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0-23)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玉静杨俊敏曾选萍余宏忠更多>>
相关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层
  • 1篇地层切片
  • 1篇地球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研究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地质
  • 1篇岩性
  • 1篇岩性识别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藏
  • 1篇中段
  • 1篇沙二段
  • 1篇碎屑
  • 1篇碎屑岩
  • 1篇气藏
  • 1篇气云
  • 1篇转换带
  • 1篇相干体

机构

  • 2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王玉静
  • 1篇余宏忠
  • 1篇曾选萍
  • 1篇杨俊敏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渤中凹陷沙二段生屑云岩的发现及勘探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渤中凹陷中深层储层具有埋藏深、储集性能差以及预测难度大等特点,储集层质量是制约中深层油气勘探成效的关键。在QHD36-3油田沙二段中发现的生屑云岩和含陆源碎屑云岩等白云岩储层,其储集性能明显优于相同深度的碎屑岩储层,将成为中深层高产油气层勘探的新领域之一。研究表明,生屑云岩等白云岩储层的形成主要受古地貌、古水深等因素控制,同时距离物源区的远近影响其发育程度。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式,对以生屑云岩和含陆源碎屑云岩等白云岩为目的储层的油气勘探至关重要。
余宏忠王玉静江涛揣媛媛杨海风
关键词:渤中凹陷古近系碎屑岩
石臼坨凸起中段构造转换带特征及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寻找石臼坨凸起新近系油气富集区,采用应力场分析、断层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石臼坨凸起中段的断裂体系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中段存在构造转换带,并对沉积相的展布和岩性圈闭的形成具明显控制作用;NE向断裂与近NW向断裂呈网格状分布,形成了相对挤压或相对拉张的不同力学性质区带,为垂直交叉断裂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模式;构造转换带附近易形成岩性—构造、构造—岩性等油气藏,是寻找油气富集区的有利勘探方向。
余宏忠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油气藏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识别及储集性能预测被引量:8
2010年
渤南低凸起潜山岩性复杂多样,以太古界花岗岩、古生界碳酸盐岩以及中生界火成岩为主,其潜山基岩的岩性与储集性能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分布及其富集程度。应用复杂地震相、多种属性综合判断技术等手段来识别潜山基岩的岩性,并以调谐振幅法和地震属性聚类等方法有效预测其储集性能。通过加强对渤南低凸起潜山基岩及其储集性能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推动潜山油气藏的勘探进程。
曾选萍茆利王玉静杨俊敏
地质-地震一体化中深层储层预测——以KL10-1构造为例被引量:9
2010年
KL10-1是最近在渤海海域发现的大型古近系沙河街组油田,精细中深层储层预测是高效快速评价KL10-1大型油田的主要问题。为探索中深层沙三中段储层的分布规律,采用了地质-地震一体化储层预测新技术。根据沙三段物源方向,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沙三段沉积模式。分析表明沙三段主要含油层位是高位域辫状河三角洲储集体,该期三角洲可分为4期砂体,在KL10-1油田沙三段油层主要是其中两期。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以体系域为制图单元组合,提取地震属性,进一步预测储层横向展布。地质-地震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证实,KL10-1构造目的层储层分布稳定,由西南向东北有变差的趋势。
曾选萍代黎明郑江峰
关键词:渤海海域储层预测层序地层地震属性
气云区有利构造的地球物理研究
2010年
渤中29-4构造由于"气云"极其发育,构造难以落实,一直没有继续钻探评价。通过应用相干体切片技术,精确识别各层段"气云"的分布范围,合理落实构造;亮点技术有效识别储层;地层切片技术刻画储层平面形态;最终指导勘探井位部署,获得了一个中级油气田的发现。
樊建华姜利群李瑞娟
关键词:气云相干体亮点地层切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