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1FXW005)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相关作者:胡易容更多>>
- 相关机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论图像的符号性——驳米切尔图像转向论的“后符号学”命题被引量:14
- 2012年
- 米切尔"图像转向"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并带出了"后符号学"的论题。他提出,符号学已经无法解决基于"像似性"基础上的图像问题。文章从像似性入手,分析了绝似、镜像、副本、重合等极端情况的图像表意,并得出了"像似性并不否定图像的符号性"这一结论。进而推知图像转向并不否定符号学对当代图像研究的有效性。米切尔论点的意义在于,图像研究需要建立一门以当代传媒视觉景观为对象的"图像符号学",而符号学则可借助"图像符号模式"从"语言符号学"更彻底地转向一般文化符号学。
- 胡易容
- 关键词:图像转向视觉中心像似性传媒文化
- 论图像叙述:泛媒介化与叙述理论扩容被引量:1
- 2013年
- 泛媒介的叙述形态导致了叙述的广义化发展,其中图像转向与叙述转向交锋成了叙述学自我突破的关键交界面。后经典叙述学的突破涉及到文体样式、媒介形态、时间向度诸方面。通过最简叙述及诸要素的分析,探讨图像转向如何在基本层面拓展了叙述概念的边界,并推动叙述学理论扩容。以一般符号为基础的广义叙述学不单是媒介泛化和体裁扩容,更是叙述作为意义生成样式内在逻辑转进,叙述由文本主导转进为叙述者、接受者及文本三方博弈的结果。
- 胡易容
- 论图式语符的元媒介悖论
- 2013年
- 艺术家徐冰的《地书》其实并不是“书”。
- 胡易容
- 关键词:悖论媒介语符图式艺术家
- 论完美符号:“普天同文”的理论构想与传播机制被引量:3
- 2013年
- 作为符号动物的人类不断追求更有效的交流手段和更完美的符号。这种追求在语言中体现为一种"普天同文"的理想。本文从完美符号的理论构想解读入手,结合传播效用分析,得出了这种理想的现实悖论。连同图像语言在内的任何一种符号语言都无法对现有自然语言构成替代性关系,它们只是高度符号化的当代文明中涌现的又一组符号系统,而不是凌驾于语言之上的"元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普天同文"已经以多元化的方式实现。
- 胡易容
- 关键词:符号学语言图像
- 符号修辞视域下的“图像化”再现——符象化(ekphrasis)的传统意涵与现代演绎被引量:20
- 2013年
- 古典修辞学术语"ekphrasis"本义为以语言获得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图像化再现。这一术语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历经口语、书面、艺术理论等不同使用语境,其外延逐渐抽空而内涵日渐丰富。尤其是在近半个世纪修辞广义化运动背景下,画面感的获得已经不再是语言修辞学的狭窄范畴。Ekphrasis的原初意涵扩展为跨媒介、跨渠道的符号修辞抽象理念——符象化。其根本,是唤起文化规约下的共通"心象"而非基于视觉感知的"图像"再现。本文总结了文化心象达成的三种机制,并指出ekphrasis这一新的意涵是当前修辞广义化运动推进至多媒介符号文本的必然结果。
- 胡易容
- 关键词:跨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