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954)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鹏严洁周开亚吴烨陆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4篇中华绒螯
  • 4篇中华绒螯蟹
  • 4篇绒螯蟹
  • 3篇克隆
  • 2篇进化分析
  • 2篇基因
  • 2篇CDNA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幼体
  • 1篇适应性进化
  • 1篇全长克隆
  • 1篇热激
  • 1篇热激蛋白
  • 1篇热激蛋白90
  • 1篇中文
  • 1篇无蹼壁虎
  • 1篇名称考
  • 1篇内含子

机构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鹏
  • 5篇严洁
  • 3篇周开亚
  • 1篇高勍
  • 1篇靳芳草
  • 1篇陆舟
  • 1篇吴烨
  • 1篇马晓燕

传媒

  • 3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水产科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翻译起始因子4G基因在幼体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模式与适应性进化分析
2022年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G(eIF4G)充当衔接eIF4F复合体的骨架蛋白,在帽依赖性翻译起始中起关键作用.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eIF4G基因在幼体发育阶段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eIF4G基因(命名为EseIF4G)的全长cDNA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幼蟹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模式,并探讨其在节肢动物进化过程中是否发生了适应性进化.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EseIF4G基因的cDNA全长为3769 bp,包含一个23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92个氨基酸;该编码蛋白具有保守的MIF4G、MA3和W2结构域,无跨膜区、疏水性区域和信号肽,是不稳定且非分泌型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EseIF4G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受精卵、溞状幼体Ⅰ~Ⅴ期、大眼幼体期和仔蟹Ⅰ~Ⅲ期共10个幼体发育阶段广泛表达,EseIF4G基因mRNA表达量在卵至溞状幼体Ⅳ期相对较高,而在溞状幼体Ⅴ期至仔蟹Ⅱ期相对较低,在溞状幼体Ⅴ期降至最低,与在仔蟹Ⅱ期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选择压力分析显示,PAML的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没有鉴定出正选择位点,分支模型在中华绒螯蟹末端分支没有检测到正选择信号;利用Datamonkey在EseIF4G的氨基酸水平鉴定出两个正选择位点(448G和655N).现有数据表明,EseIF4G基因可能参与中华绒螯蟹幼蟹发育过程,特别是短尾化过程,调控mRNA翻译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同时,其在节肢动物进化过程中进化相对保守.
吴海霞时昕晔周开亚严洁李鹏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CDNA克隆适应性进化
中华绒螯蟹Timeless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谱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Timeless基因是重要内源性的生物钟基因之一,在生物体内周期性表达,保持昼夜节律时间并激活输出途径。本文分析了中华绒螯蟹Timeless基因在其溞状幼体Ⅰ~Ⅴ期、大眼幼体期和仔蟹Ⅰ~Ⅲ期共9个不同发育阶段以及扣蟹、成蟹(性成熟)不同组织间的mRNA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结果揭示Timeless基因在溞状幼体Ⅰ期至仔蟹Ⅲ期9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溞状幼体Ⅴ期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随后在大眼幼体时期急剧下降,最后仔蟹时期又呈稳步上升趋势。在扣蟹时期的8个组织中,Timeless基因在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表达量较高,与其他组织的表达均呈显著差异(P<0.05);在成蟹时期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且与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Timeless基因在幼体发育阶段均有表达,组织表达主要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并且在不同性别的成蟹组织间Timeless mRNA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推测该基因可能在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生理适应和代谢调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豪李鹏严洁解文利周开亚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荧光定量PCRMRNA表达
中华绒螯蟹热激蛋白90基因内含子的克隆与界定被引量:1
2013年
热激蛋白家族中分子量为90kDa的热激蛋白(HSP90)是真核细胞胞质中最丰富和高度保守的蛋白质之一.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广泛参与细胞的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周期调控以及细胞发育等重要的生理过程;内含子(intron)是基因中的非编码DNA片段,参与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蛋白质变异、基因转录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通过PCR扩增得到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HSP90(命名为EsHSP90)的3个内含子序列(分别为296 bp、140 bp和173bp),内含子1和内含子3的剪接符合GT-AG规律,而内含子2不遵循GT-AG或AT-AC规律.EsHSP90的DNA序列全长为3 126 b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EsHSP90与已知甲壳动物的HSP90具有高于80%的序列相似度.
张入峰宋金远李鹏陆舟严洁吴烨高勍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热激蛋白90内含子
蟹的中文名称考
2013年
蟹有多种中文名称,目前仍在使用的有蟹、螃蟹、郭索、横行介士、无肠公子等。这些名称当中,“蟹”是源于螃蟹一生不断解壳的生长特点,而“螃”、“横行”等是源于螃蟹横行的行为特点,“无肠公子”等多为文人雅士所引用。
靳芳草严洁马晓燕李鹏周开亚
中华绒螯蟹14-3-3ζ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序列分析
2021年
14-3-3蛋白可以与不同蛋白质结合从而参与多种磷酸化调节的信号通路,并在生物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控制、凋亡、蛋白质运输、转录、应激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14-3-3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14-3-3ζ基因cDNA全长为1081 bp,包含一个744 bp的开放阅读框,其编码一个28.0 kDa的含247个氨基酸的多肽,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保守的14-3-3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系统发生关系重建和其他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14-3-3ζ为非分泌型蛋白,不具有跨膜区域,定位于细胞质中,其分子量与已知的其他物种的14-3-3ζ蛋白分子量相近.中华绒螯蟹的14-3-3ζ序列与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等甲壳类动物的14-3-3ζ基因高度同源.选择压力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14-3-3ζ受到纯化选择,其功能可能高度保守.
肖麒吴彦兵陈炼李鹏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CDNA
无蹼壁虎EMC3基因cDNA全长克隆与进化分析
2023年
为了探究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EMC3基因(命名为GsEMC3)的序列特征,了解GsEMC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探讨GsEMC3蛋白与其他物种EMC3蛋白的进化关系,采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GsEMC3的全长cDNA序列,通过信息学分析阐明了GsEMC3基因的序列特征以及GsEMC3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发育和选择压力分析研究了GsEMC3的进化特征.GsEMC3基因的cDNA全长为1023 bp,包含1个786 bp的开放阅读框,基因编码1个含261个氨基酸的多肽.GsEMC3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074×10^(3),理论等电点为5.57.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无蹼壁虎GsEMC3为疏水性非分泌型蛋白,有2个跨膜区,可能是一个动态定位的蛋白,无信号肽,直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其分子量与已知的其他物种的EMC3蛋白相近.GsEMC3蛋白含有1个DUF106结构域,二级结构包含12个α-螺旋、1个β-折叠、13个无规则卷曲.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无蹼壁虎GsEMC3蛋白序列与美国短吻鳄(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绿海龟(Chelonia mydas)、科莫多巨蜥(Varanus komodoensis)等爬行动物的EMC3蛋白序列高度同源.选择压力分析表明,无蹼壁虎的GsEMC3蛋白受到纯化选择,其功能可能高度保守.
夏龙杰吴海霞时昕晔严洁李鹏
关键词:无蹼壁虎CDN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