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10KG101)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5
相关作者:沈中阳宋红丽邓永林郑卫萍潘澄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肝移植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细胞
  • 3篇复发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预后
  • 2篇术后
  • 2篇复发患者
  • 2篇肝炎病毒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肝炎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移植物
  • 1篇移植物存活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机构

  • 7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沈中阳
  • 5篇宋红丽
  • 4篇邓永林
  • 3篇郑虹
  • 3篇潘澄
  • 3篇郑卫萍
  • 2篇刘涛
  • 2篇刘懿禾
  • 2篇张雅敏
  • 2篇蒋文涛
  • 2篇孙丽莹
  • 2篇朱志军
  • 2篇李代红
  • 2篇高伟
  • 1篇王建
  • 1篇张海明
  • 1篇张博雅
  • 1篇张建军
  • 1篇曲伟
  • 1篇曹毅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实用器官移植...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病毒性肝炎复发患者再次肝移植的预后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复发导致移植肝肝功能衰竭患者再次肝移植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日至2012年11月20日21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18例因肝炎复发(其中丙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10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与115例因胆道并发症再次肝移植患者的移植肝的生存情况,比较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首次肝移植后的移植肝失功情况和再次肝移植的生存情况。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215例再次肝移植患者的病因中,胆道并发症最多,为115例(53.5%),肝炎复发18例(8.4%)。肝炎复发与胆道并发症患者第2个移植肝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3)。部分丙型肝炎复发导致的移植肝失功在首次肝移植后早期(3个月内)即出现,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移植肝失功几乎全出现在首次肝移植2年后。8例丙型肝炎复发患者中,5例第2个移植肝存活〉1年,10例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第2个移植肝均存活〉1年,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结论肝炎复发患者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再次肝移植预后相似。乙型肝炎复发再次肝移植患者预后良好。
张海明孙丽莹郑虹潘澄邓永林朱志军
关键词:肝移植肝炎病毒性复发移植物存活预后
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测定在肝移植后肾功能不全受者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法(ImmuKnow法)免疫细胞功能测定在肝移植后肾功能不全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稳定,但术后6个月以后肾功能持续异常的成人受者20例。定期监测其ImmuKnowATP值,结合血他克莫司浓度谷值结果指导受者免疫抑制剂应用。观察经上述治疗后受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20例肝移植后随访15-54个月,接受ImmuKnow检测61次,ATP值为33-943μg/L,中位数为282ug/L,四分位距为267ug/L。移植前患者血肌酐中位数为151.8μmol/L,四分位距为44.9btmol/L;随访期末受者血肌酐为中位数为114.9μmol/L,四分位距为35.3μ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由0.746ml/s(中位数,四分位距为0.025ml/s)提高到1.005ml/s(中位数,四分位距为0.454ml/s)。Immu KnowATP值与受者白细胞计数呈线性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429,P:0.001),而与患者年龄、术前原发病、术后时间、血他克莫司浓度谷值、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值等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ImmuKnow免疫细胞功能测定可用于肝移植后肾功能不全受者个体化免疫抑制治疗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郑卫萍李代红刘懿禾郑虹邓永林潘澄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肾功能不全腺苷三磷酸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资料。方法回顾l生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8年12月至2009年11月因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且术后接受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核苷(酸)类似物预防乙型肝炎复发的1506例患者资料。对其中出现复发病例的资料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均行HBV相关血液学检测,检测HBVDNA水平、肝功能,HBV血液学标志物阳性时行肝脏病理学活组织检查,随访至2010年11月。生存分析及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复发率及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test检验。结果共有38例肝移植术后病例确诊为乙型肝炎复发,中位随访时间为45.1个月,非肝癌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中位复发时间为31.8个月(0.3~72.8个月),肝癌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中位复发时间为13.7个月(0.3~66.6个月);8例患者检测出HBV耐药基因变异;18例病例接受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挽救治疗,病毒复制转为阴性,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22例病例由于肝癌复发、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原因死亡,16例病例生存。结论HBV耐药基因变异及肝癌复发是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重要原因,良性肝病肝移植患者乙型肝炎复发后接受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挽救治疗可获得较好预后,而肝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患者预后较差。
曲伟孙丽莹朱志军邓永林孙晓叶饶伟张雅敏张建军蒋文涛高伟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肝炎乙型复发
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与相关免疫细胞被引量:15
2016年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肝炎和肝坏死。持续HBV感染可致肝脏慢性损伤,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1]。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约有350万慢性携带者,HBV感染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固有免疫还是适应性免疫,各种免疫细胞对HBV的清除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杨柳宋红丽
关键词: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固有免疫慢性携带者适应性免疫
他克莫司在体外对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在体外对肝癌肿瘤株HepG2和乙肝相关肝癌株HepG2.2.15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和HepG2.2.15,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CyclinA。结果:FK506可以显著抑制HepG2和HepG2.2.15细胞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FK506诱导细胞产生G0/G1期阻滞,这种抑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FK506对周期蛋白CyclinA表达的影响呈浓度负相关性,FK506浓度越高,周期蛋白CyclinA表达越少。结论:FK506可以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乙肝相关肝癌细胞HepG2.2.15的增殖,这种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王建沈中阳郑卫萍刘涛宋红丽
关键词:肝癌细胞他克莫司肝癌细胞株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淋巴细胞参与下对 HBV 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MSCs)在体外淋巴细胞参与下对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培养状态良好的HepG2.2.15细胞,提取BN大鼠BM MSCs及新鲜脾淋巴细胞做共培养。实验分5组,分别于培养24 h、48 h及72 h后,采用MTT检测脾淋巴细胞及HepG2.2.15细胞活性,实时定量PCR测定HBV DNA及HBV ccc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变化, ELISA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在体外细胞培养的环境下,HBV DNA及HBV cccDNA在24 h、48 h及72 h时,与单纯HepG 2.2.15细胞组、BM MSCs+HepG2.2.15细胞组及脾淋巴细胞+HepG2.2.15细胞组比较,脾淋巴细胞+BM MSCs+HepG2.2.15细胞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在48 h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BV DNA:(181.000±177;14.731) IU/ml vs (6270.000±177;300.450) IU/ml、(2564.000±177;231.058) IU/ml、(2433.300±177;302.379) IU/ml;HBV cccDNA:(4.330±215;105±177;0.464±215;105) IU/ml vs (11.100±215;105±177;0.375±215;105) IU/ml、(8.930±215;105±177;0.778±215;105) IU/ml、(9.850±215;105±177;0.810±215;105) IU/ml(P<0.01)。细胞因子:IFN-γ与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IL-10及IL-22分泌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 T细胞亚群:CD4+/CD8+升高,CD8+细胞百分率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BM MSCs可以抑制HBV DNA的表达,提高对HBV的清除能力,是通过调节Tc1/Tc2平衡和自身分泌方式,进而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实现的。
张博雅宋红丽尹明丽曹毅刘涛杨洋沈中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及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变异与基因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G1896A突变、基本核心启动子区A1762T、G1764A双突变与基因型、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法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前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区)、基因型及逆转录酶区(P区)检测,并对前C区、BCP区的变异与基因型、逆转录酶区的变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送检标本中,68份标本可检出前C区G1896A变异或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单纯G1896A突变31例,单纯A1762T/G1764A突变24例,前C区联合BCP区变异13例;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有45例发生变异,其中180M和204V变异株35例,204I变异株10例;前C区变异在野生型组、变异型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8.9%、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区变异在野生型组、变异型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3.3%、5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1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8例,C基因型63例;前C区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2.2%、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P区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7%、5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896A突变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感染者;A1762T/G1764A双突变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检出率明显低于C基因型感染者。结论发生G1896A突变和A1762T/G1764A突变的患者,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后更易发生逆转录酶区的变异;G1896A突变易出现在B基因型感染者中,A1762T/G1764A突变易出现在C基因型感染者中。
刘伟李代红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基因型拉米夫定
肝移植术后预防乙型肝炎复发单中心治疗方案的变迁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单中心不同年代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乙肝)复发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总结、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1994年5月至2012年12月因乙肝相关良性肝病接受首次肝移植术的984例成年患者,剔除围手术期(术后30天内)死亡者62例。依据患者术后预防乙肝复发治疗方案分为未治疗组、泛昔洛韦组、拉米夫定组和核苷(酸)类似物+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结果 922例患者中共有27例肝移植术后出现乙肝复发,其中3例肝移植术后未接受任何预防乙肝复发治疗的患者,均出现了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4-1999年间;术后接受泛昔洛韦治疗组患者2例,均出现乙肝复发,手术日期为1998至1999年间;单一应用拉米夫定组患者共15例,其中6例出现乙肝复发(40.0%),手术日期为1998至2001年间;1999年起接受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组患者乙肝复发率为1.8%(16/902);四组患者间累积乙肝复发率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48.99,P=0.000),累积存活率的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2.694,P=0.000)。结论伴随核苷(酸)类似物及HBIG的成功研制上市,我中心肝移植术后预防乙肝复发的治疗方案逐步得到优化完善,核苷(酸)类似物+HBIG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并已推广应用至全国,为肝移植术治疗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提供有力保障。
郑卫萍沈中阳郑虹邓永林潘澄刘懿禾宋红丽张雅敏蒋文涛高伟
关键词:肝移植乙型肝炎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