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6055)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刘保亭赵庆勋王宽冒赵敬伟陈剑辉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河北省科技工程学校保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铁电
  • 6篇溅射
  • 6篇磁控
  • 6篇磁控溅射
  • 5篇ZR
  • 4篇退火
  • 3篇电容
  • 3篇电容器
  • 3篇溶胶
  • 3篇溶胶-凝胶法
  • 3篇铁电电容器
  • 3篇铁电性
  • 3篇快速退火
  • 3篇PZT
  • 3篇O
  • 3篇PB
  • 2篇导电
  • 2篇导电机制
  • 2篇阻挡层
  • 2篇钛酸铅

机构

  • 18篇河北大学
  • 1篇保定学院
  • 1篇河北省科技工...

作者

  • 15篇刘保亭
  • 8篇赵庆勋
  • 6篇王宽冒
  • 5篇孙杰
  • 5篇陈剑辉
  • 5篇赵敬伟
  • 4篇周阳
  • 4篇彭英才
  • 4篇李曼
  • 4篇王玉强
  • 3篇魏大勇
  • 3篇马继奎
  • 2篇娄建忠
  • 2篇郭哲
  • 2篇李晓红
  • 2篇边芳
  • 2篇郭颖楠
  • 2篇崔永亮
  • 2篇赵冬月
  • 2篇陈江恩

传媒

  • 7篇人工晶体学报
  • 2篇物理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3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积温度对磁控溅射BiFeO3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应用磁控溅射法在以SrRuO3(SRO)薄膜为缓冲层的Pt/TiO2/SiO2/Si(001)基片上制备了多晶BiFeO3(BFO)薄膜,构架了SRO/BFO/SRO异质结电容器。采用X射线衍射、铁电测试仪等研究沉积温度对BFO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BFO薄膜为多晶结构。在2.5 kHz测试频率下,500℃生长的BFO薄膜呈现比较饱和的电滞回线,2Pr为145μC/cm2,矫顽场Ec为158 kV/cm,漏电流密度约为2.4×10-4A/cm2。漏电机制研究表明,在低电场区,SRO/BFO/SRO电容器满足欧姆导电机制,在高电场区,满足普尔-弗兰克导电机理。实验发现:SRO/BFO/SRO电容器经过109翻转后仍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
赵庆勋张婷马继奎魏大勇王宽冒刘保亭
关键词:磁控溅射沉积温度SRRUO3BIFEO3薄膜
玻璃基Pt/Pb(Zr_(0.4)Ti_(0.6))O_3/ITO电容器的结构及物理性能研究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玻璃基ITO电极上制备了Pt/Pb(Zr0.4Ti0.6)O3(PZT)/ITO电容器.采用X射线衍射仪、铁电测试仪、分光光度计对其微观结构、电学性能及光学性能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PZT薄膜结晶良好,具有(101)高度择优取向.铁电电容器具有良好的保持特性和抗疲劳特性,具有较大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电阻率,5V电压下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电阻率分别为41.7μC/cm2和2.5×109Ω.cm;漏电流测量结果表明电压小于0.8V时为欧姆导电机制,当电压大于0.8V时,漏电流满足肖特基发射机制.光学透射谱结果表明在短波范围内,PZT表现出强吸收作用;在长波范围内,PZT表现为强透射,最大透射率达到95%.
周阳程春生赵敬伟郑红芳赵庆勋彭英才刘保亭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电学性能
硅基集成电路中Cu互连阻挡层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的发展,Cu互连技术已成为硅工艺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关键技术之一——扩散阻挡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课题组阻挡层的研究工作,介绍了当前Cu互连技术中难熔金属及其氮(碳、硅、氧)化物、多层膜、三元化合物等各类扩散阻挡层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论述了阻挡层的厚度问题、阻挡层研究过程中的分析表征方法以及当前Cu互连的理论研究现状,归纳并分析了阻挡层的失效机制。
陈剑辉刘保亭赵冬月杨林李曼刘卓佳赵庆勋
关键词:CU互连扩散阻挡层
用于Cu互连的Ta/Ti-Al集成薄膜的结构和阻挡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应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001)Si衬底上制备了Cu(120nm)/Ta(5nm)/Ti-Al(5nm)/Si异质结,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和四探针测试仪(FPP)等方法研究了Ta(5nm)/Ti-Al(5nm)集成薄膜用作Cu和Si之间阻挡层的结构和性能。研究发现,Cu/Ta/Ti-Al/Si异质结即使经受850℃高温退火后,样品的XRD图中也没有出现杂峰,表明样品各层之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相对于800℃退火的样品,850℃退火样品的表面均方根粗糙度急剧增大,同时方块电阻也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表明Ta(5nm)/Ti-Al(5nm)集成薄膜在850℃时,阻挡性能完全失效。由于Ta和Cu之间存在良好粘附性以及Ti-Al强的化学稳定性,Ta(5nm)/Ti-Al(5nm)集成薄膜在800℃以下具有良好的阻挡性能。
任国强邢金柱李晓红郭建新代秀红杨保柱赵庆勋
关键词:CU互连阻挡层射频磁控溅射
光照对BiFe_(0.95)Mn_(0.05)O_3薄膜铁电和输运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111)/Ti/SiO2/Si(001)基片上制备了BiFe0.95Mn0.05O3(BFMO)薄膜,并构架了Pt/SrRuO3/BFMO/Pt型电容器。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在650℃快速退火可以得到良好结晶质量的多晶薄膜。紫光入射到薄膜表面,电滞回线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光照在薄膜内部产生的光生载流子影响了退极化场的分布。研究表明,在紫光照射下,薄膜的漏电流密度变大,电导由5.1×10-7S增大到6.63×10-7S。通过对暗电流密度的拟合发现,BFMO薄膜为欧姆导电机制。
彭增伟刘保亭魏大勇马继奎王宽冒李曼赵光
关键词:光照铁电性质输运性质
退火工艺对含Ti-Al阻挡层的硅基Pb(Zr_(0.4),Ti_(0.6))O_3铁电电容器结构和性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应用非晶的Ti-Al薄膜为导电阻挡层,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和溶胶-凝胶法在Si衬底上制备了La0.5Sr0.5CoO3/Pb(Zr0.4,Ti0.6)O3/La0.5Sr0.5CoO3/Ti-Al/Si(LSCO/PZT/LSCO/Ti-Al/Si)异质结,研究了550℃常规退火(CTA)和快速退火(RTA)工艺对LSCO/PZT/LSCO/Ti-Al/Si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非晶Ti-Al薄膜在经过不同退火工艺后仍具有非晶结构,快速退火6min的样品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在418kV/cm的外加电场下,LSCO/PZT/LSCO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电场强度分别为22μC/cm2和83kV/cm。LSCO/PZT/LSCO电容器的漏电行为不依赖于退火工艺,当电场强度低于46.7kV/cm时为欧姆导电,高于46.7kV/cm时为肖特基导电机制。
郭颖楠刘保亭赵敬伟王宽冒王玉强孙杰陈剑辉
关键词:退火工艺PZT磁控溅射法溶胶-凝胶法
SrRuO_3导电层对快速退火制备Pb(Zr,Ti)O_3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Pt/Ti/SiO2/Si基片上,制备了Pt/Pb(Zr,Ti)O3(PZT)/Pt和SrRuO3(SRO)/PZT/SrRuO3(SRO)异质结电容器,并研究了快速退火条件下SRO导电层对PZT结构和性能的影响。XRD测试表明,两种结构电容器中的PZT薄膜均为钙钛矿结构,SRO/PZT/SRO、Pt/PZT/Pt均具有较好的铁电性和脉宽依赖性,5V电压下两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Pr和矫顽电压Vc分别为28.3μC/cm2、1.2V和17.4μC/cm2、2.1V。在经过1010次翻转后,SRO/PZT/SRO铁电电容器疲劳特性相对于Pt/PZT/Pt电容器有了较大的改善,但SRO导电层的引入也带来了漏电流增大的问题。
王宽冒刘保亭倪志宏赵敬伟李丽李曼周阳
关键词:锆钛酸铅快速退火
含铜铁电电容器SrRuO_3/Pb(Zr_(0.4)Ti_(0.6))O_3/SrRuO_3/Ni-Al/Cu/Ni-Al/SiO_2/Si异质结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应用磁控溅射法以Ni-Al同时作为Cu与SiO2/Si,Cu与SRO薄膜之间的阻挡层材料,将Cu与SiO2/Si衬底和氧化物薄膜电极隔离,避免它们在高温氧气氛中发生化学反应和互扩散,实现了Cu薄膜与氧化物铁电电容器的集成.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快速退火的SrRuO3(SRO)/Ni-Al/Cu/Ni-Al/SiO2/Si含Cu异质结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发现SRO/Ni-Al/Cu/Ni-Al/SiO2/Si含Cu多层异质结薄膜在高达750℃仍然具有较强的Cu衍射峰和比较平整的表面,显示出了很好的高温热稳定性.研究了"室温长高温退"和"低温长高温退"两种工艺手段,发现在制备含Cu多层氧化物薄膜异质结时,低温长高温后退火的方式要优于常规的室温长高温后退火方式,通过低温长高温退工艺可以缓解应力、削弱界面粗化和避免高温生长对阻挡层和Cu薄膜结构的破坏.最后结合sol-gel法将Pb(Zr0.4Ti0.6)O3(PZT)生长在该含Cu异质结上,制备得SRO/PZT/SRO/Ni-Al/Cu/Ni-Al/SiO2/Si含Cu铁电电容器,研究了电容器的薄膜结构、铁电性能和漏电特性等,发现制备的含Cu铁电电容器具有很好的铁电性能,如电滞回线趋势饱和,剩余极化强度高达~42μC/cm2,矫顽电压为~1.0V,介电常数~1600,漏电流~1.83×10-4A/cm2,以及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和保持特性等,表明导电性优良的Cu薄膜可以应用于高密度高性能铁电电容器.对其漏电机理研究表明,SRO/PZT/SRO含Cu铁电电容器满足空间电荷限制传导机理.
陈剑辉刘保亭赵庆勋崔永亮赵冬月郭哲
关键词:PZT铁电电容器NI-AL
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的Pb(Zr_(0.4)Ti_(0.6))O_3铁电薄膜漏电机理
2009年
利用准分子脉冲激光器在Pt/Ti/SiO2/Si(111)衬底上制备了Pb(Zr0.4Ti0.6)O3(PZT)铁电薄膜.利用掩膜技术,采用磁控溅射法在PZT薄膜上生长Pt上电极,构架了Pt/PZT/Pt铁电电容器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容耦合测试技术分别表征了PZT铁电薄膜的微结构和电学性能.研究发现:在5 V的测试电压下,在560℃较低的沉积温度下生长的PZT薄膜电容器的剩余极化强度为187 C/m2、矫顽电压为2.0 V、漏电流密度为2.5×10-5A/cm2.应用数学拟合的方法研究了Pt/PZT/Pt的漏电机理,发现当电压小于1.22 V时,Pt/PZT/Pt电容器对应欧姆导电机理;当电压大于2.30 V时,对应非线性的界面肖特基传导(Schottky emission)机理.
陈剑辉刘保亭孙杰霍骥川赵敬伟王玉强赵庆勋
关键词:铁电薄膜脉冲激光沉积
沉积温度对磁控溅射生长SrRuO_3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001)SrTiO3基片上制备了SrRuO3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四探针测试仪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沉积温度对SrRuO3薄膜结构、表面形貌及输运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生长温度低于550℃时,SrRuO3薄膜为多晶结构;当温度在550~650℃范围内变化时,SrRuO3薄膜可以在SrTiO3基片上外延生长,薄膜的最低电阻率约为0.5mΩ.cm。
王宽冒张沧生李曼周阳王玉强王侠彭英才刘保亭
关键词:SRRUO3磁控溅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