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2D026)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12D026)
-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 相关作者:郭力更多>>
-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别样的信仰叙事——黑龙江新世纪抗战题材小说的新探索
- 2013年
- 龙江抗战题材在新世纪初表现出新的探求精神,迟子建的《伪满洲国》与全勇先的《雪狼》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以内容与形式的开拓传达出对历史理解的全新"叙述意识",创作风格不囿于历史成规、主流立场的创作模式和思维模式,无论是大历史小叙述的叙述视角,还是人性与信仰的话语冲突,都在切实地思考历史与人、战争与人性、民族国家与民族文化多种相互颉颃的关系,从悲剧美学精神层面上完成对战争本质更深刻的揭示。
- 郭力
- 关键词:抗战题材悲剧意蕴
- 新世纪长篇小说历史意识嬗变
- 2013年
- 新世纪文学长篇小说创作蓬勃发展,一直是值得关注的亮点,这些作品与新时期文学相比在许多方面明显不同,有关长篇小说的"新质"在蕴含中萌发成长。其中,作家创作的历史意识发生了明显的嬗变,表现为对历史洪流中日常性细节的重视,以及小说叙事策略对历史的祛魅功能,在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建构中重在表现思想深度与人性深度,彰显出作家现代批判立场和不变的普世情怀。
- 郭力
- 关键词:历史意识叙事策略价值立场
- 新世纪龙江长篇小说创作的收获
- 2013年
- 黑龙江小说创作进入新世纪,收获了一批受到瞩目的作品,如问鼎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黑龙江文艺工程奖的《生为王侯》、《月亮上的篝火》、《江山图画》、《狂奔穿过黑夜》等等,这些作品使龙江文坛又绽开了一片灿烂的文学之花。让人刮目相看的是,龙江小说作家以集体性的创作认识与方法的改变,使龙江文学滋生了属于它自己的新品质。诸如对历史的观照态度、本土文化与文学的互文书写、以及艺术空间的新拓展等等。尽管这些探索还未成熟,还存在创作的短板,但我们可以从这些小说的话语态势上,管窥龙江文学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可能有的空间。
- 郭力
- 关键词: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长篇艺术空间小说作家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