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FX133)
- 作品数:21 被引量:85H指数:5
- 相关作者:齐树洁周一颜陈贤贵邹郁卓熊云辉更多>>
-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华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型诉讼与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新发展被引量:7
- 2012年
- 现代型诉讼涉及各种超越个别利害关系和法定权益范畴的新型利益,具有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诉求內容多样性等特质,对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产生重大的冲击。为此,除了在实体法上有所调整外,程序权保障论、诉讼政策论、纠纷管理权论、争点为限论等当事人适格理论的新发展,或可为救济被侵害的利益,保障广大受害者平等接近、使用司法的机会,也为我国相关论重构提供借镜。
- 陈贤贵
- 关键词:现代型诉讼当事人适格
- 我国家事诉讼特别程序的构建被引量:34
- 2014年
- 自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着传统社会的变迁及家庭结构的瓦解,法律与家庭的互动也有了新的发展,家事纠纷数量激增。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家事诉讼制度,司法实践中对家事特别程序的探索尚属于起步阶段。从长远来看,基于家事纠纷的特殊性和既有审判制度的局限性,我国有必要构建独立的家事诉讼特别程序,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导向,实行有限的辩论主义和积极的职权主义,并对立法模式、适用范围、诉讼主体、家事调解以及家事法院等方面作出规定。
- 齐树洁邹郁卓
- 关键词:家事纠纷家事调解儿童最大利益
- 香港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回顾与前瞻被引量:3
- 2013年
- 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历时十年,彰显了民事司法理念的深度变迁,对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规则自2009年4月2日正式施行以来进展大致顺利,在克服诉讼拖延、促进和解、发展调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纸面化改造。在新制度与旧观念相互碰撞又各自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欲推翻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势,变革深埋于制度底层的文化样态,其中的困难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 齐树洁周一颜
- 关键词:文化重构
- 台湾地区民事审级功能改革之实践效果评析
- 2012年
-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之前,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审理程序采取并行审理主义,其目的在于使多数案件可以立即同时进行而不必等待。但是随着民事案件日益增多,案情日益复杂,并且绝大多数当事人在言词辩论期日才提出书状,法官常常无法在审理期日内就案件进行深入调查。这就导致了审判活动一再改期。
- 李亚凝
- 关键词:审级审理程序审判活动司法解决第三审程序阐明权
- 澳门地区的仲裁机制为何停滞不前
- 2012年
- 引言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于1999年12月20日,总面积为29.7平方公里,人口约为55.8万人。澳门是一个国际贸易自由港,货物、资金、外汇、人员等进出自由。特区政府成立后,将维护和完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作为经济施政的主线,营造受国际社会认同、自由开放、公平竞争和法治严明的市场环境,确保经济制度不受干扰和影响。数据显示,近年来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0%。按可比价格计算,2010年本地生产总值是1999年回归时的4倍。2011年澳门经济基本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重新迈入较快发展的轨道,全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6.4%。公共财政继续盈余,金融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势头。近年来,在"赌权开放"的刺激下,外资不断涌入澳门,为本地经济腾飞注入巨大动力。与此同时,本地与涉外民商事纠纷日渐增多。
- 谢广汉
- 关键词:仲裁机制临时仲裁涉外民商事律师业仲裁庭仲裁程序
- 简论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修法的指导理论
- 2014年
- 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台湾民诉法")在迈向21世纪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修改。该法于1999年完成调解程序、简易程序的修改,并增设小额诉讼程序;2000年完成集中审理和证据制度的修改;2003年将剩下内容完成修改,"台湾民诉法"至此完成彻底翻修。2007年和2009年又作了局部修改。由于2012年制定了独立的"家事事件法",2013年调整了"民诉法"部分内容,主要是将人事诉讼程序予以删除。目前的"台湾民诉法"已经实现彻底转型。
- 熊云辉
-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民诉法知悉权
-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的启示——以知识社会学为视角的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从知识社会学考察,中国民事诉讼法学成长表现为四种知识的生产,即普法法学、注释法学、理论法学、实践法学,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关系结构构成了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每种知识的生产既是对特定关系结构的表达,受特定关系结构的制约,又参与了关系结构的创造。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是在历史的变迁中进行的,又是通过民事诉讼法学家群体来实现的。
- 齐树洁熊云辉
-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生产
- 专家证据司法控制的路径选择——以香港民事专家证据制度的改革为中心被引量:5
- 2013年
- 我国香港地区的民事专家证据制度长期面临着专家证据被滥用、专家证人缺乏独立性等问题。2009年4月2日,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正式生效施行。新规则收紧了对专家证据的司法控制,通过赋予法庭案件管理权以阻止不必要的专家证据进入诉讼程序,明确专家对于法庭的优先职责,设立单一共聘专家证据制度等措施回应了上述问题。尽管这些改革措施与英国专家证据制度相比具有很大的类同性,但在微观制度的具体构建上仍然体现出香港司法界独立、审慎地对待既有经验之态度。从比较考察的角度审视,香港专家证人制度与我国内地鉴定人制度在改革思路上呈现出了共同的取向。
- 周一颜
- 关键词:案件管理角色定位民事司法改革
- 台湾地区乡镇市调解制度之考察
- 2012年
- 乡镇市调解制度是我国台湾地区现存的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它是指由设在乡、镇、市、区公所内的调解委员会,对一定范围内的民事和刑事纠纷予以调解,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制作调解书,送请法院审核后赋予一定的法律效力。乡镇市调解能够快速化解民间纠纷,有效地疏减法院案源,因而在我国台湾地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 史长青
- 关键词:法院案源纠纷
- 台湾地区当事人诉之变更、追加权之扩张——以程序利益保护原则为视角
- 2015年
- 台湾地区诉之变更、追加制度在促进纷争一次性解决理念以及集中审理主义的指导下有了较大的修正。一方面,放宽当事人进行诉之变更、追加的限制条件;另一方面,加重法官有关诉之变更追加的释明义务。上述内容不仅使修正后诉之变更、追加制度符合诉讼经济原则,而且符合程序利益保护原则。加重法官释明义务并不会影响当事人程序主体权的行使,相反法官释明提供诉之变更追加的资讯则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赋予当事人自主追求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的机会则更加延伸了其程序主体权。这对大陆完善诉之变更、追加制度以及准确理解新民诉法司法解释扩大诉之变更、追加适用范围具有参考价值。
- 欧丹
- 关键词: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