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06)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唐倩倩董海军冯丕红李建华张玉姬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道德
  • 1篇道德文化
  • 1篇道德自由
  • 1篇德文
  • 1篇中国民众
  • 1篇少年
  • 1篇实证
  • 1篇碰撞
  • 1篇青年
  • 1篇青少年
  • 1篇文化
  • 1篇民众
  • 1篇金规则
  • 1篇孔子
  • 1篇活体
  • 1篇己所不欲,勿...
  • 1篇践行

机构

  • 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篇周强
  • 1篇李建华
  • 1篇刘立夫
  • 1篇代红娟
  • 1篇张玉姬
  • 1篇冯丕红
  • 1篇董海军
  • 1篇唐倩倩

传媒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孔子研究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江西青年职业...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3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当代中国民众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践行状况评价的实证分析报告被引量:6
2011年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前关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总结中提炼出忠、孝、和、礼、义、仁、恕、廉、耻、智、节、谦、诚十三项指标。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情况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多阶段分层配额电话调查。通过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表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在当前社会的践行基本情况良好,公民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中的孝、智、和的践行评价最高,对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中的耻和廉的践行情况评价较差。公民认为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中的孝、诚、和、廉是最为重要的维度。对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的践行状况评价因职业、文化程度、性别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一定程度上受到城乡和政治面貌因素的影响。
李建华
关键词:道德文化
论孔子的道德自由被引量:2
2011年
孔子未曾明确提出道德自由这一概念,但其仁学思想孕育了道德自由。孔子的道德自由以仁为伦理根基,"仁者,人也"昭彰了其道德自由的终极关怀,"仁者,亲也"标识了孔子道德自由的根基所在,"仁者,心也"则回复了孔子道德自由的发生机制及其由来;孔子的道德自由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主体意志自由性与客观必然性、道德责任与道德义务相统一的伦理特质;意志自由和境界自由构成了孔子道德自由的两个伦理向度。
李建华冯丕红
关键词:孔子道德自由
青年: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碰撞的激活体
2010年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现代道德文化是对传统道德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青年群体既是传统道德理念薪火的传递者,又是时代道德文化的先行者。从文化传播的主体来看,青年群体是中国道德文化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碰撞的激活体。
代红娟周强
关键词:青年
玩商:一种亟待重视的青少年新能力被引量:7
2011年
玩商是个人是否善于休闲、善于生活、善于健康玩乐的素质或能力。人本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及休闲娱乐相关理论,为玩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玩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与工作,是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体现。被贬损与被异化的玩商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青少年的玩商需要父母、学校、大众传媒等社会化主体共同培育。
董海军唐倩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成为道德金规则吗被引量:1
2010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具有道德的合理性,但我们并不能由此而断定这个命题就是一个道德的金规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确定所谓的"欲"或"不欲"到底是否具有先天的正当性。从康德的论断和孔子的哲学原点可以看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其它法则的法则,它只是"仁"的一个子目而已。由于人我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公共善恶标准,人们在施其"欲"与"不欲"的时候必须确定"己"与"人"的伦理边界,这就导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道德原则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
刘立夫张玉姬
关键词:道德金规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