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901)

作品数:10 被引量:93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建华李勤凡耿果霞宋毓民余永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甘孜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苦马豆
  • 9篇苦马豆素
  • 5篇内生真菌
  • 4篇疯草
  • 3篇降解
  • 3篇SW
  • 2篇生物降解
  • 2篇棘豆
  • 2篇降解菌
  • 1篇单胞菌
  • 1篇有毒植物
  • 1篇真菌培养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 1篇生态分布
  • 1篇嗜麦芽寡养单...
  • 1篇碳氮
  • 1篇碳氮比
  • 1篇培养基
  • 1篇亲水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临沂市动植物...
  • 1篇甘孜州畜牧业...

作者

  • 9篇王建华
  • 6篇李勤凡
  • 6篇耿果霞
  • 5篇王妍
  • 4篇余永涛
  • 4篇宋毓民
  • 3篇荆新堂
  • 3篇李海利
  • 3篇郭伟
  • 3篇孔祥雅
  • 2篇杨国栋
  • 2篇任杰
  • 2篇胡延春
  • 1篇崔忠华
  • 1篇王爱华
  • 1篇杨凯
  • 1篇张志敏
  • 1篇李金成
  • 1篇赵清梅
  • 1篇梁洁

传媒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W-BSA偶联率对小鼠免疫原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合成苦马豆素人工抗原(SW-BSA)的不同偶联率对小鼠免疫原性的影响,筛选合成SW-BSA的最佳偶联率。【方法】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和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别以20∶1,30∶1,40∶1和50∶1的比例化学合成4种SW-BSA(分别为AgA、AgB、AgC和AgD),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SW与BSA的偶联率;分别用AgA、AgB、AgC和AgD免疫小鼠,免疫3次后,间接ELISA试验检测血清效价。【结果】合成的4种SW-BSA的偶联率分别为14.7,20.2,25.3和32.6;AgA、AgB、AgC和AgD各组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分别为214,>215,215和213,4种SW-BSA均能刺激小鼠产生高效价抗体,其中AgB组的抗体效价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gA组和Ag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4种不同偶联率的SW-BSA对小鼠均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中以偶联率为20.2的SW-BSA(AgB)的免疫原性最高。
宋毓民王爱华王建华唐金宁赵兴华余永涛李海利耿果霞
关键词:化学合成免疫原性
埃里格孢菌FEL3产SW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埃里格孢菌(Undifilim oxytropis)FEL3产苦马豆素(SW)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乳糖、燕麦片、可溶性淀粉)、氮源(豆粉、酵母膏、牛肉膏、蛋白胨、硝酸钠、氯化铵、硫酸铵)、无机盐(MgSO4.7H2O,FeSO4.H2O,ZnSO4.H2O,CaCl2.2H2O,CuSO4.5H2O,KH2PO4)、初始pH(4.5,5.0,5.5,6.0,6.5,7.0,7.5)和接种量(体积分数2%,4%,6%,8%,10%)培养条件下,将埃里格孢菌FEL3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5 d后,测定菌丝湿、干质量浓度和菌液中SW浓度,选择最佳培养条件。【结果】当碳源为燕麦片、氮源为豆粉、无机盐为CuSO4.5H2O、培养基初始pH为6.57.0、接种量为体积分数8%时,埃里格孢菌FEL3菌丝湿、干质量浓度和菌液中SW浓度均较高。【结论】得到了埃里格孢菌FEL3产SW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用埃里格孢菌FEL3大量生产SW奠定了基础。
郭伟李勤凡孔祥雅任杰荆新堂
关键词:苦马豆素
节杆菌HW08降解SW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筛选降解疯革中苦马豆素(SW)的相关基因,为构建降解SW基因工程菌奠定基础.方法:经BamHI不完全酶切构建基因组文库,以SW为惟一碳源进行培养,用薄层色谱和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基因组文库降解SW效果;取培养液稀释后...
胡延春王妍杨国栋王建华
关键词:苦马豆素生物降解
文献传递
产萱草根素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讨萱草(Hemerocallis)根中是否存在产生萱草根素的内生真菌,从北萱草(H.esculenta)根中分离得到4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培养20d后收集菌丝,应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菌丝提取液中的萱草根素,筛选可产生萱草根素的内生真菌。结果表明:菌株XC-1A为产萱草根素内生真菌,含量达359.88μg·g-1,根据形态学观察和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XC-1A为Zalerion varium。北萱草中存在可产生萱草根素的内生真菌。
梁洁杨凯李勤凡姜振国孔祥雅杨国栋金意敏
关键词:萱草根素内生真菌
苦马豆素降解菌HW 08的分离鉴定
(目的 )本研究旨在筛选苦马豆素(SW)降解菌,为有效防治动物疯草中毒病奠定基础.(方法 )采集埋有黄花棘豆的土壤,加入到以SW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MSM)中连续培养,分离纯化存活菌,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
王妍胡延春杨国栋耿果霞王建华
关键词:苦马豆素降解菌
文献传递
西藏3种疯草中合成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鉴定被引量:47
2009年
【目的】从西藏毛瓣棘豆、冰川棘豆、茎直黄芪中分离内生真菌。【方法】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内生真菌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筛选可生成SW的内生真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真菌的ITS序列和IGS序列进行扩增,并根据ITS序列信息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其种属分类;对IGS序列进行限制性酶切,并分析酶切产物。【结果】从3种疯草中分离到可以产生SW的4株内生真菌,各菌的形态、ITS序列的同源性与埃里格孢属真菌较为接近,系统发育分析表明4株真菌均为棘豆埃里格孢菌。ITS序列和IG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的分析表明,4株真菌遗传距离较近,但仍存在种间变异,可能为棘豆埃里格孢菌的不同亚种。【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探讨内生真菌合成SW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为动物疯草中毒病的防除和疯草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余永涛王建华王妍宋毓民耿果霞李勤凡
关键词:疯草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疯草内生真菌FEL3生产SW培养基的最佳碳氮比优化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碳氮比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内生真菌FEL3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最佳碳源和氮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蔗糖和蛋白胨分别是理想的碳源和氮源;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液体培养基中蔗糖和蛋白胨的比率对内生真菌FEL3产SW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当蔗糖为1.47 g.L-1,蛋白胨为0.29 g.L-1时,SW浓度达到最大值6.71×10-4mol.L-1。试验结果将为利用疯草内生真菌FEL3批量生产SW提供技术支持。
郭伟李勤凡孔祥雅任杰荆新堂
关键词:苦马豆素碳氮比
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检测
2014年
【目的】建立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小花棘豆、毛瓣棘豆、黄花棘豆、甘肃棘豆、冰川棘豆等5种疯草为样品,经纯乙醇索氏提取和SPE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X-Bredge HILIC色谱柱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对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种类及质量浓度、缓冲盐浓度和柱温等条件进行优化,检测苦马豆素含量并用质谱检测法进行验证。【结果】苦马豆素与疯草中的其他成分在异丙醇-2mmol/L乙酸铵(体积比为52∶48)流动相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地分离;苦马豆素在10~100μg/mL的质量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检出限(LOD)(信噪比=3)为6μg/mL,定量限(LOQ)(信噪比=10)为20μg/mL,加标回收率在80%~100%。【结论】建立的固相萃取-亲水作用色谱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可替代传统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净化-衍生化法用于疯草中苦马豆素的测定。
李金成杨国栋王研康丹菊李艳红耿果霞王建华
关键词:固相萃取疯草苦马豆素
苦马豆素降解菌YLZZ-2的降解特性与条件优化被引量:6
2010年
YLZZ-2是一种具有降解苦马豆素活性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其降解能力的培养基初始pH值、温度、底物浓度和摇床转速等4个因素进行优化,以对YLZZ-2的降解特性进行初步了解。结果表明:YLZZ-2菌在pH 7.0,温度30℃,SW添加浓度5%,转速160 r.min-1时具有最佳降解SW能力。抗性检测表明,该菌具有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双重抗性,质粒消除后抗性消失,降解性也丧失,说明YLZZ-2菌降解SW的功能与质粒相关。
王妍胡延春余永涛宋毓民李海利耿果霞王建华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苦马豆素生物降解降解质粒
甘肃棘豆中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9
2009年
【目的】确定甘肃棘豆中是否存在产生苦马豆素(SW)的内生真菌。【方法】对甘肃棘豆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应用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甲基化--αD-甘露糖苷内标法分别对菌丝中SW进行检测,筛选可生成SW的疯草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5.8S 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种属分类。【结果】筛选出1种可以产生SW的甘肃棘豆内生真菌FEL3,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得其菌丝中SW含量为400.52μg/g。根据形态学、5.8S 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和文献报道,确定FEL3为埃里格孢属真菌。【结论】甘肃棘豆中存在生成SW的内生真菌Embellisiasp.FEL3。
余永涛王建华赵清梅李海利宋毓民王妍张志敏崔忠华耿果霞李勤凡
关键词: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内生真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