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79)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吴灏李曼王晓云叶柏生吴锦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甸
  • 1篇蒸散
  • 1篇蒸散发
  • 1篇蒸渗仪
  • 1篇正构烷烃
  • 1篇生物降解
  • 1篇通量
  • 1篇同位素
  • 1篇土壤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变化
  • 1篇气象
  • 1篇气象因子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北部
  • 1篇青藏高原中部
  • 1篇氢同位素
  • 1篇微生物降解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云南省水利水...

作者

  • 1篇秦甲
  • 1篇吴锦奎
  • 1篇叶柏生
  • 1篇王晓云
  • 1篇李曼
  • 1篇常福宣
  • 1篇吴灏

传媒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草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中部高寒草甸蒸散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9年
蒸散发作为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对于农业、生态和水文具有重要的影响。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上冻土活动层加厚,改变大气和土壤的水热交换过程,为明确唐古拉多年冻土区的蒸散发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变化趋势,依托中国科学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唐古拉站,利用小型称重式蒸渗仪的观测数据分析了2007-2013年蒸散发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7-2013年草地生长季实际蒸散发总量呈现递增的趋势;在草地生长季内,草地生长中期的总蒸散量最大,生长初期的总蒸散量最小,但是日蒸散量则是在生长初期最大,生长后期最小;无降水日,草地的蒸散发主要受到净辐射和气温的影响,降雨日的蒸散发则主要受到净辐射和风速的影响。
王利辉何晓波丁永建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蒸渗仪蒸散发年际变化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观测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涡动相关技术对2009,2010和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观测和分析表明,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征,6月、7月和8月为CO2的强吸收期,4月、5月和10月为CO2的强释放期。计算得到3年的CO2净吸收量分别为134.5,151.3和194.4g CO2/m2,平均吸收量为160.0g CO2/m2,在区域起着碳汇的作用。生长季节,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t ecosystem CO2exchange,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负相关,气温在0~7℃范围内NEE随气温增加线性减小,当温度大于7℃时,NEE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生长季节,NEE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地表长波辐射呈正相关。当地表反射率在0.2左右,NEE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当反射率超过0.3时,NEE接近最大值,并保持稳定。
吴灏叶柏生吴锦奎李曼秦甲王晓云王杰
关键词:高寒草甸气象因子
青藏高原北部土壤正构烷烃氢同位素及物源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正构烷烃及其单体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冻土区表层土壤正构烷烃(C_(21)~C_(33))的生物来源.研究表明:表层土壤中正构烷烃呈双峰型和三峰型的分布特征,表明其具有多个生物来源.长链长正构烷烃(C_(25)~C_(33))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表层土壤中长链长正构烷烃(C_(25)~C_(33))中奇碳数正构烷烃的δD值比偶碳数的整体偏轻,原因可能是两者的生物合成途径不同.对中等链长正构烷烃聚类分析后分为两种类型,类型Ⅰ的中等链长正构烷烃(C_(21)~C_(24))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类型Ⅱ的中等链长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细菌等微生物降解的产物.表层土壤样品(FHS-10、TG2-10和TG3-10)中等链长的正构烷烃δD值最轻,应为δD值偏轻的水源和细菌等微生物降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存林马素萍常福宣何晓波王利辉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正构烷烃表层土壤微生物降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