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445)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刚宋阳黄微微杨致邦任莉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时检测HP定植率,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鉴定分析。结果预处理感染组感染率(93.3%)与直接感染组感染率(26.7%)有明显差异(P<0.05);各实验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条带数量,空白对照组(21.6±2.5)、阴性对照组(3.3±1.1)、直接感染组(14.6±2.4)和预处理感染组(7.2±2.2),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蒙古沙鼠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Hp感染与胃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 宋阳胡琳琳黄薇薇余抒廖亚玲顾江任莉邹全明郭刚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
- 奇异变形杆菌蛋白质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及评价
- 2012年
- 目的:优化针对奇异变形杆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双向电泳(2-DE)条件及其相关技术体系,阐明样品处理过程中超声功率、振摇时间和上样量对2-DE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别采用超声功率为130W和80W超声法裂解菌体提取总蛋白,将2种方法提取的蛋白在同一条件下进行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超声功率为80W提取的奇异变形杆菌总蛋白,分别取上样量1和2mg,在同一条件下17cm胶条上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超声功率为130W处理的样本得到的2-DE图谱中蛋白斑点较少,而超声功率为80W处理的样本蛋白点多、清晰且重复性好。上样量为2mg得到的图谱中横纵条纹明显,蛋白斑点分离度较差,而上样量为1mg时横纵条纹较少,蛋白斑点分离度较好。结论:采用低功率超声且较少上样量处理样品能得到较好的2-DE图谱。
- 谢静贾庶捷林於
-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
- 人胃源乳杆菌耐受性及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鉴定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分离自人胃粘膜的乳杆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的筛选,为观察乳杆菌与幽门螺杆菌相互作用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方法从21例胃镜检查者的胃粘膜组织中分离鉴定出6株乳杆菌,检测其在pH 2.5~pH 4.5和含0.05%~0.2%胆盐条件下的耐受性,并结合琼脂扩散牛津杯法检测其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能力及通过细胞试验检测其抗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活性。结果 6株乳杆菌分离株中L3产酸量最大,耐酸和高浓度胆盐,其活菌和上清液在血平板中对幽门螺杆菌作用后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均最大,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大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处理液相同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能使幽门螺杆菌粘附人胃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最低。结论人胃粘膜来源的乳杆菌菌株L3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结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微生态治疗提供依据。
- 黄微微郭刚宋阳曾本华张卫军解庆华杨致邦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乳杆菌胃粘膜耐受性抑制性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小鼠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对V6区进行扩增,用Quantity-One 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 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实验组DNA条带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
- 田志颖杨致邦黄微微高继业周雪朱黎黎
- 关键词:食道下端菌群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