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874108)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秦志宏李保民华宗琪张丽英陈德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
  • 6篇萃取
  • 3篇FTIR
  • 3篇GC/MS
  • 2篇溶出
  • 2篇溶出规律
  • 2篇溶剂
  • 2篇溶剂萃取
  • 2篇萃取物
  • 2篇煤结构
  • 2篇可溶物
  • 2篇GC
  • 2篇超声萃取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研究
  • 1篇循环利用
  • 1篇岩组
  • 1篇用煤
  • 1篇正己烷
  • 1篇正交

机构

  • 12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篇秦志宏
  • 4篇李保民
  • 3篇戴冬瑾
  • 3篇田誉娇
  • 3篇张丽英
  • 3篇陈冬梅
  • 3篇闫玉杰
  • 3篇陈德仁
  • 3篇华宗琪
  • 2篇胡光洲
  • 2篇胡亚非
  • 2篇李新艳
  • 2篇陈娟
  • 1篇张露
  • 1篇王月伦
  • 1篇甄会丽
  • 1篇李兴顺
  • 1篇马玲玲
  • 1篇石欣欣
  • 1篇蒋玢

传媒

  • 3篇煤炭转化
  • 3篇广州化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Intern...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煤炭工程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溶剂萃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传质理论建立煤溶剂萃取动力学模型,将可萃取物在煤中的最大含量作为模型参数,该参数可由实验数据趋势值和最大实验值两种方法求取。以苯对富含低分子物质褐煤的萃取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试验数据,用最大实验值法求取的模型参数拟合程度更好。
胡光洲胡亚非秦志宏
关键词:传质萃取动力学
基于煤沥青质族组分的陶瓷-炭复合膜制备被引量:4
2012年
以煤全组分族分离所得的沥青质族组分为新型前躯体材料,采用浸渍法在陶瓷支撑体上涂膜,再经干燥和炭化制备出陶瓷-炭复合膜,并主要考察了成膜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沥青质溶胶浓度、涂膜次数和浸渍时间的增加,复合膜孔隙率和水渗透率降低,对Fe(OH)3胶体截留效果增强;适当提高涂膜液温度和干燥温度,也能使复合膜更致密均匀,改善其孔结构和分离性能;根据对Fe(OH)3的截留结果,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沥青质溶胶浓度为336.7g/L,浸渍涂膜2次,浸渍时间为35min,涂膜温度为55℃,干燥温度为80℃。
陈冬梅秦志宏李新艳田誉娇王迪
关键词:沥青质复合膜
甘肃窑街煤的两级溶剂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正己烷和甲醇两种溶剂对甘肃窑街煤进行索氏分级分次萃取,研究了一定时间段内该煤样萃取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FTIR和GC对各次萃取物进行分析,研究可检测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溶出规律。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两级累积萃取率与累积萃取时间均服从一定的函数关系。小分子化合物的溶出过程符合秦志宏提出的"前期溶出的主要为游离态小分子,中期开始部分溶出的主要为微孔嵌入态小分子,后期溶出的主要为网络嵌入态小分子"的溶出规律;小分子化合物的溶出具有连续性、时序性、特殊性等特点。第一级正己烷萃取物中,脂肪族化合物与含羰基、醇、酚、醚等的含氧化合物占据重要地位,芳香族化合物含量较少且主要为单核芳香族化合物,第二级甲醇萃取物中则主要是聚合度较高的芳香族化合物,含氧基团主要为醌基和芳香酮。
戴冬瑾秦志宏李培钊陈德仁闫玉杰
关键词:萃取率FTIRGC
富蜡褐煤化学脱灰及其对萃取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化学方法可以除去褐煤中的部分灰分,增加煤中有机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影响煤的萃取率和萃取物组成.分别用HCl和NaOH溶液对褐煤进行预处理,考察酸、碱处理对富蜡褐煤灰分脱除的影响;采用多种溶剂萃取,研究褐煤化学脱灰对萃取率、萃取物组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0.2~10mm富蜡褐煤,酸处理脱灰率随粒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变化范围为13.24%~21.95%,粒径为1~3mm时为最小;碱处理脱灰率随粒度增大而减小,变化范围为72.02%~46.12%.酸处理能提高萃取率,溶剂极性越大,萃取率提高越明显,萃取物中直链烃小分子的含量明显增多;碱液处理会降低萃取率,溶剂极性越大,萃取率降低越大,导致萃取物中非直链烃小分子以外的成分流失.
胡光洲石欣欣甄会丽王月伦秦志宏胡亚非张生涛
关键词:褐煤脱灰萃取
超声分级萃取可溶物的溶出行为被引量:3
2013年
将童亭亮煤(TTLY)、童亭丝炭(TTSY)、柴里亮煤(CLLY)和梁家镜煤(LJJY)在超声波条件下依次用CS2、石油醚、苯、甲醇、丙酮和四氢呋喃(THF)进行分级萃取,计算各级各次萃取率,考察超声波的介入对煤萃取率和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显著提高各煤样的萃取速率,但对萃取率的影响则与溶剂、煤阶和煤岩组分有关;当以石油醚、苯和THF为溶剂时,超声波可以提高萃取率.
田誉娇秦志宏陈冬梅李保民
关键词:煤岩组分超声波
萃余煤制备炭膜的炭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通过向萃余煤中添加黏结剂,按正交试验在设定条件下加压成型,炭化制备得到平板状炭膜,初步探讨了七个因素对炭膜孔隙率的影响,根据极差分析结果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借助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对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压力对炭膜的孔隙率影响最大,炭化终温保持时间的影响最小;最高孔隙率为23.29%;以中孔为主,孔径集中分布在20~300觷A。
李新艳秦志宏张丽英陈冬梅
关键词:萃余煤炭膜正交试验炭化
煤结构及煤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煤是我国主要的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但因煤组成的复杂性和检测手段的制约性,其结构至今仍未有定论。在煤结构研究的现代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本文从煤的主要结构特征,显微组分的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和其溶胀特性总结了煤的聚集态结构,并从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及综合角度阐述了近年来煤的各种结构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秦志宏教授提出的煤的嵌布结构模型。
华宗琪秦志宏陈德仁闫玉杰戴冬瑾
关键词:煤结构
全煤阶煤的正己烷分次萃取及萃取物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为探索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在整个煤阶中的赋存方式及溶出规律,采用正己烷溶剂对年轻褐煤至无烟煤八种煤样进行分次萃取,分析了一定时间段内各煤样萃取率的变化规律,并对各次萃取物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三种赋存形态即游离态、微孔嵌入态及网络嵌入态,在整个煤阶中具有普遍规律性;不同煤阶煤的累积萃取率与累计萃取时间均服从对数函数关系;分次萃取率及总萃取率与碳含量均呈现"椅子"形曲线关系;正己烷可溶小分子化合物中的Ⅱ型分子最容易析出,Ⅰ型分子次之,Ⅲ型分子最难溶出,且Ⅰ型分子仅在烟煤中才有显现;煤的变质过程基本符合煤的三大变质反应过程即芳构化反应过程、裂解碎化加氢稳定反应过程和缩合反应过程的观点.
李兴顺秦志宏张丽英陈娟李保民蒋玢
关键词:萃取小分子化合物
煤全组分分离工艺中溶剂循环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新鲜NMP、精馏塔釜液NMP和减压蒸馏回收NMP溶剂分别与CS2按体积比(1∶1,V∶V),并使用反萃取剂在温和条件下,将淮北童亭煤全组分分离为四种不同的族组分,对各族组分的产率和FTIR特征吸收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精馏塔釜液NMP可直接作为循环溶剂使用,当其中的轻质组分积累到一定量后,提取部分塔釜液除去其中的轻质组分后再循环,以此实现溶剂的优化利用。最后提出了煤全组分分离工艺技术路线。
陈娟秦志宏张丽英程远见刘奇伟
关键词:循环利用产率FTIR
New advances in coal structure model被引量:9
2018年
Although human beings have come to understand and utilize coal for a very long history, no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coal structure has been made, which still needs continuous efforts of coal chemical workers. Based on the viewpoint of ‘vague/clear', the species classification and accurate analysis on coal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the natural clustering all-component separation method. A more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coal embedded structure model theory which is suitable for coal of all ranks was developed from the previous one and a more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about the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of coal was constructed. The whol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the theory was summarized and some of the main support data and analysis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EM, AFM, FTIR, GC/MS, MALDI/TOF/MS, DART/MSD, fractal analysis and so on were provided. The coal embedded structure theory fully considers both the identity and the particularity of all-rank coal, reflects the coal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in the full range of coal rank, solves the systematic cognitive problem of coal component and structure on macro and micro level,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theoretical approach for the coal processing and conversion technology.
Qin Zhihong
关键词:用煤煤结构GC/MSMALDI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