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R3090330)
- 作品数:5 被引量:83H指数:5
- 相关作者:励建荣姜天甲黄菊张蕾宋君更多>>
-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渤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葡萄籽提取物对香菇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3年
- 为找到一种适合香菇的简便、低成本和安全环保的保鲜方法,研究葡萄籽提取物在香菇贮藏期间对香菇品质的影响。鲜香菇在不同质量浓度(0、1、5、10g/L和20g/L)的葡萄籽提取物(GSE)水溶液中浸泡并风干后,于4℃保存。与对照组相比,经1、5、10g/L葡萄籽提取物处理后的香菇在贮藏期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降低质量损失速率,控制丙二醛的生成,但是高质量浓度(20g/L)的葡萄籽提取物可引起香菇菇盖颜色加深。另外葡萄籽提取物还能有效抑制香菇中细菌的生长,但是对总酚、营养物质的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葡萄籽提取物能有效地延长香菇的保鲜时间,5g/L的葡萄籽提取物的保鲜效果最理想。
- 吴宁金城黄菊宋君张蕾姜天甲励建荣
- 关键词:葡萄籽提取物香菇保鲜
- 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8
- 2011年
- 甲醛是一种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和使用的高毒物质。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食品(海产品、果蔬、乳制品等)中含有不同浓度的甲醛,由此引发各种食品中甲醛事件,使其成为消费者关注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证明,食品中的甲醛多是由食物本身自发产生的内源性甲醛。内源性甲醛的产生与调控机制研究对开发甲醛调控技术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产生、调控机制和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提炼了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若干研究方向,以期为食品中内源性甲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 励建荣朱军莉
- 香菇低温贮藏中不同部位的生理生化变化被引量:8
- 2012年
- 研究低温贮藏过程中香菇不同部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菌肉和上柄内VC含量、SOD和CAT活性高于表皮和下柄,还原糖上升速率、O2-、H2O2和MDA含量低于表皮和下柄;总酚含量大小依次为菌肉、表皮、上柄及下柄;表皮的PPO活性最大,下柄其次,菌肉和上柄的PPO在贮藏期均保持较低的活性;表皮PAL活性在第7天显著升高(P<0.01),菌肉PAL在前7天活性最高,后趋于缓和;上柄和下柄PAL活性保持一致。说明菌肉和上柄的抗氧化、抗衰老、抗褐变能力强于表皮和下柄。
- 叶静君励建荣韩晓祥姜天甲
- 关键词:香菇生理生化
- 气调包装对香菇保鲜期内源性甲醛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2年
- 对不同气调包装(MAP)的香菇甲醛含量与理化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香菇甲醛含量与GGT和C-Slyase两酶比活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77和0.700),而GGT和C-Slyase酶活与香菇的呼吸强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39和0.701)。MAP能抑制酶活,控制甲醛含量,减缓香菇蛋白质的降解和相对膜透性的增高。贮藏前12d,3组MAP香菇的甲醛平均含量比对照低13.00%(P<0.01)。其中,MAP(1)(7%CO2)香菇的平均含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比对照高2.23%和7.81%,细胞膜透性平均比对照低27.24%,3种含硫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比对照低16.23%以上,品质保鲜效果最佳。
- 夏苗励建荣张蕾朱军莉姜天甲
- 关键词:香菇生理生化
- γ-谷氨酰转肽酶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对香菇内源性甲醛形成的作用被引量:9
- 2013年
- 香菇在产生其风味物质的同时,甲醛等物质作为副产物而伴随产生。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半胱氨酰亚砜裂解酶(C-Slyase)是风味形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但是它们与香菇内源性甲醛形成的关系还未经证实。本试验中通过研究香菇生长阶段甲醛含量、GGT和C-Slyase的活性变化规律发现:甲醛含量及GGT、C-Slyase的酶活均随着香菇的成熟而逐渐增加(p<0.05);将不同浓度GGT和C-Slyase添加到香菇匀浆中一段时间,发现甲醛的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GGT和C-Slyase能促进甲醛在香菇中的形成,二者协同下的效果更加明显,为香菇中风味形成途径与甲醛形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 黄菊吴宁宋君张蕾姜天甲励建荣
- 关键词:香菇Γ-谷氨酰转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