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5055)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相关作者:马柱国杜继稳李明星刘波冯锦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温
  • 2篇作物
  • 2篇作物生长
  • 2篇节气
  • 2篇降水
  • 2篇PDSI
  • 1篇地闪
  • 1篇日数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突变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湿度
  • 1篇气候
  • 1篇周期
  • 1篇作物生长季
  • 1篇温度异常
  • 1篇雷暴
  • 1篇雷暴气候
  • 1篇雷暴日

机构

  • 3篇石河子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作者

  • 3篇马柱国
  • 2篇韩春光
  • 1篇李明星
  • 1篇杜继稳
  • 1篇冯锦明
  • 1篇华丽娟
  • 1篇刘波

传媒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Advanc...
  • 1篇第34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60年以来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与实际蒸发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9
2008年
利用中国新疆地区1960-2005年109个设有蒸发皿蒸发观测的常规气象站资料,并结合不同驱动场和不同陆面模式的模拟结果,对蒸发皿蒸发及模拟的实际蒸发的年、各个季节的变化及其它们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在过去的46年里,年蒸发皿蒸发总体上都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实际蒸发在总体上显著上升,与蒸发皿蒸发的变化趋势相反。在80年代中后期,蒸发皿蒸发、实际蒸发和降水的转折点(1986年)一致,进一步说就是无论在转折点的前后,降水增加的转折性变化与模拟的实际蒸发的转折性增加变化一致,而与蒸发皿蒸发减小的转折性变化相反,这表明,在新疆地区,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之间具有相反的变化关系,这支持Brutsaert and Parlange提出的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之间具有互补相关关系(变化趋势相反)的理论。分析气温、降水、湿度、云量和日照时数等环境变量的变化趋势发现:降水、云量等表征大气中水分特征的变量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间接的证明了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之间存在相反的关系,而与各个环境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分析则表明,气温日较差、风速、低云量和降水是与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发关系最紧密的环境因子,它们的变化可能是导致蒸发皿蒸发和蒸散量变化的原因。
刘波马柱国冯锦明魏荣庆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新疆石河子作物生长季节气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选取石河子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紧密联系的4个物候性节气(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分析节气内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M-K检验突变特征,对选出的4个物候性节气进行R/S分析,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81—2016年石河子这4个节气平均气温呈均增加趋势;(2)芒种节气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余3个节气降水量呈增加趋势;(3)谷雨节气平均气温突变年份在2006年,小满节气在1995年,芒种节气在1996年和1999年,小暑节气在2000年和2003年发生突变;(4)石河子这4个节气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未来趋势会与1981—2016年变化趋势呈相同趋势,增加趋势不是很强。
蒲云锦
关键词:作物生长节气气温降水
亚洲和北美干湿变化及其与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多通道奇异谱方法(MSSA)分析了1953~2003年亚洲和北美Palmer干旱指数(PISI)与热带和北半球温带海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相互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以及SSTA均存在明显的3~6年的年际以及10年左右的年代尺度振荡;此外,亚洲PDSI还存在显著的6~8年的年际振荡.SSTA的年际振荡主要体现了ENSO的变化特征,而其年代尺度振荡的空间分布具有热带太平洋和北太平洋共同作用的类ENSO型.同时,MSSA的分析结果给出了亚洲和北美主要振荡信号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洲和北美PDSI的年际及年代尺度振荡均显示明显的对SSTA强迫信号的响应.对于年际振荡,亚洲PISI对SSTA响应强于北美,但年代尺度振荡则反之.此外,亚洲和北美PISI对于SSTA信号响应的关键区域也随时间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亚洲的西西伯利亚、青藏高原东西两侧以及中西伯利亚东部在年际和年代尺度上均为受SSTA影响最显著的区域;在年际尺度上,北美中部地区的干湿变化与SSTA存在显著相关,而在年代尺度上,美国西部更易受SSTA年代尺度振荡的影响.
华丽娟马柱国
关键词:干湿变化海表面温度
新疆石河子60年雷暴气候及地闪特征分析
雷暴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造成的危害很大。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和各种通讯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雷暴日仅仅反映了某区域...
韩春光
关键词:雷暴日数地闪周期突变
文献传递
石河子四个节气气温和降水分析
选取石河子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紧密联系的四个物候性节气(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分析节气内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和M-K检验突变特征,还对选出的四个物候性节气进行R/S分析,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以方便为农业生...
蒲云锦韩春光
关键词:作物生长节气气温降水
文献传递
区域土壤湿度模拟检验和趋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被引量:20
2010年
基于DEM数据和土壤分类、土壤属性、土地利用分类、植被属性和观测气象数据,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对陕西区域进行了土壤湿度模拟和检验.模拟土壤湿度与实际观测土壤湿度的对比分析表明:SWAT较好的模拟了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特点及其长期趋势,且对多气候类型及复杂地形区域的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表层土壤湿度在植被状况好的陕南地区和地形性降水明显的秦岭山地等区域量值较大,而深层土壤湿度较大值出现在河流及平原地区;1951~2004年土壤湿度变化总体上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均呈下降趋势,深层下降趋势较表层表现更明显,秦岭以北地区比以南地区表现更明显;土壤干化趋势的强度深层大于表层,秦岭以北地区大于以南地区,土壤干化(土壤湿度减小的趋势)的范围深层亦大于表层,且多分布于秦岭以北地区.与NCEP和ERA40再分析土壤湿度数据对比分析表明,SWAT模拟的土壤湿度日变化、月和年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均优于NCEP和ERA40的土壤湿度变化趋势.
李明星马柱国杜继稳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Extreme Characteristics of Dry or Wet Status between Asia and North America被引量:1
2011年
In this study,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verage and extreme dry/wet states of Asia and North America from 1953 to 200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wo continents underwent drying trends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ed with North America, Asia showed more severe drought trends. However, more significant and regular seasonal variation for drought was found in North America. The driest regions in Asia were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China, Mongolia, and eastern mid-Siberian plateau. Most regions in central North America were relatively wetter than other regions. The northern and southwestern regions of North America, as well as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coastal areas, experienced the most drought during this period. A sharp increase of the drought area and the number of extreme drought events took place from 1997 to 2003 in both Asia and North America. Severe drought ev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occur during the summer on both continents. Asia had the most extreme drought events during July, but North America reached its highest drought frequenc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In Asia, a persistent increasing trend of extreme drought emerged throughout the studied period. However, a more complex evolution of drought emerged in North America: a decreasing trend appeared before the mid-1960s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appeared after the late 1970s. A relatively steady dry/wet status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mid-1960s and the late 1970s. The role of exceptional, extreme drought ev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La Nin?a event was considered during 1997–2003.
华丽娟马柱国钟霖浩
关键词:ASI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