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nycytx-50-G09)
- 作品数:4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林洪曹立民刘晓冬江洁李兆新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水产品中组胺的含量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水产品中组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方法]用高氯酸提取水产品中的组胺,丹磺酰氯衍生后,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组胺在0.5~2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空白样品中组胺添加浓度在50~1 0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1.0%~94.8%,批次内和批次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0%。组胺的检出限为25 mg/kg,定量限为50 m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能够满足水产品中组胺含量的测定要求。
- 邢丽红冷凯良孙伟红李兆新苗钧魁翟毓秀
- 关键词:水产品组胺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
- 动物源性食品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
- 2010年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畜牧业中被普遍应用,但其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限量,都作了很严格的规定,并且该抗生素的检测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笔者对目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检测技术作了综述,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刘晓冬林洪江洁
-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新霉素
- 海产鱼类中异尖线虫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4
- 2010年
- 以3种海鱼(牙鲆、狭鳕、鲱鱼)为样本,针对海产品中主要的致病性寄生虫-异尖线虫,开展了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根据鱼肉消化前后干物质的质量变化设计了胃蛋白酶消化效率的计算方法,并按照鱼肉∶消化液=1∶10(g/mL)的反应比例,分别确定了酶水解鱼肉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1.1,温度为37℃,酶活力为8 U/mL左右;消化后所得的虫体采用多重PCR方法替代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从而初步建立了基于酶水解-多重PCR的异尖线虫的酶消化检测体系。实际样本检测表明,该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用于海产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和伪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的确证性检测。
- 许旭黄维义隋建新林洪鲜均章励建荣曹立民
- 关键词:海产鱼类酶消化多重PCR
- 舌鳎营养风味鱼面加工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以优质鲆鲽鱼——舌鳎为原料,研究了营养风味鱼面的加工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等,确定原料最优配比为:65g面粉,35g鱼糜,1·5g精制加碘盐,3g蛋清,0·25g海藻酸钠。结果表明,研制的舌鳎营养风味鱼面具有营养丰富,口感良好,食用和保藏都较为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范文娅张瑾林洪曹立民
- 关键词:方便食品鱼糜鱼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