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09)

作品数:35 被引量:329H指数:10
相关作者:颉耀文丁文广王学强陈利珍汪桂生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沙漠化
  • 6篇绿洲
  • 5篇气候
  • 5篇气候变化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遥感
  • 3篇绿洲化
  • 3篇黑河流域
  • 2篇遥感解译
  • 2篇灾害
  • 2篇湿地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贫困
  • 2篇小波
  • 2篇历史时期
  • 2篇空间分异
  • 2篇格网
  • 2篇耕地

机构

  • 31篇兰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新疆军区

作者

  • 13篇颉耀文
  • 11篇丁文广
  • 5篇王学强
  • 5篇陈利珍
  • 4篇陈云海
  • 4篇汪桂生
  • 4篇余林
  • 3篇巩杰
  • 3篇李丁
  • 3篇赵晨
  • 2篇米璇
  • 2篇田文婷
  • 2篇花婷
  • 2篇谢余初
  • 2篇史志林
  • 2篇王训明
  • 2篇许端阳
  • 2篇魏银丽
  • 2篇张彩霞
  • 2篇张玲玲

传媒

  • 6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沙漠与绿洲气...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矿山测量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一景观类型时空变化分析方法——以酒泉盆地绿洲化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受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的启发,本文提出了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单一景观类型在研究时段内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又提出累积变化率和时空变化指数模型,用于描述单一景观类型在长时间序列中的空间变化,并以中国西部酒泉盆地1963-2009年间的绿洲化过程为例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①格网化单一景观类型变化率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期初和期末单一景观类型的局部细微变化,包括变化速度和空间分布情况;②累积变化率综合了中间各期数据的影响,可以较好地刻画较长时间序列中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及其空间分布情况;③时空变化指数能够反映单一景观类型的变化模式,进一步描述了变化过程的特点和趋势;④3个模型的综合运用,可对单一景观类型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特征做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和刻画。
马宗义颉耀文余林赵虹高桥钱富
关键词:时间序列酒泉盆地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400年来帕尔默干旱指数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东亚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主要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以及中亚部分地区,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历史时期以来频频发生的干旱事件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利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暖季格点数据(6~8月)和106个树轮年表数据集(源于国际树轮数据库,
花婷王训明张彩霞郎丽丽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干旱指数树轮年表
1975-2014年晋西北地区沙漠化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晋西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生态环境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利用1975年的MSS影像、1985-2014年TM/ETM影像等5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系统研究晋西北地区1975-2014年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趋势,旨在为晋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时期沙漠化面积呈波动变化,过去40 a间,沙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了1 842.63 km2。(2)1975-2005年期间,研究区属于土地利用极缓慢速变化型,2005-2014年间研究区属于土地利用慢速变化型。(3)1975^(-1)985年和1985^(-1)995年,两个时期研究区沙漠化土地的空间变化以稳定型为主,所占比重分别为59.10%、68.61%,199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变化以发展型为主,所占比重为52.23%,而2005-2014年间沙漠化土地变化以逆转型为主,所占比重为54.66%。
丁文广陈利珍李丹璐耿怡颖
关键词:沙漠化
1963-2012年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4年
以1963-2012年的14期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了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典型样本年的绿洲空间分布情况,并将其分解为"增"和"减"两种过程分别进行了分析;利用格网化手段和GIS叠置分析功能,基于绝对累积变化率、相对累积变化率和绝对相对累积变化率的联合使用,对绿洲的时空变化类型进行了划分;利用绝对累积变化率分析了绿洲变化的剧烈程度。研究表明:50 a间除少数几个时期外,额济纳绿洲总体呈扩张趋势,2012年相对于1963年增加了87.05%;额济纳旗绿洲的时空变化可以划分为"增加"、"减少"、"波动"和"稳定"四种类型,其中"波动"变化区占87.2%,是主导性变化类型;绿洲变化剧烈程度的空间差异很大,总体而言,三角洲核心区域的剧烈程度最低,三角洲边缘地区剧烈程度较高,其中尤以东部边缘的农垦区最为明显;额济纳旗绿洲50 a间的变化明显地表现出下游型绿洲深受上中游来水量影响而不稳定的特点。
颉耀文姜海兰王学强马宗义陈云海
关键词:叠置分析额济纳绿洲
甘肃省环境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以甘肃境内42个农村社区的调研数据、统计资料和实证研究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中因子载荷、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索灾害、生态退化与贫困之间的耦合性,并建立了三者之间的耦合模式,据此首次在中国提出了"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为21世纪气候变化背景下实施新型扶贫机制、生态治理和灾害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研究结论表明:"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灾害风险、生态环境退化与经济贫困三者之间具有负向耦合关系,其中,经济贫困是"灾害频发-生态退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只是经济贫困的外在表现和结果。要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及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需要决策部门在生态治理、灾害风险管理及扶贫领域推行"灾害风险管理-生态恢复-生计改善耦合模式",打破垂直管理的部门壁垒,设计跨领域横向合作项目。
丁文广魏银丽王龙魁米璇冶伟峰
关键词:灾害贫困生态环境
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空间分布重建被引量:7
2013年
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3S手段,基于遥感影像解译确定绿洲最大分布范围,结合土壤、海拔、坡度自然条件,合理推断了垦殖绿洲的总体范围.以历史文献、古遗迹、历史地图为基本资料,在开展多次深入细致地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获得对汉代垦殖绿洲进行重建的证据.以这些论据为基础,复原出了垦殖绿洲的空间分布范围并量算出了数量,从而获得了详尽的垦殖绿洲分布情况.重建结果表明:汉代垦殖绿洲在全流域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分布在黑河干流和几条支流的下游;汉代上游和中游绿洲面积小而分散,下游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古居延地区,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面积达到1 755 km^2.黑河流域汉代垦殖绿洲能够得到大规模和全区域的开发是由国家政策、农业技术、丝绸之路、自然环境因素共同促成的.
颉耀文余林汪桂生王学强史志林
关键词:汉代黑河流域
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以市州为基本单元,分析甘肃省1990—2010年的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2000—2010年的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10年甘肃省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整体上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市州老年人口比重差异不断缩小,向着平衡的态势发展;2000—2010年甘肃省空间分异受平均教育年限的影响程度最大,受人口密度及其空间压力的影响最弱,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魏秀梅李丁张超张洁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灰色关联模型主成分分析
甘肃黑河干流中游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5年
黑河干流中游湿地是张掖黑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湿地,是黑河绿洲的生态屏障。近年来湿地退化问题凸显,湿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湿地政策和湿地保护公众参与意识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遥感方法对黑河干流中游的湿地信息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针对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陈云海穆亚超张玲玲颉耀文
关键词:湿地遥感
白龙江流域陇南段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土壤呼吸日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SoilBox-FMS便携式土壤呼吸测量仪对白龙江流域陇南段5种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测量,并就土壤温度及土壤水分对土壤日呼吸速率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的土壤日呼吸速率差异显著,天然草地、灌草地、农林地和林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其中天然草地、灌草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显著性相关,而农林地、林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显著性相关.裸地的土壤日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不具有相关性,其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较平缓.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可以很好地解释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相对于其他生态修复模式,农林地更适合对坡度小于25。的研究区进行生态修复或者前期生态修复.
张洋洋黄政洪苗苗汪霞
关键词:土壤呼吸生态修复泥石流
明代以前黑河流域耕地面积重建被引量:18
2013年
受人类活动变迁影响,黑河流域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产粮基地以及大规模绿洲农业开发最早地区之一,其境内的耕地规模自古至今变化十分频繁。由于文献记载的有限性和疏漏性,目前关于区域内明代以前的耕地面积历史变化情况的分析十分欠缺。本文选择文献较丰富的汉、唐和元代,依据历史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以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两种途径重建了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前者按各时期屯田制度,结合人均垦地面积分别重建民户耕地和军屯占地情况,汇总两类耕地面积进行重建,后者利用人均粮食消耗、耕地单产情况估算人均耕地需求,再结合人口数据重建耕地总量。重建结果表明黑河流域明代以前耕地面积以西汉时期为最大,达(16.30~19.49)万hm2,其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东汉、唐代与元代的面积分别为(9.57~11.80)万hm2,(3.59~3.93)万hm2和3.19万hm2。对比表明两种重建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重建结果具有可靠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研究时期内耕地规模的变化趋势。
汪桂生颉耀文王学强余林史志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耕地面积耕地面积黑河流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