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KZCX2-EW-303)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夏正俊吴春雷翟红柏锡吴红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大豆
  • 1篇早熟
  • 1篇早熟品种
  • 1篇射线
  • 1篇熟期
  • 1篇突变
  • 1篇突变体
  • 1篇突变体库
  • 1篇开花
  • 1篇开花期
  • 1篇花期
  • 1篇极早熟
  • 1篇极早熟品种
  • 1篇光周期
  • 1篇光周期反应
  • 1篇Γ射线
  • 1篇E1
  • 1篇表型
  • 1篇表型鉴定
  • 1篇成熟期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夏正俊
  • 1篇吴红艳
  • 1篇柏锡
  • 1篇翟红
  • 1篇吴春雷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豆极早熟品种^(60)Co γ射线突变体库的建立及突变表型鉴定被引量:7
2014年
应用60Coγ射线对北方春大豆极早熟品种黑河13和北豆43种子进行诱变,并构建大豆突变体库。经M2代选择获得420份在株型、成熟期和育性等性状变异明显的材料,其中168份材料的变异与株高相关。通过对供体材料进行生育期基因型鉴定,在大豆生育期E1至E4基因的基因型分别是e1-as/e2/e3-T/E4,在M2代突变体库中获得了花期提前2~3 d的早花突变体38份,延迟开花6~8 d的晚花突变体50份。对选取的80份在M2表型有变异的材料进一步在M3代进行验证,获得25份与M2代表型一致的株行。同时随机选取385份M2代单株和株行的种子,通过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对蛋白质和油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筛选比对照的供体材料蛋白质与油分含量明显偏高的变异材料15份。所获得的具有稳定遗传能力的材料可为研究相关性状的功能基因及分子育种提供较好的种质资源。
吴春雷翟红吴红艳柏锡夏正俊
大豆光周期反应与生育期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20世纪20年代,植物学家Garner与Allard在研究大豆与烟草等植物的光反应时发现了植物光周期现象。大豆作为模式植物对光周期现象的理论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大豆基因组的复杂性及相关功能基因的不明确性严重阻碍了学者对大豆光周期现象本质的认识。近年来,随着控制大豆生育期主要QTL基因的相继克隆,特别是对大豆生育期贡献最大的E1基因的成功破译,学者们逐步认识到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的独特性。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大豆中具有拮抗关系的E1和FT基因位于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主要通路的中心节点(integrator),但两者间的作用机制及相关的调节因子尚待明晰。对大豆光周期反应及生育期基因的深入研究,在生产实践上可为大豆品种的栽培区划、合理布局及分子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
夏正俊
关键词:大豆光周期反应开花期成熟期E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