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416)
- 作品数:6 被引量:125H指数:5
- 相关作者:雷腊梅彭亮胡韧韩博平黄享辉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温度、光照强度及硝酸盐对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N8)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4年
- 以从南亚热带水库中分离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N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光照强度(6.6、12.4、21.5、30.7、62.9、106.4μmol/(m2·s))和硝态氮浓度(0.5、1、2、4、8、16、32、64、128mg/L)下拟柱孢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16~32℃)内拟柱孢藻能够正常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4—28℃,在28℃条件下,具有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189d^-1;当温度为12℃时,拟柱孢藻叶绿素a浓度一直降低,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16~32℃).在6.6~106.4μmol/(m2·s)光照强度范围内,拟柱孢藻均呈指数增长趋势,最适光照强度为30.7μmol/(m2·s),其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为0.156d^-1;高光照强度(62.9~106.4μmol/(m2·s))下拟柱孢藻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大于低光照强度(6.6—12.4μmol/(m2·s))处理组.拟柱孢藻开始指数增长的最低硝态氮浓度为4mg/L;硝态氮浓度为8mg/L时,拟柱孢藻达到最大比生长速率(O.155d。);当硝态氮浓度高于16ms/L时比生长速率增加不显著.高硝态氮浓度组(16~128ms/L)拟柱孢藻的叶绿素a浓度和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低硝态氮浓度组(0.5—2mg/L).研究结果说明拟柱孢藻对温度、光照和氮源均有较宽的生态位,有利于在较大空间尺度上进行扩散.
- 于婷戴景峻雷腊梅彭亮
- 关键词:比生长速率温度光照强度硝酸盐
- 海南省典型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结构特征与水质评价被引量:38
- 2013年
- 为了解海南省主要供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06年12月、2007年5月、2011年8月和12月对海南省五座典型水库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158种,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共鉴定出26个不同的功能类群,其中优势功能类群有7个,分别是以硅藻为代表种的C和P;以蓝藻为主要代表种的S1和K;以绿藻为主要代表种的J和F;以及以甲藻为主要代表种类的Lo。适应混合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P、S1和F,适应较高营养水平水体环境的功能类群有K、J和C,以及大中型水体中广泛分布的功能类群Lo。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结构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枯水期浮游植物主要以C、P和S1功能类群为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类群Q指数指出赤田水库和松涛水库丰水期为贫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石碌水库全年均处于中营养状态;永庄水库和万宁水库是丰水期为富营养状态,枯水期为中营养状态。
- 高国敬肖利娟林秋奇胡韧雷腊梅
-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群落结构热带
- 微囊藻和拟柱孢藻对亚热带大型枝角类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生长与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拟同形溞(Daphnia similoides)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大型枝角类种类,为了解富营养化对其种群生存的影响,以分离驯化的拟同形溞为对象,通过喂食有毒铜绿微囊藻(Toxic 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无毒铜绿微囊藻(Non-toxic M.aeruginosa FACHB469)和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 N8),探讨不同蓝藻构成的食物对拟同形溞生长和繁殖的影响.3株蓝藻分别与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的生物量按4:0、3:1、2:2、1:3配比,以致蓝藻在食物中的比例分别记为100%、75%、50%、25%,总有机碳浓度控制为1 mg/L.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独喂食小球藻,含3株蓝藻的混合食物均显著抑制拟同形溞的生长和繁殖,表现为拟同形溞的体长增长率、最大体长、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下降,且下降趋势与蓝藻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同浓度下,喂食拟柱孢藻的溞体的存活率、累计产幼量、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均高于两株微囊藻.在3株蓝藻浓度均为100%时,喂食拟柱孢藻的溞体寿命、最大体长、累计产幼数分别为19 d、1.68 mm、2,均高于喂食有毒微囊藻藻的5.8 d、1.20 mm、0和无毒微囊藻的5.8 d、1.19 mm、0.本研究表明,水体中存在铜绿微囊藻和拟柱孢藻会影响拟同形溞的生长繁殖,且微囊藻对拟同形溞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大于拟柱孢藻.
- 黄海塘雷腊梅彭亮韩博平
- 关键词:微囊藻富营养化
- 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产毒特征和I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2013年
- 为了解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产毒特征和I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从广东省供水水库中分离得到28株微囊藻(Microcystisspp.),对它们的产毒特征和15株微囊藻的ITS序列进行了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E的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水库中的微囊藻以产毒藻株占优势,微囊藻毒素的主要类型为MC-RR。广东省15株藻株的ITS序列相似性大于93.2%,在用相邻法(NJ)构建的系统树上,不同形态的种和不同地理区域的藻株没有区分开,产毒和非产毒藻株没有形成独立分支。这说明微囊藻ITS序列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TS序列和mcyE存在没有相关性,表型不能够反映藻株的进化关系。因此,有必要将藻类传统分类方法与分子方法结合起来对蓝藻进行重新分类。
- 李春连辛艳萍韩博平雷腊梅
- 关键词:微囊藻ITS水库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熵权的水库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海南省万宁水库为例被引量:37
- 2014年
-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熵权相结合的新方法,对万宁水库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旨在检验该方法是否能解决传统的基于熵权法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所存在的赋权重复问题.结果表明:2010—2012年,万宁水库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变好趋势;年均水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EHCI)分别为0.534、0.617、0.634,健康状态评级分别为Ⅲ类(中等)、Ⅱ类(较好)、Ⅱ类(较好).该水库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季节性差异,但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从EHCI的整体波动程度来看,其波幅逐渐变小,表明近年来万宁水库的水生态系统趋于相对稳定.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指标赋权对比表明,传统方法中相关性较强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要量、铵态氮4项指标的累计权重为0.382,而新方法中仅为0.179;说明PCA的引入有效解决了赋权重复的问题.营养状态指数与EHCI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PCA与熵权结合的新方法在解决了赋权重复的基础上,很好地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适用于该水库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谢飞顾继光林彰文
- 关键词:熵权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营养状态指数主成分分析
- 南亚热带典型中小型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季节演替特征被引量:43
- 2013年
- 中小型水库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这类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对水库营养水平和生态特征的指示作用,于丰水期(7月)、枯水前期(12月)和枯水后期(次年3月)对东莞市4座中小水库进行采样分析,采用Padisák等的功能类群划分方法对各水库中浮游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显示,从丰水期到枯水前、后期,中营养的石鼓水库优势功能类群主要为对营养盐需求相对较低的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薄甲藻Glenodinium pulvisculus、锥囊藻Dinobryon sp.和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分属B、Y、E和LO功能群);富营养的横岗和水濂山水库中以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为代表的S1功能群常年占据优势;富营养且有机污染较严重的东丫湖水库,优势功能类群以新月藻Closterium sp.、尖尾裸藻Euglena axyuris和栅藻属Scenedesmus等耐污种类为主(分属P、W和J功能群)。水库的营养水平决定了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组成,南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气候特征及用水调度共同作用下引起水库水体稳定性的改变,是促使游植物功能类群季节演替的重要原因。
- 黄享辉胡韧雷腊梅彭亮
- 关键词:功能类群季节演替浮游植物中小型水库南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