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8)

作品数:19 被引量:338H指数:8
相关作者:陈运泰许力生刘超胡才博蔡永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7篇地震
  • 7篇断层
  • 7篇震源
  • 5篇地壳
  • 5篇矩张量
  • 4篇地壳介质
  • 4篇地震活动
  • 4篇断层参数
  • 4篇矩张量解
  • 3篇震源机制
  • 2篇地壳各向异性
  • 2篇地震定位
  • 2篇地震各向异性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地震序列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场
  • 2篇应力降
  • 2篇震源参数
  • 2篇数值模拟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
  • 11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陈运泰
  • 5篇许力生
  • 4篇吴晶
  • 4篇刘超
  • 3篇蔡永恩
  • 3篇胡才博
  • 2篇于湘伟
  • 2篇朱新运
  • 2篇杨智娴
  • 2篇张怀
  • 2篇周一杰
  • 2篇石玉涛
  • 2篇高原
  • 2篇王辉
  • 1篇张海明
  • 1篇李金良
  • 1篇苏金蓉
  • 1篇陈天长
  • 1篇付真
  • 1篇华卫

传媒

  • 9篇地震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均匀应力场下的铲状正断层带位移场和应力场特征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利用新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铲状正断层带在非均匀应力场下错动引起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研究发现:①铲状正断层错动引起的断层面上的最大错距不是发生在地表,而是发生地表下面断层的中部;②地表面最大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都不是发生在地表断层上,而是发生在偏离断层一定距离的地方;③铲状正断层错动会在地表附近产生两个破裂区,一个在地表断层附近,一个在远离断层的上盘地表附近,这两个区与野外观测到的次生正断层区一致;④断层错动的应力降在断层内不是均匀的,最大值也是位于断层中部。
周一杰胡才博蔡永恩
关键词:位移场应力场有限元
基于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分析江苏及邻区构造应力特征被引量:23
2010年
江苏及邻区(116°E~123°E,30°N~36°N)跨中国大陆3个地质构造单元(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华南褶皱系),本文采用江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8年)共10年的观测资料,使用地壳介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取研究区域内共11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背景应力环境并非来自单一的某个一级构造单元,而是受到3个地质构造单元的共同约束.研究区域西南部的应力环境主要受到板桥—南渡断裂、茅山东侧断裂、幕府山焦山断裂共同作用,具有局部构造应力特征.研究区域东南部应力环境空间分布特征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地区主压应力场方向为NW方向,而长江以南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近E-W方向.据此推断,长江以南可能存在近E-W方向的活动构造,长江可能是两个具有不同应力特征活动构造的边界.
吴晶高原石玉涛赵霞李金良
关键词:地震各向异性剪切波分裂偏振方向应力
京津唐地区中小地震重新定位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华北遥测台网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12个台站记录到的1993—2004年发生在首都圈地区3983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首都圈地区的地震震源参数,给出了2809次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经地震重新定位后,P波绝对走时均方根残差由初始的1.2s降为0.3s,定位精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更集中分布在断层带地区,条带状更为清晰.在唐山地区的唐山—大城断裂带,地震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内,两侧的地震比较稀少.从重新定位后的震中分布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带呈现更明显的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的条带状分布,说明这两组方向的断裂最为活跃.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唐山地区的地震震源位置,沿北东方向剖面在深度上呈现明显的3个小震群的特点,震源最大深度为25km.唐山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果的对比性研究表明,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的震源参数的精度高于常规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和双差法.
于湘伟陈运泰张怀
关键词:地震重新定位震源深度地震活动性
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的震源位置与发震时刻被引量:22
2012年
综合运用四川省地震台网与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精确地测定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的震源位置与发震时刻.指出,对汶川地震这样的大地震精准定位,必须克服或尽量减少远台观测对地震精确定位的局限性、地壳介质模型的不完善性以及识别与检测初至波震相的不一致性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反复试验,从上述台网中精心选取了方位分布均匀、具有近震源台站约束、直达P波震相确系由初始破裂辐射出的15个地震台的直达P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出精确度比区域性地震台网常规测定的精确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汶川大地震的定位结果,即:发震时刻(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27:57.59±0.03s;震中位置:31.018°N±0.3km,103.365°E±0.3km;震源深度:15.5km±0.3km.
杨智娴陈运泰苏金蓉陈天长吴朋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定位精准定位震源参数
水库诱发地震与构造地震震源参数特征差异性研究——以龙滩水库为例被引量:47
2012年
首先讨论龙滩库区水库蓄水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发现龙滩水库诱发地震特征十分明显,地震共分5丛呈丛集分布.利用库区架设的24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的数字记录资料,在研究得到龙滩库区非弹性衰减和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精确测定得到了该地区总共1616个ML≥0.1级地震的震源参数,比较了水库诱发地震与构造地震震源参数特征的差异,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龙滩水库地震活动与水库蓄水关系密切,不同蓄水阶段5丛的地震活动状态不同,局部断裂构造发育以及岩石透水性能影响着地震活动对蓄水过程的响应.2)龙滩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矩M0随震级ML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统计关系为LogM0=1.07 ML+10.17.应力降与地震大小之间的关系和Nuttli的板内地震为增加应力降(ISD)模型的结果比较吻合,统计关系为LogΔσ=0.71 ML-2.89.3)龙滩水库地区地震辐射能量和地震视应力均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后者意味着大地震是比小地震更高效率的地震能量辐射体.4)总体上不同丛地震应力降水平存在差异.地震应力降空间分布上与库水深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库水深的区域应力降水平高.5)与同震级的构造地震相比,水库诱发地震的应力降值比前者明显偏低,大约小10倍.这可能是由于水库蓄水造成地下介质孔隙压力增大或者水的润滑作用,从而导致在一个比较低的构造应力情况下发生水库诱发地震.
华卫陈章立郑斯华晏纯清
关键词:震源参数水库诱发地震构造地震应力降龙滩水库
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被引量:45
2010年
本文利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12个台站记录到的1993~2004年发生在首都圈地区3983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资料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京津唐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震源参数.京津唐地区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图像在浅层上很好地反映了地表地质、地形的特征.在平原和凹陷的盆地处呈现P波低速速度异常,而在隆起的山区或基岩出露区显示为P波高速速度异常.在研究区域内震级M≥6.0历史地震和经过重新定位后的震级M_L≥3.0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10 km深度和15 km深度处的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都显示出相似的特点,即:绝大部分的地震的震源位置在P波相对速度扰动图上的投影分布在低、高速异常的交界地带,且偏高速体一侧,只有极少数的地震分布在P波速度异常体内部.
于湘伟陈运泰张怀
关键词:地震活动性横向不均匀性
浙江珊溪水库地震精细定位及构造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珊溪水库地震是近年来发生在少震、弱震的浙江省南部地区的显著地震事件,地震活动表现出分组的间隙性特征,台网定位的地震震中没有显示出分布的优势方向,发震构造不清楚。本研究基于虚波走时方程,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求解获得震源位置及虚波速度初值,之后计算初值走时残差,将走时残差的标准偏差扩大2倍,并据此计算其经度、纬度、深度及虚波速度的最大误差,构造遗传种群,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二次定位,获得地震定位的最终结果。利用该方法,对浙江珊溪水库震群进行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本次震群基本上集中发生在一个近垂直、北西向的断层面内,断层面法向与正北向夹角为46°,与正东向夹角为44°,与垂直向夹角为87°。计算小震综合面解获得的结果与定位结果基本一致。震源深度平均4.7km,最大深度9.5km,最浅1.7km,地震震中沿北西向呈狭窄条带状分布,沿北西向地震震源深度趋势性增大,在条带西北端有大约3.5km的地震不连续空段。利用Borun模型计算的小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震群地震震源参数没有表现出明显有别于构造地震的特征,地震应力降多在0.33MPa左右,平均应力降为0.88MPa,根据应力降空间分布的情况判断,该地震条带西北端地震活动不连续段处于应力降的低值区。
朱新运张帆于俊谊
关键词:水库地震遗传算法断层面应力降
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被引量:5
2009年
2009年3月19日汤加MS7.9地震发生后,我们迅速利用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技术反演了全球地震台网(G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获得了这次地震的破裂过程.随后,收集了更多的资料重新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的主要特征与快速反演结果基本一致.这次地震的震级为M7.8,破裂持续时间约为70s,断层面上主要有3个滑动量较大的区域.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地震应急响应
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快速矩张量解被引量:2
2009年
2009年3月20日2点17分37秒(北京时间),在汤加群岛发生了MS7.9地震.我们利用多年来发展的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
刘超许力生陈运泰
关键词:矩张量解断层参数
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序列的精准定位被引量:10
2011年
1999年11月29日,北京时间12点10分39秒(04:10:39UTC)在我国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发生了一次MS5.4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75年2月4日海城MS7.3地震之后该地区发生的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区域性的辽宁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了这一序列的前震、主震与余震.本文运用该台网的记录资料,用双差法对海城—岫岩地震序列重新定位,得到了该序列事件之间精确的相对位置;然后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IGCEA)与美国南卫理大学(SMU)合作的辽宁海城—岫岩地区地震试验场宽频带地震台网(BSN)记录的、经过精准定位的地震作为近震源观测的"地面实况"(groundtruth,GT)事件进行校正,得到了这一地震序列的既精确又准确的震源参数.由此得出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与1975年海城地震的发震构造海城河—大洋河断裂邻近的康家岭断裂.康家岭断裂的走向与海城河—大洋河断裂走向一致,均为WNW--ESE方向.它们都是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近ENE--WSW向、几乎水平的压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断裂.1999年海城—岫岩地震是在海城河—大洋河断裂的影响带动下,邻近的、与其走向一致的康家岭断裂活动的结果.
杨智娴Brian W Stump陈运泰Robert B HerrmannRongmao ZhouChris T Hayward
关键词:双差地震定位法地震序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