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10B170011)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国玺李荷香潘春彩喻铮铮张谦智更多>>
相关机构:许昌学院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景观
  • 2篇新区
  • 2篇新区规划
  • 2篇新区建设
  • 2篇遥感
  • 2篇优化配置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资源
  • 2篇RS
  • 2篇城市景观
  • 2篇城市新区
  • 1篇豫西山区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数据库
  • 1篇数字农业
  • 1篇土地流转
  • 1篇农业

机构

  • 11篇许昌学院
  • 2篇河南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吴国玺
  • 4篇喻铮铮
  • 3篇李荷香
  • 2篇潘春彩
  • 2篇闫慧
  • 2篇郭志永
  • 2篇李中轩
  • 2篇张谦智
  • 1篇刘良云
  • 1篇焦玲
  • 1篇申怀飞
  • 1篇郑敬刚
  • 1篇郝利民

传媒

  • 3篇许昌学院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年份

  • 5篇2011
  • 6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流转日趋多元化、形式逐渐多样、流转期限趋于延长、转价格更加合理等特征。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有转让与互换模式、反租倒包和出租模式、四荒拍卖模式、土地转包与土地入股模式、土地流转的综合模式。
李荷香吴国玺
关键词:土地流转
豫西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集,结合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豫西山区1998年、2003年和2008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植被覆盖总体上略有上升,局部地区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高海拔区域植被覆盖相对稳定,退化概率较低;低海拔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的概率都相对较高;坡度小的区域植被退化和修复的概率都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植被轻微退化概率增大,坡度越大,植被覆盖修复的概率越低;南坡和北坡植被覆盖度相对较高,东坡和西坡植被覆盖度较低;西南坡向的植被退化相对严重,东南坡向植被退化概率相对较低。
喻铮铮郑敬刚张军成郝利民
关键词:豫西山区植被覆盖NDVI
许昌新区建设的理念及可持续发展规划被引量:4
2011年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可持续发展为系统目标,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要素,通过构建城市新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规划许昌新区。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公平和谐、产—城融合、田园生态、城乡统筹、林水一体、延续文脉的许昌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许昌新区建设。
吴国玺潘春彩申怀飞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区规划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许昌市新区建设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提出了城市新区规划的优化方案和优化策略.结合许昌新区建设的背景,提出了新区建设总体构想和对策.
吴国玺张谦智
关键词:城市新区新区规划
许昌古城景观格局的分析与重建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李中轩闫慧郭志永
关键词:城市景观
许昌市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结合数据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提出了构建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原则,分析了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等关键技术,并初步构建了许昌市数字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喻铮铮焦玲王甡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数据库
许昌古城景观的特色与重建被引量:2
2010年
在回顾许昌古城历史渊源的基础上,归纳了许昌古城的景观特色:绿地与水面交错,生态景观齐备;居住与商业功能区明晰,街区格局完整;历史沉淀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受中原文明熏陶,社会风俗古朴。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结合许昌古城景观特色,提出了许昌古城景观的重建建议:以护城河景观带为切入点,建设自然与人文因素和谐共生的生态景观;从复兴和保护角度,构建汉魏风格的古城街区景观;从发掘和弘扬角度,突出许昌古城的汉魏文化景观;从明晰现代城市功能角度,开发旅游产业景观。
李中轩闫慧吴国玺郭志永
关键词:城市景观
基于RS的北京门头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应用RS技术,以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并对其进行边界修补、去云处理、地形校正、大气辐射订正和反射率计算,然后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分别计算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植被覆盖度,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植被覆盖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结果表明:(1)门头沟区植被覆盖整体呈下降趋势,覆盖度从1979年的76.4%减少为2005年的72.7%;(2)覆盖度在60%以上的区域比较稳定,是植被覆盖的主体;(3)覆盖度在80%以上的大面积减少,说明该区植被破坏严重,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大规模利用、经济增长有很大关系;(4)由于居民点建设中采沙、采石和采煤占用绿地,永定、龙泉、谭柘寺植被退化最严重;军庄退耕还林和果林绿化是唯一植被覆盖增加的乡镇。其它乡镇植被退化平均在5%以内,妙峰山、王平、大台、斋堂四个中部乡镇由于采矿、采石等人为活动,特别是京西矿业集团的煤矿多基本集中在此,使这4个乡镇植被退化明显,并已形成采空区和塌陷区;雁翅、清水乡植被退化主要以自然退化为主,退化幅度相对较小。
喻铮铮吴国玺刘良云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
基于RS的区域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2011年
遥感影像以其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在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应用遥感技术,以1979年和2005年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植被覆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植被覆盖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利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对植被变化进行了景观生态学评价,结果表明植被覆盖的景观破碎度急剧增加,景观生态质量下降显著;2005年的景观及各植被覆盖景观类型被边界切割程度及其破碎化程度均高于1979年,且景观尺度上的斑块形状更为复杂,由于斑块形状及分维数受地形、地貌、其他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相对固定,因此,影响景观斑块形状及其分维数的因素主要来自人为因素。
喻铮铮吴国玺刘良云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生态修复景观特征
许昌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对策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许昌市土地利用类型多样、耕地占绝对优势、空间差异明显、利用水平不平衡,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耕地数量剧减、土地闲置浪费普遍、土地退化严重等问题。为此,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许昌市土地利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对策。
潘春彩李荷香吴国玺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优化配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