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4CB441106)
- 作品数:43 被引量:336H指数:12
- 相关作者:孙丽娜王辉王晓旭吴昊张鸿龄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石墨烯表面褶皱孔隙调控及其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研究
- 石墨烯具有高度疏水的平面大π键结构,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PCBs、抗生素等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的吸附富集能力。然而,石墨烯层与层之间的强π-π作用会使其形成不可逆的团聚体,使许多表面吸附位点被隐藏,阻碍了其...
- 王骏陈宝梁
- 关键词:石墨烯团聚有机污染孔隙
- 文献传递
- 活化过硫酸钠原位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研究进展被引量:50
- 2015年
- 过硫酸钠作为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常用的氧化剂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用于实际石油类污染土壤的修复,国内则应用较少.过硫酸钠通过活化能产生SO-·4和·OH,这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基团可以降解大部分的石油类污染物.本文在关注过硫酸钠活化技术与反应机理的基础上,分析过硫酸钠原位修复后土壤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以及多种修复技术联合的工程应用,对过硫酸钠自活化试剂的制备、过硫酸钠原位修复与其它土壤修复技术联合和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展望.
- 吴昊孙丽娜王辉王晓旭
- 关键词:石油类土壤修复
- 鼠李糖脂-纳米零价铁-丙酮酸钠强化微生物厌氧-好氧降解土壤DDTs效果研究
- 2023年
- 为了改善目前土壤DDTs污染微生物修复效率相对较低的现状,以沈阳市沈北新区某设施农业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批实验研究了鼠李糖脂(RL)、纳米零价铁(nZVI)和丙酮酸钠(C)强化微生物顺序厌氧-好氧处理对土壤DDTs及其组分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L、nZVI和C强化微生物顺序厌氧-好氧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DDTs和p,p′-DDT的降解率(P<0.05),不同强化处理土壤DDTs和p,p′-DDT降解率依次为RL+nZVI+C联合处理>nZVI处理>RL处理>C处理>CK处理;RL、nZVI和C联合强化微生物厌氧-好氧顺序处理90 d时,土壤DDTs、p,p′-DDT和p,p′-DDE降解率分别为43.05%~68.81%、12.06%~96.90%和3.33%~60.87%。其中,0.05 mg·kg^(-1)RL、0.50%nZVI以及0.30 mmol·kg^(-1)C联合强化厌氧-好氧处理土壤DDTs、p,p′-DDT和p,p′-DDE降解率分别为68.81%、96.90%和60.87%,厌氧与好氧降解比分别为3.97、6.70和5.00。研究表明,RL、nZVI与C联合强化微生物顺序厌氧脱氯与好氧放大处理,促进了土壤DDTs高效降解,同时避免了难降解、毒性更大的p,p′-DDE的产生与积累,展示了RL、nZVI与C联合强化微生物顺序厌氧-好氧降解在修复DDTs污染土壤方面的应用潜力。
- 韩悦孙丽娜吕良禾王辉苑春莉王晓旭吴昊
- 关键词:DDTS鼠李糖脂纳米零价铁微生物修复
- CaO2/Fe^2+活化过硫酸钠对石油类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被引量:19
- 2016年
- 本文探讨了利用过氧化钙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实际污染场地长期高浓度石油类(TPH)污染土壤的可行性.研究了过氧化氢、过氧化钙、过氧化钙/Fe^(2+)等活化方法对TPH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TPH污染较重的土壤(浓度15000 mg·kg-1),过氧化钙较过氧化氢活化过硫酸钠降解的效果更好,使用过氧化氢活化方法,TPH最高降解率仅为25.6%,而当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物质的量之比)为1/5时,反应7 d,TPH去除率达到67.4%,反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活化剂.当Fe^(2+)/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为1/2/5时,反应7 d,TPH降解率为82.1%,较不添加Fe^(2+)高14.6%,反应后体系呈中性.进一步增加过氧化钙的用量,TPH去除率和体系p H均增加.研究表明,Ca O_2/Fe^(2+)活化过硫酸钠氧化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效果较好,考虑到实际场地后续利用的可行性,Fe^(2+)/过氧化钙/过硫酸钠的用量为1/2/5较为合适.
- 吴昊孙丽娜王辉王晓旭
- 关键词:过氧化钙石油类
- 半干旱地区无土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 2022年
- 我国辽西地区矿产储量巨大,对矿产的大量开采导致矿区大面积的土地遭到破坏,植被减少。辽西地区处于半干旱地带,常年降水量低,再加上常年的开采,矿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极其困难。针对辽西半干旱地区冬季寒冷、降水量低,且矿区内石砾多、土壤少、保水性能差、植被生存条件刻薄状况,提出应挑选廉价经济的土壤以及适宜的植物用作矿山植被恢复。
- 张策孙丽娜梁珊李惠竹李珍
- 关键词:半干旱植被恢复
- 根际促生菌及木质素对持久性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调控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近年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农田污染状况加剧,对人类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实验以温室蔬菜基地中老化的有机污染土壤为目标,选取了DDTs和PAHs两种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为去除对象,运用原位实验,研究了不同调控措施对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并对污染物去除率与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促生菌和木质素共同调控下的鼠李糖脂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DDTs去除率为27.48%,PAHs去除率为53.26%;修复结束后,土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被激活,激活程度表现为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活性被抑制,使用Pearson双变量法对土壤酶活性与污染物去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多酚氧化酶、磷酸酶与DDTs和PAHs去除率存在较好相关性,因此可以将这两种酶活性定义为修复过程中的一项微生态指标。
- 郑学昊孙丽娜刘克斌孙家君王晓旭王晓旭马欣雨张鸿龄王辉
- 关键词:DDTSPAHS去除率土壤酶活性
- 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联合修复滴滴涕污染土壤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滴滴涕(DDT)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课题组前期研究所筛选出的滴滴涕降解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液为供试菌液,选取混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比例为2∶3]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作为供试表面活性剂,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DDT降解菌对土壤中DDT的去除、降解情况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对土壤中DDT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单独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H300、RL5和RL10的处理效果最好,土壤中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29.60%。单独接种降解菌处理的土壤中DDT残留量显著减少,5个月后降解率可达47.05%。混合表面活性剂与菌株联合处理1个月后,H7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63.53%;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菌处理以RL2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42.3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表面活性剂与菌株联合处理土壤中DDT降解率的增幅逐渐下降。在处理5个月后,混合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中以H7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63.98%;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中以RL2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45.64%;混合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效果略优于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其中H70+N的处理效果最好,为63.98%。
- 陈苏单岳晁雷姜鹏艳郑尧文唐章王皓姜秋萍屈登鑫
- 关键词:污染土壤表面活性剂微生物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20年
- 多环芳烃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严格管控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具有绿色、经济等突出特点,应用前景广泛。目前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和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为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转化机制与污染生态过程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认识,同时对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与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以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为主体,从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应用技术、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特征、土壤体系污染物归趋规律与微生物作用及土壤污染微生物群落响应与研究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并针对现存应用技术瓶颈和理论空白作进一步思考和展望。
- 曾军吴宇澄林先贵
-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修复
- Oxidation of benzo[a]pyrene by laccase in soil enhances bound residue formation and reduces disturbance to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 Laccases are capable of rapidly oxidizing benzo[a]pyrene. It is thought that the metabolites with an increase ...
- Jun ZengQinghe ZhuYucheng WuXiangui Lin
- 关键词:BENZO[A]PYRENELACCASEPYROSEQUENCING
- 文献传递
- 冶炼企业周边农田土壤的多环芳烃污染及其细菌群落效应被引量:7
- 2016年
- 多环芳烃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可能产生多方面生态效应。为研究多环芳烃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选取南京某冶炼企业周边农田样品,在分析污染物含量基础上,采用高通量测序、定量PCR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多环芳烃降解细菌丰度等特征。17个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总量为0.25~31.08 mg·kg-1,并具有随污染源距离增加而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如p H相比较,多环芳烃污染对土壤细菌的总体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环芳烃与潜在降解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和降解功能基因(芳香环羟基化双加氧酶,PAH-RHDα)拷贝数显著正相关。污染较重样品的克隆、测序分析表明,土壤中PAH-RHDα基因主要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nid A3/fad A1类群,且与分支杆菌相关序列较为接近。这些结果综合评价了冶炼企业周边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提示土壤污染在多环芳烃潜在降解细菌中的富集作用,将为后续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 吴宇澄林先贵朱清禾曾军丁庆旻
-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细菌分枝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