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2007AA301B36-3)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曹萍沈丹钟亚李睿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脂联素
  • 1篇地平
  • 1篇血浆
  • 1篇血浆脂联素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脂联素
  • 1篇血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增龄
  • 1篇增龄变化
  • 1篇视黄醇结合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老年
  • 1篇老年高血压
  • 1篇老年高血压病
  • 1篇老年高血压病...
  • 1篇高血压
  • 1篇高血压病
  • 1篇高血压病患者
  • 1篇氨氯地平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篇钟亚
  • 2篇沈丹
  • 2篇曹萍
  • 1篇李睿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的增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12年
目的探讨健康人血清脂联素(APN)的增龄变化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376例,按年龄段分为七组,分析体重指数(BMI)、血脂、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及血清APN的增龄变化。结果①随着年龄的增加,BNI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60岁组(61~70岁)达高峰。②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③血清RBP4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50岁组(51~60岁)达高峰。④血清APN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又逐渐降低6,0岁组(61~70岁)达高峰。结论健康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反映体内胰岛抵抗的相关指标如BMI、血清TC、TG、LDL-C、RBP4均呈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50~60岁左右达高峰。而体内具有调节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的血清APN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推测健康人体内血清APN的分泌与体内胰岛素抵抗因素存在某种反馈调节机制。
曹萍沈丹钟亚
关键词: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增龄
缬沙坦及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影响的对比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缬沙坦及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探讨血浆APN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作用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85例(完成163例),随机分为两组:氨氯地平组94例(完成80例),缬沙坦组91例(完成83例)。两组分别用氨氯地平及缬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血压、心率、身高、体重、腹围、腰围、血脂、血浆APN水平的改变。结果 (1)氨氯地平组及缬沙坦组两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经氨氯地平及缬沙坦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氨氯地平组收缩压下降(22.7±11.2)mmHg,舒张压下降(8.4±6.9)mmHg;缬沙坦组收缩压下降(20.8±10.8)mmHg,舒张压下降(9.5±7.2)mmHg;治疗后两组之间无论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两组治疗前血浆A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浆AP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血浆APN水平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后缬沙坦组血浆APN水平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氯地平比较,缬沙坦能提高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推测缬沙坦降压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血浆APN水平有关。
曹萍沈丹钟亚李睿
关键词:高血压脂联素氨氯地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