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8010205)

作品数:8 被引量:233H指数:6
相关作者:贾继增张海泉张宝石周荣华辛志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小麦
  • 5篇基因
  • 4篇羊草
  • 4篇山羊草
  • 4篇粗山羊草
  • 3篇锈病
  • 3篇条锈病
  • 3篇抗病
  • 3篇抗病基因
  • 3篇SSR标记
  • 2篇普通小麦
  • 2篇微卫星
  • 2篇小麦条锈病
  • 2篇抗条锈
  • 2篇抗条锈病
  • 2篇分子标记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导入系
  • 1篇多酚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河北经贸大学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贾继增
  • 4篇张海泉
  • 3篇周荣华
  • 3篇张宝石
  • 2篇胡英考
  • 2篇辛志勇
  • 1篇廖祥政
  • 1篇杨虹
  • 1篇朱振东
  • 1篇杨学举
  • 1篇陈孝
  • 1篇王瑾
  • 1篇张立平

传媒

  • 2篇遗传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染色体定位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AeY1被引量:12
2006年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目前已经标记31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大多数抗性丧失或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粗山羊草存在许多小麦抗病基因,它可以扩大小麦抗病基因的基础,提供新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来源。使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AS),将抗小麦白粉病E11菌株的粗山羊草材料Y219与感病材料Y169杂交,F1代表现抗病,F2代出现抗感3∶1分离,用SSR标记技术,抗病新基因PmAeY1定位在2D染色体上,与Xgwm484、Wmc453、Xgwm515和Xgwm157的遗传距离分别是30.4、23.4、6.1和5.5cM。
张海泉贾继增张宝石周荣华
关键词:粗山羊草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SSR标记
粗山羊草抗条锈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SSR标记被引量:2
2008年
为筛选出粗山羊草中抗小麦条锈病基因,选用38份来自不同产地的粗山羊草,鉴定抗病情况。离体叶鉴定发现9份材料对条中29和条中31免疫,5份材料高感或中感,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大田混合菌株鉴定发现有19份材料全生育期免疫,与离体叶鉴定中全免疫的材料相同,其中有10份材料苗期感病但成株期抗病,其余材料抗病级别不一。粗山羊草亚种之间杂交发现结实率相差较大,结实率0-83.33%,有2个组合出现杂交不育,亚种间出现生殖隔离。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201/Y2272杂交后代中鉴定出1个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暂定名为YrY201。应用SSR分子标记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Xgwm273b、Xgwm37和Wmc14标记,与该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9、5.8和10.9 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YrY201被定位在7DL染色体上。分析YrY201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抗病性特征,认为YrY201是一个新的显性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海泉贾继增张宝石周荣华
关键词:粗山羊草小麦条锈病结实率抗病基因微卫星标记
抗条锈病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的生化与分子标记被引量:37
2002年
对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无芒中 4、异附加系 C0 76、宛 71 0 7和中国春进行了肽链内切酶 (EP- 1 )等电聚焦电泳 ,结果表明 ,肽链内切酶在阳极处有一特异带。肽链内切酶已定位于小麦第 7部分同源群 ,故附加的染色体为第 7部分同源群的 2条染色体。对中间偃麦草、无芒中 4、C0 76和宛 71 0 7进行了 RAPD分析 ,获得了可用于检测 C0 76中外源染色体的 3个 RAPD标记 ,即 OPI0 5 - 80 0 、OPI1 0 - 60 0 、OPK1 0 - 90 0 。
胡英考辛志勇陈孝
关键词:小麦中间偃麦草异附加系条锈病生化标记分子标记
小麦SSR标记的发展及应用被引量:112
2003年
微卫星是以1~6个碱基为基本单元的串联重复序列,由于具有共显性、多态性高和容易用PCR方法检测等特点,是非常有用的遗传标记。在小麦中,SSR标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品种及基因型鉴定、目的基因,以及QTL的标记和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朱振东贾继增
关键词:小麦SSR标记微卫星简单序列重复基因组多态性
普通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QTL分析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是引起面团(片)颜色褐变的主要原因。利用122对SSR引物、4对贮藏蛋白的STS引物和10对AFLP引物组合,分析了中优9507CA9632的71个DH系的基因...
张立平葛秀秀何中虎Mark W Sutherland
关键词:普通小麦分子标记QTL分析
文献传递
来自粗山羊草抗条锈病基因的SSR标记被引量:17
2008年
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 (Coss.) Schmal]Y201中鉴定出1个显性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暂定名为YrY201。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Xgwm273b、Xgwm37和wmc14标记,与该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1.9、5.8和10.9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YrY201被定位在7DL染色体上。分析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及抗病性特征,认为YrY201是一个新的抗小麦条锈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张海泉贾继增杨虹张宝石
关键词:粗山羊草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
柱穗山羊草(Ae.cylindrica Host)Y127的远缘杂交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用柱穗山羊草分别与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和粗山羊草杂交,虽然可以获得一部分种子,但结实率非常低。远缘杂交后,有一部分可以正常获得种子,有一部分有乳无胚,有一部分有胚无乳;以普通小麦为母本与柱穗山羊草杂交,获得的杂交种F1代分蘖率极高,5株F1苗,分别有303、122、213、406和341个有效分蘖,还有8个无效分蘖,平均为277个有效分蘖;植株性状出现中亲遗传或超亲遗传,杂交种回交或自交,结实率非常低,只有1%和0.1%。
张海泉
关键词:柱穗山羊草粗山羊草硬粒小麦普通小麦远缘杂交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被引量:15
2008年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3为供体,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为受体,培育出了高穗粒数BC5F1导入系,以导入系后代75个BC5F1为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穗长、4个控制小穗数、2个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22%、1%~9%和1%~15%。其中穗长和穗粒数分别有1个QTL能在两年重复检测到。并且在1A染色体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小穗数和穗粒数的QTL,穗长和小穗数的QTL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同一个区域,表明这2个位点是与穗部性状有关的热点区域。本研究发现的QTL多为来自Am3的新位点,对于小麦改良将具有重要价值。
王瑾廖祥政杨学举周荣华贾继增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QTL人工合成小麦导入系
小麦合成种M53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和SSR标记被引量:43
2001年
运用 RAPD和 SSR技术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 BSA)进行了小麦合成种 M53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M53的抗白粉病基因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RAPD标记OPL0 9-170 0 与抗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 16.8c M。SSR标记 Xgwm2 0 5也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 9.3c M,通过 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 5DS,标记与基因间的排列顺序为 :OPL 0 9-170 0 - 16.8c M-抗白粉病基因 - 9.3c M- Xgwm2 0
胡英考辛志勇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基因RAPD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