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B020708005)

作品数:10 被引量:166H指数:7
相关作者:区又君李加儿于娜范春燕陈四海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幼鱼
  • 4篇盐度
  • 4篇鲻鱼
  • 2篇盐度胁迫
  • 2篇养殖
  • 2篇野生
  • 2篇消化酶
  • 2篇池塘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鱼类
  • 1篇鱼类线粒体
  • 1篇鱼类线粒体D...
  • 1篇鱼鳃
  • 1篇早期发育
  • 1篇窒息点
  • 1篇肾组织
  • 1篇梭鱼

机构

  • 1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李加儿
  • 10篇区又君
  • 5篇于娜
  • 3篇范春燕
  • 2篇谢菁
  • 2篇陈四海
  • 1篇刘汝建
  • 1篇艾丽
  • 1篇王永翠
  • 1篇曹守花
  • 1篇苏慧
  • 1篇吴水清

传媒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6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温度、盐度和pH对鲻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被引量:37
2014年
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9.7)对体质量(0.21±0.03)g的鲻(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鲻幼鱼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的影响显著,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6x2+0.2191X-0.1054(P<0.05)和YN=-0.0054X2+0.044 1X-0.0082(P<0.01)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盐度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经方差检验,盐度对鲻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13X2+0.0027X+0.047(P<0.01).pH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83X2+0.198X+0.0775(P<0.01)表示;pH对鲻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32X2+0.0217X+0.003(P<0.01).温度和pH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极显著(P<0.0),盐度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鲻的窒息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李加儿曹守花区又君刘汝建张建生吴水清
关键词:温度盐度耗氧率排氨率窒息点
广东池养梭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对广东池养梭鱼肌肉中一般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氨基酸、脂肪酸、营养元素进行测定,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其肌肉鲜样中水分含量为76.9%,粗蛋白含量为20.2%,粗脂肪含量为1.2%,灰分含量为1.13%。肌肉中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湿重的19.43%。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的总量占湿重的8.77%,占氨基酸总量的45.1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为97.23%,符合FAO/WHO的标准。梭鱼的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缬氨酸和蛋氨酸+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61.56。梭鱼肌肉中含有2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约为3∶1;EPA+DHA的含量占干重的5.92%,高于其他一些经济鱼类;梭鱼微量元素的比例合理。
陈四海区又君李加儿
关键词:梭鱼肌肉营养成分池塘养殖
盐度胁迫及昼夜变化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1年
研究了S0(盐度为0)、S10、S20、S33(对照)和S405个盐度梯度14 d内盐度胁迫及其昼夜变化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的消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盐度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变化规律都是在第0天~第7天升高,第7天~第14天降低,最终时(第14天)S0~S33蛋白酶活力呈上升趋势,S33~S40下降;S0~S20淀粉酶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S20~S33呈上升,S33~S40下降,且差异显著(P<0.05);2)对鲻鱼幼鱼消化酶活性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最高值分别在12:00和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因此,夜间设置定时投喂,可促进鱼类快速健康生长。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范春燕张建生
关键词:鲻鱼幼鱼盐度胁迫消化酶活力
广东池塘培育条石鲷仔、稚、幼鱼的早期发育和生长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了在广东饶平池塘人工培育的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特性。条石鲷初孵的0日龄仔鱼全长(1.875 5±0.060)mm,卵黄囊长径(0.739±0.135)mm,短径(0.489±0.089)mm。在水温为22~23℃的前期培育条件下,3日龄仔鱼的卵黄被完全吸收,而到第4天,仅见到卵黄囊残余物。混合营养期仅1 d。在水温为24~27℃、盐度29~30、pH 7.4~8.2条件下,3日龄的仔鱼已开口,但仍不能主动摄食,4日龄仔鱼便进入了外源性营养阶段。8日龄鳃弓形成,12日龄尾椎弯曲,25~30日龄仔鱼的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先后出现,鳞片出现,进入稚鱼期。40日龄时进入幼鱼期,全身覆盖鳞片,条带全部形成,形态与成鱼相似。全长、体长、体质量和体高随日龄的生长速度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体高/全长之比在0~5日龄时急剧下降,随后逐渐增高,20日龄后趋于平缓。
区又君李加儿艾丽谢菁
关键词:条石鲷早期发育池塘育苗
野生和养殖鲻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对野生鲻(Mugil cephalus)和养殖鲻的消化道指数及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温度和pH对离体状态下消化道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鲻和养殖鲻的比内脏重、比肝重、比胃重、比肠长分别为0.043±0.001和0.0480±0.004,0.009±0.001和0.007±0.000,0.008±0.002和0.007±0.000,2.886±0.301和3.158±0.141。野生鲻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各消化器官中的分布与养殖鲻间存在差异。野生鲻和养殖鲻比较,野生鲻各消化器官中淀粉酶活力均极显著高于养殖鲻(P<0.01);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脏和胃中差异不显著(P>0.05),在中肠差异显著(P<0.05),在前肠和后肠差异极显著(P<0.01)。在肝胰脏、胃、前肠、中肠、后肠和幽门盲囊6部位,野生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5℃、45℃、45℃、40℃、45℃;养殖鲻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40℃、40℃、40℃、45℃、40℃、40℃。野生鲻淀粉酶最适pH在肝胰脏为6.2,在其余各部分均是7.2;养殖鲻淀粉酶最适pH在胃和前肠为2.2和8.0,在其余各部分均为7.2。野生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前肠和后肠均为45℃,在中肠为50℃;养殖鲻蛋白酶最适温度在肝胰脏、胃和中肠为40℃,前肠和后肠为45℃。野生和养殖鲻蛋白酶的最适pH胃部为3.2,其余各部分的最适pH均是7.2。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范春燕
关键词:消化道指数酶活PH
鲻胚后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与鳍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确定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形成时间及各鳍的变化特点,为优化其种苗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对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体表色素的分布与鳍条的形成过程进行连续观察和记录。【结果】鲻的体表色素发育需要依次经过6个阶段,初孵仔鱼就已经具有色素细胞,鱼体表面色素随着仔鱼发育进一步变化,至30日龄色素发育完全。在鲻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各鳍发育顺序依次为:胸鳍→尾鳍→臀鳍→第二背鳍→腹鳍→第一背鳍。鲻鳍的发育需要经过10个阶段,3日龄仔鱼便可观察到胸鳍芽,19日龄时尾鳍开始发育,21日龄时第二背鳍和臀鳍逐步发育,且臀鳍发育速度稍快于第二背鳍,腹鳍芽出现,26日龄时第一背鳍开始隆起,至38日龄鳍条发育完全。【结论】鲻胚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体表色素分布和鳍条发育与其形态发育及行为相适应,可作为早期发育的指示性标志。
区又君李加儿谢菁
关键词:胚后发育
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组织结构变化被引量:28
2012年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盐度下鲻鱼幼鱼鳃和肾的显微结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盐度升高,鳃小片逐渐变窄,间距变小,鳃丝和鳃小片上泌氯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变大。泌氯细胞集中分布在鳃小片基部,且向两侧扩布。高盐度组的S40组,鳃小片上皮出现分离脱落现象。随着盐度梯度的升高,肾小球及各级肾小管的结构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现象。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王永翠苏慧
关键词:盐度
盐度胁迫对鲻鱼幼鱼鳃丝Na^+/K^+-ATP酶活力和体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研究了环境盐度急性胁迫对鲻鱼幼鱼(Mugil cephalus)鳃丝Na+/K+-ATPase(NKA)活性及体内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将幼鱼从S33(盐度33)的对照组中直接转移至S0(盐度0)、S10(盐度10)、S20(盐度20)、S33和S40(盐度40)的水体中,随盐度降低各盐度处理的死亡率迅速升高。各处理组鱼的鳃丝NKA活性在最初3 d内出现一定波动,随后变化平稳。实验结束时(12 d),NKA活性随盐度梯度呈"∩"型分布,最终(12 d时),S10、S20处理组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S33处理组活性最低。不同盐度的去内脏组和全鱼组含水量比较结果均为S0>S20>S10>S33>S40。从总体结果来看,鲻鱼幼鱼在9 d左右适应不同盐度的水环境。在稳定期,全鱼组(12 d)与去内脏组(14 d)比较,除S0处理组的鲻鱼含水量去内脏组大于全鱼组,其余各组都是全鱼组大于去内脏组。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范春燕张建生
关键词:盐度胁迫鲻鱼
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22
2011年
野生与养殖鲻鱼(Mugil cephalus)的消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1)形态方面:食道粗而短,胃呈球形,包括贲门部、盲囊部、胃体部和幽门部4个区域,胃与肠相接处有2个指状幽门盲囊,肠道在腹腔内盘旋5圈。肝脏黄褐色,右叶较左叶大,未发现独立的胰脏。养殖鲻鱼消化道周围包裹更多脂肪,胃较小但胃腔更大,肠道比野生鲻鱼长。野生鲻鱼和养殖鲻鱼的肠道系数分别为2.909和3.080。(2)组织学研究表明:食道分扁平上皮层区域和单层柱状上皮层区域,粘膜肌层较厚;野生鲻鱼食道粘膜层的表面可见角质化细胞,野生鲻鱼纵行的肌束更粗。胃粘膜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在贲门部和盲囊部有丰富的胃小凹和胃腺,养殖鲻鱼的粘膜褶及小粘膜褶高度大于野生鲻鱼。胃体部的粘膜层上皮中有较多的呈空泡状的杯状细胞,胃体部和幽门部肌层较厚,几乎为整个胃壁的厚度,野生鲻鱼胃壁肌层更厚。幽门盲囊组织学特征与前肠类似,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丰富的微绒毛形成明显的纹状缘,上皮中杯状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前肠多于中肠,后肠的杯状细胞最多,且养殖鲻鱼多于野生鲻鱼。野生鲻鱼伸向腔内的粘膜褶,呈分支状,不规则,养殖鲻鱼无分支,呈长条状。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呈弥散状分布于胃、肠、总胆管等的周围系膜中。
于娜李加儿区又君
关键词:鲻鱼消化道消化腺组织学
鱼类线粒体DNA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1年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而在种属数量上又最占优势的类群,其起源复杂,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鱼类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同其他脊椎动物的mtRNA一样,呈共价闭合环状,是细胞核外具自主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的遗传因子。与核DNA相比,鱼类mtDNA具有分子较小、结构简单、进化速度快、遗传相对独立性和母系遗传等特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复制单位。由于鱼类线粒体DNA具有上述特点,以mtDNA作为分子标记,探讨鱼类的群体遗传结构与系统演化,已成为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系统学研究中的热点。综述了鱼类mtDNA的结构特征、进化和多态性检测方法及其在鱼类分子群体遗传学和鱼类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陈四海区又君李加儿
关键词:鱼类MTDNA多态性分子群体遗传学分子系统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