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8C11086-1)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新才潘晶鲁贻虎李明刘艳君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宁波招宝磁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晶化
  • 3篇快淬
  • 3篇快淬薄带
  • 3篇薄带
  • 2篇永磁
  • 2篇热变形
  • 2篇纳米
  • 2篇纳米晶
  • 2篇晶化动力学
  • 2篇晶化激活能
  • 2篇激活能
  • 2篇矫顽力
  • 2篇合金
  • 2篇ND
  • 2篇变形温度
  • 1篇等通道转角挤...
  • 1篇动态再结晶
  • 1篇形成能
  • 1篇压缩变形行为
  • 1篇永磁材料

机构

  • 10篇宁波大学
  • 1篇宁波招宝磁业...

作者

  • 10篇潘晶
  • 10篇刘新才
  • 4篇鲁贻虎
  • 3篇李明
  • 2篇张文旺
  • 2篇姜小丽
  • 2篇刘艳君
  • 1篇蒋远霞
  • 1篇邓福涛
  • 1篇林金荣
  • 1篇李柱柏
  • 1篇孙志月
  • 1篇李俊
  • 1篇戴浩

传媒

  • 6篇功能材料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稀有金属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变形量对热压/热变形纳米复合Nd_9Fe_(84.5)Co_1B_(5.5)永磁体晶粒尺寸和矫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热压/热变形工艺制备纳米复合Nd9Fe84.5Co1B5.5永磁体,研究了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量对磁体平均晶粒尺寸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晶间相互作用和矫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变形量54%的磁体中的硬、软磁性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61.0和51.8nm,与其热压状态时的两相平均晶粒尺寸(52.1和54.0nm)接近;而变形量74%的磁体中的硬、软磁性相的平均晶粒尺寸则分别显著减小至19.2和22.4nm。随着两相晶粒尺寸的显著细化,磁体中的晶间相互作用由以静磁耦合作用为主转变为以晶间交换耦合作用为主,这导致其矫顽力提高了64%。
刘艳君潘晶张文旺林金荣刘新才
关键词:变形量晶粒尺寸矫顽力
极端晶化条件下纳米双相永磁合金快淬薄带的晶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在常规晶化退火工艺条件下纳米双相永磁合金快淬非晶薄带的晶化过程中,α-Fe相通常在低温优先析出,这导致了α-Fe晶粒过于粗大并严重损害了材料磁性能。针对这一问题,近期有一些学者对极端晶化条件下非晶快淬薄带的晶化行为和机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张文旺潘晶刘新才李柱柏戴浩刘艳君
热变形温度对Nd_(14)Fe_(80)B_6磁各向异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在850~880℃真空热变形4min、变形量70%制备了Nd14Fe80B6各向异性磁体,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变形温度的提高,磁体的各向异性先上升后降低,870℃热变形时磁体的(006)晶面峰为X衍射图谱的主峰、(004)相对极密度最大值达到130.01、I(006)/I(105)为1.88,获得(006)磁织构,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1.453T。如热变形过程消除平均宽度为25μm的带状组织,减少与热变形压力垂直的片状晶之间夹角为19°左右的局部片状晶,则磁体的各向异性可望进一步提高。Nd2Fe14B相在热变形过程中从等轴晶变形为片状晶,且磁体宏观变形量≥65%时,才能形成(006)磁织构,局部富稀土相只起到有利晶粒滑移、有利片状晶形成的作用。细化热变形磁体的片状晶厚度可使磁体具有高矫顽力、高剩磁与饱和磁化强度之比值。850℃热变形Nd14Fe80B6磁体的片状晶平均厚度为76nm,磁体的矫顽力为450.6kA/m,Mr/Ms为0.92。
李俊刘新才李明潘晶
关键词:热变形变形温度剩磁织构
退火对(Nd,Pr)12.8Dy0.2Fe77.4Co4.0B5.6快淬薄带晶化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高真空高纯氩DSC测量了(Nd,Pr)12.8Dy0.2Fe77.4Co4.0B5.6非晶快淬薄带以及不同温度退火薄带的连续加热曲线,计算了晶化激活能、频率因子、晶化体积分数、晶化速率,研究了预退火前后薄带的晶化动力学和晶化过程。结果表明(Nd,Pr)12.8Dy0.2Fe77.4Co4.0B5.6快淬薄带在30 K/min加热速度时DSC曲线起始晶化温度865.8 K、峰值晶化温度877.2 K、晶化结束温度901.7 K,居里温度转折点581.2 K,富稀土相的初始熔化点1003.6 K。在高于峰值晶化温度或晶化结束温度退火10 min的薄带非晶完全晶化,居里温度处形成吸热峰,而低于803.0 K退火处理的薄带以及快淬薄带在相近温度处只有DSC转折点。相对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的特征,在低于起始晶化温度的693.0~743.0 K退火处理的薄带晶化峰形相近;803.0 K退火处理后薄带的晶化峰的温度范围增宽:在10~40 K/min相同加热速度下其起始晶化温度均降低1.4%,晶化结束温度在加热速度20~40 K/min时达到、甚至高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结束温度;在低于快淬薄带直接晶化的峰值晶化温度之前存在一个具有相同晶化速率的临界温度,在低于该临界温度时,退火薄带比快淬薄带具有较高的晶化速率、更不稳定;而在高于该临界温度,退火薄带比快淬薄带具有较低的晶化速率。
鲁贻虎刘新才潘晶
关键词:ND-FE-B晶化动力学晶化激活能
Nd_9Fe_(85.5-x)Co_xB_(5.5)快淬薄带晶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真空再充Ar保护的DSC 测量了Nd9Fe85.5-xCoxB5.5(x =3%,5%(原子分数))非晶薄带的升温曲线,计算了两种非晶薄带的晶化激活能E、频率因子Z、反应速率常数K 、Avrami指数n.实验证实了Co从3%(原子分数)增大到5%(原子分数)时晶化过程从一步改变为两步晶化;计算结果表明晶化起始温度Tx 及晶化峰值温度Tp 的晶化激活能、晶化反应速率常数均随Co的增加而增大,其主要原因是增大的频率因子起了关键作用;分析计算结果认为Nd9Fe82.5Co3B5.5在升温速度10K/min时局域Avrami指数n 随着晶化体积分数x 的增加先急剧降低而后缓慢降低、90%之后又有所升高,表明晶化形核在x 〈12%以三维形核方式为主,在x 为12%~36%时晶化以二维形核方式为主,之后直到晶化结束以-维形核方式为主.
邓福涛刘新才潘晶李明姜小丽鲁贻虎
关键词:晶化动力学晶化激活能
热变形纳米晶Nd-Fe-B磁体2和5T时磁化强度与取向度的拟合关系式
2013年
测量和分析了热压热变形各向异性纳米晶Nd—Fe—B磁体磁取向度I、整个磁体的易磁化轴与热变形压力方向的夹角a,磁体密度ρ,主相体积百分数1-β,磁化强度的关系,拟合出2和5T充磁磁场时具有不同磁取向度热变形磁体的磁化强度分别为MS2=(1-β)Ms ρ/ρ0(1—0.35108/I^2+0.18622/I^4)和Ms5=(1-β)Msm ρ/ρ0(1—0.19326/I^2+0.09545/I^4),并与已有相关文献的实验数据的测量值进行了计算比对,发现2和5T充磁场时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在9.05%和0.89%。在1123~1163K范围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磁取向度、2和5T时磁化强度均是先增加后减小,在1148K时达到最大值1.894,1.337和1.386T。消除热变形粗晶粒带和晶粒混乱区,将提高热变形磁体的磁取向度和磁化强度。
鲁贻虎王姝隽刘新才潘晶
关键词:磁化强度取向度纳米晶永磁材料热变形
合金成分对铜模吸(或喷)铸Re_2Fe_(14)B/Fe_3B型纳米复合块状永磁体的影响
2013年
采用铜模吸(或喷)铸制备Re2Fe14B/Fe3B型纳米复合块状永磁体是一种短流程、近净成型的新方法。对该技术方法的研究涉及两种工艺途径:(1)首先利用铜模吸(或喷)铸方法制备出完全非晶块体,随后通过晶化热处理得到纳米晶块体;(2)利用铜模吸(或喷)铸方法直接制备纳米晶块体。在铜模吸(或喷)铸工艺所提供的亚快速冷却条件下,人们一直致力于通过调整合金成分来改善Re2Fe14B/Fe3B型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glass-forming ability,GFA)、微观结构和磁性能。对近期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蒋远霞潘晶刘新才姜小丽
关键词:合金成分玻璃形成能力磁性能
等通道转角挤压组织演变规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综述了金属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基体相晶体结构、层错能、Hollomon参数lnZ对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变形组织演变规律影响的研究进展,试样基体相的晶体结构对变形组织的演变起重要的影响作用。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密排六方结构金属先形成形变孪晶、再启动优先存在的但被阻塞的滑移系统;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位错滑移主导着组织演变与晶粒细化过程,先形成亚晶界,再增大组织取向差,最终形成大角度晶界。在高层错能材料中,随着Hollomon参数lnZ增大,位错运动受到抑制,驱使变形机制从位错滑移逐渐转变成形变孪晶;当Z参数减小时,在ECAP高层错能材料中会形成微尺度的剪切带。在低层错能材料中形成丰富的孪晶,极低层错能的材料形成宏观剪切带。而中等层错能材料的变形机制则取决于Z值的高低。分析了ECAP过程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因素,认为γm·ln2Z>30不宜作为ECAP过程是否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判据,ECAP过程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弄清ECAP过程温升规律、分析淬火保存ECAP变形组织将有助于研究ECAP动态再结晶。
陈嘉会刘新才潘晶
关键词:等通道转角挤压层错能晶体结构动态再结晶温升淬火
块体非晶合金压缩变形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在约化压缩变形温度t=Tg/Tg为77K/Tg≤tr〈trel、tr≤tr〈trc2和trc2≤tr〈Tx/Tg时,一般块体非晶合金的压缩变形行为分别对应不均匀脆性断裂、非牛顿流变和牛顿流变;当应变速率约为10S时,临界约化压缩变形温度trcl在0.839~0.920之间,trc2=1.011;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块体非晶合金由不均匀的脆性断裂转变为非牛顿流变的frcl、由非牛顿流变转变为牛顿流变的trc2均降低。低tr压缩变形试样表面的剪切带特征明显,但高t,压编变形由于均匀变形和热影响作用使剪切带不明显,且块体非晶合金的塑性随剪切带数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tr的升高,块体非晶合金的断口显微组织演化过程分别为复杂不均匀的脉状纹络、较均匀的脉状纹络、熔滴状和岩浆流状组织。另外在极低约化压缩温度tr下Ni60Pd20P17B3和Ti40Zr25Ni3Cu12Be20块体非晶合金表现出非牛顿流变行为。非晶在一定温度的压缩变形会导致部分或所有非晶纳米晶化。
李明刘新才潘晶鲁贻虎
关键词:块体非晶合金压缩变形行为纳米晶
Nb,Zr添加量对粉末烧结Nd(Dy,Gd)-Fe(Nb,Zr,Al,Cu)-B晶界相形成和矫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制备了复合添加0.8%(原子分数)Nb+0.9%(原子分数)Zr和复合添加1.5%(原子分数)Nb+1.2%(原子分数)Zr的两种粉末烧结Nd(Dy,Gd)Fe(Nb,Zr,Al,Cu)B永磁体,通过对它们的微观结构、微区成分以及磁性能的分析,研究了Nb、Zr添加量对磁体晶界相形成的影响以及晶界新相与磁体矫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复合添加0.8%(原子分数)Nb+0.9%(原子分数)Zr的磁体中,Nb、Zr元素使部分晶界富稀土相合金化,形成灰色的新相,相应地磁体的矫顽力达到1900kA/m;在复合添加1.5%(原子分数)Nb+1.2%(原子分数)Zr的磁体中,除晶界上形成了含Nb、Zr元素的合金化富稀土相之外,还形成了直径约2μm的圆形或多边形块状NbFe化合物新相,使磁体的矫顽力进一步跃升到2229.30kA/m。
孙志月潘晶刘新才陈威贺琦军刘少艮
关键词:晶界相矫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