个体优先相聚 ,而后 ,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依次相聚 ;日本稻蝗广西南宁种群和广东广州种群首先聚为一支 ,陕西西安种群和浙江杭州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中华稻蝗聚在一起 ,最后与赤胫伪稻蝗相聚。聚类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日本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地理距离呈现一定的相关趋势 ,日本稻蝗与中华稻蝗亲缘关系较近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1 4 2 ,而赤胫伪稻蝗与它们关系较远 ,Nei's遗传距离平均为 0 .4 5 1。
- 张建珍郭亚平段毅豪马恩波
- 关键词:日本稻蝗中华稻蝗
-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被引量:52
- 2003年
-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 ,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
- 郑先云郭亚平马恩波
-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
-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03年
-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该文介绍了A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 郑先云马恩波郭亚平
-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昆虫学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遗传标记
- 不同保存方式下蝗虫组织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被引量:20
- 2004年
- 为了开展蝗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分别对冷冻、乙醇浸泡 ( 1 0 0 %乙醇、70 %乙醇 )和干制蝗虫标本用饱和NaCl法进行了基因组DNA的提取 ,并用随机引物进行扩增 ,结果表明 :70 %乙醇固定的标本和部分干标本提取的总DNA得率较低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中大部分有明显降解 ,导致PCR扩增中信息缺失 ,甚至无扩增条带 ;而保存完好的干标本、-2 0℃冷冻标本和 1 0 0 %乙醇浸泡标本提取的总DNA带型整齐 ,无拖尾 ,PCR扩增结果的稳定性好 。
- 张建珍郭亚平马恩波
- 关键词:蝗虫DNA提取RAPD分析
- 稻蝗属部分种类RAPD及其分子系统学关系被引量:34
- 2003年
- 用经筛选的 8个随机引物对稻蝗属 (OxyaAudient Serville)中的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日本稻蝗 (Oxyajaponica)、山稻蝗 (Oxyaagavisa)、短翅稻蝗 (Oxyabrachyptera)和小稻蝗 (Oxyaintricata)等 5个种 4 1个个体进行扩增 ,均扩增出特异性产物 ,在 96条清晰稳定的扩增片段中 ,多态性片段为 95条 ,种间共有片段 1条 (引物S36 2扩增的约 85 0bp的片段 ) ,所获片段的长度大小为 2 0 0~ 2 5 0 0bp ,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 8~ 16之间 ,平均为 12。根据扩增结果 ,应用SPSS软件包中的Between groupslinkage法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 5种稻蝗的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 :中华稻蝗与短翅稻蝗关系密切 ,日本稻蝗与山稻蝗关系较近 ,而小稻蝗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聚类图所呈现的种间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及细胞分类学结果基本一致 ,5种稻蝗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得以清楚显示 。
- 张建珍马恩波郭亚平
- 关键词:稻蝗RAPD分子系统树亲缘关系
- 蝗总科部分种类Cytb基因序列及系统进化研究被引量:73
- 2002年
- 蝗总科 8个科 10个种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Cytb)基因部分序列被测定分析 ,比较同源性 ,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NJ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 4 32bp的序列中 ,A +T约占 70 4 % ,其中 177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占 4 1 0 % ) ,DNA一级序列数据显示 ,该 8科蝗虫间DNA序列变异丰富。用日本蚱作外群构建的NJ树表明 :瘤锥蝗科较为原始 ,而癞蝗科与槌角蝗科关系较近 ,为比较进化的类群 ,蝗总科 8科的起源关系为 :瘤锥蝗科→斑翅蝗科和锥头蝗科→斑腿蝗科→剑角蝗科→网翅蝗科→槌角蝗科和癞蝗科 ,上述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学结论不完全一致 。
- 任竹梅马恩波郭亚平
- 关键词:蝗总科MTDNACYTB基因系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