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840-1919)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其柱更多>>
相关机构:聊城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岛屿
  • 1篇新学
  • 1篇源流
  • 1篇战争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思想
  • 1篇知识
  • 1篇中国与世界关...
  • 1篇儒学
  • 1篇时评
  • 1篇清季
  • 1篇清末
  • 1篇权利
  • 1篇权利观念
  • 1篇全真教
  • 1篇晚清
  • 1篇南太平洋
  • 1篇近代报刊
  • 1篇考论
  • 1篇黄遵宪

机构

  • 6篇聊城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5篇胡其柱

传媒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政治思想史
  • 1篇世界历史评论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日本新学与黄遵宪政治思想之形成
2013年
在日本明治思想界,"自由"多指上天赋予个人的自主之权,"民权"则为人民应当享有的法律权利,两者实即一体两面。黄遵宪抵达日本后,受到明治新学的影响,初步形成了"民权"思想。他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出发,认识到"民权"的积极意义,提出了以人民掌握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和议政之权的设想。不过,由于倾向将"自由"理解为反礼制和反君主,他始终对"自由"持否定态度。如此一来,其"民权"就成了依附于君权的民权,成了没有"自由"根基的民权。在君权尚不能自保的晚清中国,这样的民权设想显然难获实践。
胡其柱
关键词:黄遵宪
中国古代思想语境中“自由”语词源流考论被引量:2
2016年
在早期佛教语境中,"自由"主要表示修行达到最高层级意义上的通畅无碍;在唐宋禅宗语境中,"自由"逐渐摆脱神秘主义色彩,意指个人识见本性之后的了无物碍;唐代诗人多用"自由"表达不受世事羁绊、随意适性的情感追求;宋代全真教则以"自由"表示清心寡欲、回归真我的得道境地。这些不同语境中的"自由"词义虽有细微差别,但皆视"自由"为自我具足之事,必待消解外物始能获得解脱。对于儒家学者来说,这种"自由"乃是最大的自私和破坏,因而始终对其抱有拒斥态度。
胡其柱
关键词:佛教全真教儒学
南太平洋岛屿知识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被引量:1
2022年
明代的中文文献中已经出现了关于南太平洋岛屿的历史记录,然而直至20世纪初,这些知识并未引起国人的重视。南太平洋岛屿知识最初是混杂在世界地理知识中输入中国的,随后在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期刊和中国读书人编纂的图书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随着中国驻外使节的派遣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中国对南太平洋岛屿地区的认知从书籍记录迈入现实,并提出了“南太平洋岛屿是中国在太平洋地区防护的第一道门户”的观点。近代国人对南太平洋岛屿知识认知的变化是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变迁的缩影。时下的南太平洋岛屿地区依然是大国“竞逐”的重要场所,从历史变迁中认识南太平洋岛屿知识的传播对中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南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赵少峰王雅倩
关键词:《海国图志》近代报刊中国与世界关系
清季改良与革命之争的思想缘起被引量:1
2014年
清季改良与革命之争背后,实际上隐含着两种自由观念的对抗。两种自由观念皆受西洋"Liberty"学说刺激而形成,但具体指向以及实现方式截然不同。改良论者受儒家修身养性传统的影响,始终从自主、自治角度理解个人自由,认为政治自由必须与民智相配匹,故而倾向渐进性改革;革命论者以西洋自然权利学说为知识背景,将自由理解为个人天生的权利,且个人权利只有在民权立宪政体之下始能实现,故而倾向激进性革命。对于自由的不同理解催生了不同政治理念,进而又影响了各自不同的政治选择。
胡其柱
关键词:革命论
从晚清权利观念看清末国家构建的内在困境被引量:2
2015年
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试图通过建构民族国家以满足和保护个体的自然权利需求,其权利观念中的自我要求较为薄弱。晚清维新思想家受西方近代权利观念的影响,也认为个人可获得应当之利、拥有自主之权,且人人自主乃是国家福祚昌盛的基础。但同时,他们受制于两千年来的儒家思维模式,始终将个人视为道德性的存在,认为个人自主不仅意味着反抗外在强权,也意味着克制内在的非分欲望。在他们看来,这种德性意义上的人人自主,才是真正不变的天下大道;只有人人皆知群己之权界,国家才能进入民主建国的政治轨道。但是,以今日的后见之明观之,这种权利观念固然有其合理之处,却无补于清末国家构建的顺利展开。
胡其柱
关键词:晚清权利
重塑“不变之道”:甲午战后严复四篇时评研究
2015年
甲午战后严复发表的四篇时评,既批评清流士大夫,又讥讽西学名流,认为两者皆未识西洋大体。在严复看来,西洋民主政治鼓励竞争,允许个人自由发展,所以国富民强。中国只有放弃传统的圣人之治,践行"为我自由,兼爱克己"的不变之道,才能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双赢。具体的做法是,依赖明君废除八股取士,借助西方格致之学鼓民力、开民智、新明德,使人人自治、自由和自利。严复的思想逻辑自有其深刻之处,但是在实践中却面临着诸多难以化解的困境。
胡其柱
关键词:甲午战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