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05-2-JC-90)

作品数:6 被引量:205H指数:6
相关作者: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高学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青岛市科技将才专项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中国近海
  • 2篇溶解无机碳
  • 2篇无机碳
  • 2篇南黄海
  • 2篇近海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养殖
  • 1篇营养化
  • 1篇植物
  • 1篇生物地球
  • 1篇生物地球化学
  • 1篇碳循环
  • 1篇碳源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秋季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6篇宋金明
  • 4篇李学刚
  • 3篇袁华茂
  • 3篇郑国侠
  • 3篇高学鲁
  • 2篇李宁
  • 2篇张乃星
  • 2篇张蓬
  • 2篇徐亚岩
  • 2篇贺志鹏
  • 1篇龙爱民
  • 1篇陈绍勇
  • 1篇杨宇峰

传媒

  • 2篇海洋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09
  • 5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被引量:72
2008年
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首次探讨了中国近海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与潜力以及近海人工养殖大型藻类的固碳能力。结果表明,渤、黄、东海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约为2.22亿t a^-1,固碳量的季节变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中春夏季的固碳量占全年的65.3%。南黄海1999-2005年10-11月间浮游植物固碳强度有较大的年际变化,10-11月份7 a间其浮游植物最低固碳量为3.54万t d^-1,最高为16.58万t d^-1,平均为10.50万t d^-1,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磷对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次之的影响因素是Chl a和亚硝氮(NO2-N)的含量。南海的固碳能力约为渤黄东海的2倍,为4.16亿t a^-1,其季节变化和渤黄东海不同,南海浮游植物在冬季的固碳能力最强,在夏季最弱。整个中国近海浮游植物年固碳量达6.38亿t,可占全球近海区域浮游植物年固碳量的5.77%。实际外海龙须菜的养殖发现,龙须菜每年固定的碳为8.18 t,养殖密度与方式对其产量和固碳量影响巨大。近几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产量每年在120-150万t左右,换算为固碳量为36-45万t,平均每年40万t,如果海藻养殖产量每年增加5%,到2010年,我国大型经济藻类养殖的固碳量可达57万t a^-1,海藻养殖是海洋增加碳汇有多重价值的重要措施。
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郑国侠杨宇峰
关键词:固碳浮游植物海藻养殖中国近海
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HCO3-、p(CO2)增加,pH、CO32-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NH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O2-添加组中,当NO2-浓度在7.90μmol.L-1时,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H、CO32-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O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ΔChl-a)与Δ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p<0.000 1,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郑国侠张蓬徐亚岩
关键词:无机氮
长江口及杭州湾邻近海域夏季表层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被引量:12
2008年
根据2004年8月在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海域获得的调查资料对表层水中pH值、总碱度和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得到了溶解无机碳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HCO3-、CO23?和CO2(T)占溶解无机碳浓度百分比分别为80.33%~97.75%、0.61%~19.42%和0.25%~2.34%,平均值分别为(93.28±3.68)%、(5.58±4.03)%和(1.14±0.43)%。水文、浮游植物等对各参数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不同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
高学鲁宋金明李学刚李宁袁华茂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3
2008年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贺志鹏宋金明张乃星徐亚岩郑国侠张蓬
关键词:重金属年际变化影响因素南黄海
南黄海秋季溶解无机碳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根据2004年10月对南黄海4个断面29个站位表层、20 m层和50 m层水体中盐度、水温、pH值等参数的测定数据,分析了该季节溶解无机碳的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溶解无机碳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水平分布差异显著;在垂直方向上,表层和20 m层各参数之间浓度总体上差异不大,但均与50 m层存在较大的差异。盐度、温度、生物活动和环流对各参数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但对不同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
高学鲁宋金明李学刚李宁袁华茂
关键词:溶解无机碳南黄海
中国近海碳循环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08年
高学鲁宋金明李学刚龙爱民陈绍勇
关键词:中国近海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