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07ZQ026-017)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7
相关作者:张泽钧胡锦矗张明春母华强孙宜然更多>>
相关机构:西华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珠海市第二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中华姬鼠
  • 3篇社鼠
  • 3篇头骨
  • 3篇姬鼠
  • 2篇大熊猫
  • 2篇生境
  • 2篇生态习性
  • 2篇体型
  • 2篇体型大小
  • 2篇头骨形态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习性
  • 2篇保护区
  • 1篇地理变异
  • 1篇地理隔离
  • 1篇多样性
  • 1篇熊猫
  • 1篇野生大熊猫
  • 1篇有效性

机构

  • 10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珠海市第二中...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张泽钧
  • 6篇胡锦矗
  • 3篇孙宜然
  • 3篇杨学贵
  • 3篇母华强
  • 3篇张明春
  • 3篇黎运喜
  • 3篇樊智
  • 2篇蒋辉
  • 2篇韦伟
  • 2篇黄小富
  • 1篇袁施彬
  • 1篇肖治术
  • 1篇杨妤
  • 1篇黄艳南
  • 1篇都红圩
  • 1篇聂永刚
  • 1篇黄雁楠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2008年7~8月利用夹日法对位于秦岭山脉中段南坡的佛坪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共设置采集点5个。1248夹日中共捕获小型兽类247只,隶属于3目6科11属20种(另有3只竹鼠和1只鼢鼠系挖洞捕获),总捕获率达19.79%。其中,采集到的小眼姬鼠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属新分布记录。对捕获的20种小型兽类的生态和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佛坪自然保护区5个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在1.8608~3.2509之间,Pielou均匀性指数在0.6776~0.8515之间。利用Whittaker指数分析了各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带和针叶林的相似性指数最低,其余3个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在60%以上。
韦伟张泽钧孙宜然樊智杨妤胡锦矗聂永刚刘新玉刘小兵
关键词:小型兽类多样性佛坪自然保护区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被引量:3
2009年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母华强张泽钧张明春黄小富胡锦矗
关键词:头骨山系地理隔离种群分化
四川与秦岭野生大熊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的差异被引量:7
2012年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现仅分布于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以及凉山等隔离的山系中.本文在前人报道的基础上,对秦岭与四川野生大熊猫从形态、食性、栖息地利用、迁移、发情交配以及产仔育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两地大熊猫在头骨、牙齿以及体色等方面出现了差异,在食性、产仔育幼洞穴利用等诸多生态习性上亦明显不同.分析认为,两地大熊猫在形态以及生态习性上的分化,可能既是局部环境差异以及长期遗传分化综合作用的结果,也体现了大熊猫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反应.在管理措施上,两地大熊猫应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来区别对待.
蒋辉古晓东黄雁楠张泽钧
关键词:大熊猫生态习性
鼠类对薯豆种子命运的影响
2010年
薯豆(Elaeocarpus japonicus Sieblet zucc)是一种在都江堰林区普遍分布的常绿乔木,其果实及种子为众多动物所取食.本实验在原生林、次生林、灌丛、柳杉林4种生境的边缘和内部分别释放2种不同密度的种子,考察鼠类对种子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薯豆种子的命运以原地转移为主;(2)边缘因素、种子密度因素对鼠类捕食作用的影响并不显著;(3)总体上种子在4种生境的中位存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4)4种生境的种子存留数变化以及最终剩余种子数量各不相同.
都红圩张泽钧肖治术
关键词:鼠类生境
Bergmann规律在中华姬鼠和社鼠中有效性的检验被引量:3
2012年
尽管Bergmann规律在许多生物类群中得到了验证,然而其在啮齿动物中的有效性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主要分布于我国姬鼠属(Apodemus)的中华姬鼠(A.draco)以及白腹鼠属(Niviventer)的社鼠(N.confucianus)为模式动物,通过头骨颅基长与纬度、海拔间的相关关系对Bergmann规律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中华姬鼠和社鼠头骨颅基长与纬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与海拔间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Bergmann定律在中华姬鼠和社鼠中并没有广泛适用性.分析认为啮齿动物体型大小的变化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皆可能有所不同.
黄艳南张泽钧樊智蒋辉黎运喜杨学贵
关键词:中华姬鼠社鼠纬度海拔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夏季生境选择的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为揭示影响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夏季空间分布的生态因素,采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于2009年6—8月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两种姬鼠的生境选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姬鼠主要利用坡度平缓,郁闭度、落叶层盖度、乔木胸径和高度较小,灌木、竹子和草本密度适中而草本盖度较大的生境;高山姬鼠频繁出现在海拔较低(1400 m左右)、草本植物较大(平均高度为16—30 cm)的生境中,而中华姬鼠频繁出现在海拔较高(1900 m左右)、草本植物较小(平均高度<15 cm)的生境中。此外,高山姬鼠频繁出现在竹林较矮(平均高度<1 m)、水源距离较近(<50 m)、植被演替阶段较低(小树林)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而中华姬鼠对这4种生态因子无明显的选择性。两种姬鼠在对生境的利用上虽具一定重叠性,但对诸多生境变量选择上的差异表明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海拔、植被演替阶段、郁闭度和草本高度4个生境变量判别函数系数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其他变量,表明高山姬鼠和中华姬鼠在生境上的分割可能主要与这4个变量有关。生境利用模式的不同有助于两种姬鼠同域共存。
黎运喜张泽钧孙宜然谌利民杨学贵胡锦矗
关键词:高山姬鼠中华姬鼠生境选择
大熊猫与小熊猫生态习性的比较:食物、体型大小及系统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大熊猫和小熊猫是食肉目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两个物种,均特化为以竹类为生,在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地同域共存。近年来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远,其在诸多形态特征上的相似乃是长期趋同进化的结果。竹子是一类低营养价值的食物,有丰富的储量及相对稳定的营养组成,保障了两种熊猫的长期续存。由于仍保留着食肉动物消化系统的典型特征,大熊猫、小熊猫对食物的消化利用率极低,两者在一些生态习性(如独栖、无冬眠、巢域普遍重叠及具有活动与休息多次交替的昼夜活动模式等)的相似可能反映了这种特殊食物的影响。此外,大熊猫和小熊猫在食性、昼夜活动节律及微生境利用上的差异与其体型大小及系统发育有关,有利于两者在川西横断山地的同域共存。
黄小富张泽钧
关键词:大熊猫小熊猫生态特性体型大小
秦岭、邛崃山系社鼠头骨形态指标比较及与体型大小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头骨形态的研究是动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统计分析了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头骨的31个形态指标,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检验了秦岭山系雌雄个体体重和体长的差异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发现,不同山系的种群头骨形态指标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Model,GLM)结果表明,因子交互作用仅额骨长、顶间骨长、枕髁外宽、下齿列长4个指标差异显著.同时相关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表明,基长与体长和体重的相关性最高,最能解释或反映体型的大小.本研究发现,尽管不同性别的社鼠的头骨形态和体型大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探讨动物种群或个体的地理变异时,性别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可通过头骨形态中的某个或某些指标间接地反映体型的大小.
杨学贵张泽钧刘新玉马亦生黎运喜韦伟孙宜然樊智胡锦矗
关键词:社鼠头骨形态地理变异两性差异
四川宝兴中国鼩猬的一些生物学资料被引量:1
2011年
对2008年3~11月在四川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获的105只中国鼩猬Neoteracus sinensis进行了解剖,测量和分析了其头骨、体长、部分脏器和胃容物,以提供解剖和测量的生物学数据。结果显示:性比(♀/♂)为1.84,平均胎崽数为5.43只±1.51只;雌雄间头骨量度无显著差异,雄性尾长和后足长明显长于雌性;雄性肝脏重量显著轻于雌性;胃食糜中发现有部分浆果和淀粉类食物,未发现植物的茎叶,主要为肉食性食物。
母华强张泽钧张明春胡锦矗
关键词:身体头骨食性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中华姬鼠及社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肥满度被广泛用于动物生长状况与环境、生存、繁殖等方面的研究。为揭示横断山脉森林环境中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肥满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原因,我们于2008年4~11月对四川省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姬鼠和社鼠肥满度在各年龄组及不同季节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华姬鼠肥满度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显著,其变化趋势为老年组〉成年组〉亚成年组〉幼年组;亚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在各季节间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年组则差异明显,以春季中最高。社鼠肥满度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亚成年组肥满度在各季节间差异显著,在夏秋季中最低,同时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中华姬鼠和社鼠亚成年组、成年组及老年组肥满度与海拔无显著的线性关系。分析认为,中华姬鼠老年组个体可能在应对外界环境方面要强于幼年个体而具有最高的肥满度,成年个体肥满度的季节变化可能受食物资源季节差异和繁殖能量需求的影响;社鼠成年及老年个体能通过相应的季节性调节维持肥满度的稳定,而亚成年个体在调节方面较弱,故其肥满度在夏秋季最低。
母华强袁施彬张泽钧张明春胡锦矗
关键词:中华姬鼠社鼠肥满度年龄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