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815140150100003)

作品数:13 被引量:83H指数:7
相关作者:杨期和刘惠娜杨和生赖万年刘德良更多>>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群落
  • 3篇尾矿
  • 2篇幼苗
  • 2篇土壤
  • 2篇铅锌尾矿
  • 2篇群落特征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尾矿区
  • 2篇污染
  • 2篇煤矿
  • 2篇煤矿区
  • 2篇接种
  • 2篇菌根
  • 2篇客家
  • 2篇丛枝菌根
  • 1篇毒害
  • 1篇多样性
  • 1篇研究方法

机构

  • 13篇嘉应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3篇杨期和
  • 7篇刘惠娜
  • 6篇杨和生
  • 5篇赖万年
  • 5篇刘德良
  • 3篇况伟
  • 2篇李姣清
  • 2篇涂常青
  • 1篇廖富林
  • 1篇叶万辉
  • 1篇刁俊明
  • 1篇曾宪录
  • 1篇钟福生
  • 1篇王开峰
  • 1篇肖迪
  • 1篇李清华
  • 1篇何彦君
  • 1篇陈美凤
  • 1篇林勤裕
  • 1篇蔡碧佳

传媒

  • 5篇嘉应学院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梅州客家村落风水林的群落特征初探和价值浅析被引量:14
2012年
对梅州客家风水林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了其物种组成及层次结构,浅析了景观、生态、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结果表明,这些风水林具有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分层现象明显、层次清晰、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通过对客家风水林的营造模式、传统保护方法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新时代乡村环境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
杨期和杨和生赖万年刘惠娜刘德良
关键词:群落客家
煤矸石废弃地中胜红蓟的重金属富集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粤东明山煤矿煤矸石粉与当地山林的普通黄土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为Mn>Zn>Cu>Cd。在这些土壤中进行为期3个月(7、8、9月份)的胜红蓟栽培实验,然后测定植株重金属含量,其地下部分4种重金属含量排序与土壤一致,但地上部分Cu、Cd两者含量相差甚小,7月时Cu含量甚至低于Cd。胜红蓟(Ageratumconyzoides)对4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从大至小分别为Cd、Mn、Zn、Cu,且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3,对Cd显示出较强的富集作用。对Zn、Mn的转移能力较强,转移系数多大于1,对Cd的转移系数接近于1或大于1,但Cu均小于1。在煤矸石粉比例较低的土壤中,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较大。Zn、Cu、Mn 3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在煤矸石比例较低的土壤中随生长期延长而升高,在比例较高的土壤中,地上部分的富集系数仍随生长期延长而上升,但地下部分8月至9月反而会有所下降。转移系数在不同月份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胜红蓟虽然并非这些元素的超富集植物,但对于尾矿土壤中Cd、Zn、Mn污染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适应性强、生长快、总体生物量大,可选作矿区土壤的修复植物。
杨期和何彦君李姣清刘惠娜涂常青刘德良叶万辉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煤矸石超富集植物胜红蓟植物修复
平远稀土尾矿区植被恢复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闲置时间和人为干扰的程度,将粤东平远稀土尾矿区分为3个亚区:Ⅰ区,闲置约10年,迄今未采取任何人为措施进行修复;Ⅱ区,闲置约10年,当地居民采用厩肥对土壤进行改良;Ⅲ区,闲置时间25~30年,15年前开始种植香根草和马尾松进行人工恢复。对其上植被进行调查发现,Ⅰ区的盖度5%~8%,且物种数只有3种,生活型仅草本1种;Ⅱ区盖度约57%~68%,植物种数为25,生活型有草本、亚灌木和灌木3种,Ⅱ区又可分成不同的草本植物群落;Ⅲ区盖度最大、为86%,植物种数为12,生活型有草本和乔木两种。尾矿土壤中添加厩肥后,土壤肥力和含水量提高,较适合于植物定居,其多样性显著增加。马尾松、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蜈蚣草、乌毛蕨等蕨类植物对尾矿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粤东稀土尾矿区早期建立马尾松、豆类植物、香根草等禾本科植物和芒萁等蕨类植物的群落是加快其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
杨期和林勤裕赖万年杨和生况伟
关键词:植被马尾松
粤东地区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研究闽粤赣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客家风水林群落特征,为对风水林的保护利用、当地植被的恢复和生态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设置样方,调查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内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特征,测定其物种多样性指标。【结果】石寨村风水林共有植物58种,隶属35个科49个属,以山茶科、壳斗科、莎草科、桃金娘科、茜草科植物占优势,层次清晰,垂直分层现象明显,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明显,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较高。【结论】粤东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风水林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是目前粤东区保存较完好的自然林,具有典型的地带特色。
杨期和陈美凤赖万年杨和生况伟
关键词:风水林群落特征多样性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及其适应性被引量:13
2013年
种子传播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株到达适宜生境萌发成苗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传播方式有主动传播、被动传播,后者有风力传播、水力传播、动物传播、人类活动传播.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的生境有与此相适应的种子传播方式,种子的形态结构特点常与其传播方式相适应.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传播种子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这对维持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期和杨和生刘惠娜
关键词:种子适应性群落
土壤Cd污染的生物修复被引量:3
2014年
Cd污染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总结了土壤中Cd的分布特性、污染状况、存在状态及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分析了土壤Cd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状况,重点评述了Cd污染的植物修复原理、类型与技术及其进展,并结合我国土壤Cd的污染特点和部分研究结果,提出今后的研究目标和方向.
杨期和赖万年杨和生况伟
关键词:CD污染土壤毒害生物修复
平远县东石镇铁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尾矿利用
2012年
根据平远县东石镇公路沿线铁矿矿区的环境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铁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尾矿利用建议,为生态恢复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刘文辉姚苑玲刘惠娜杨期和
关键词:铁尾矿生态恢复
接种丛枝菌根对鬼针草吸收煤矿区土壤重金属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广东梅州明山煤矿尾矿区土著先锋植物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黄土与煤矸石基质配比条件下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GC BJ09)(A1)、摩西球囊霉(G.mosseae BGC NM01A)(A2)、摩西球囊霉(G.mosseae BGC HEB07B)(A3)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 BGC GD01C)(A4)这4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从宿主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孢子密度、根系活力来看,A4是最适合鬼针草的菌种。与对照(4种菌剂混合后灭菌)相比,A1可显著促进地上部Cd吸收;4种菌根对Cu和Mn的吸收-排斥效应均不显著,但接种A3对地下部Cu和Mn以及接种A4对地下部Mn的移除量显著增加;接种4种菌根处理的Ni移除量均显著增加。接种菌根且覆土少(2 cm厚黄土覆于9 cm厚煤矸石上)的处理植株生物量均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7 cm厚黄土覆于4 cm厚煤矸石上)的处理,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的潜力,极大地节约复垦费用。
刘德良杨期和
关键词:鬼针草丛枝菌根煤矿重金属
煤矿区先锋植物猪屎豆接种丛枝菌根的效应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以煤矿尾矿区土著先锋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为研究对象,开展了3种基质配比、4种丛枝菌根接种后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从宿主生物量、菌根侵染率及侵染强度、50g干土中的孢子数、根系活力看,A4菌根是最适合梅州明山矿区先锋植物猪屎豆的优势菌种,菌剂与基质优势组合是A4B1;(2)不同菌种、植株及地上部/地下部对镉、锌、铜、镍、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排斥效应是不同的。从镉元素看,与对照A5相比,A1、A3、A4菌根促进或抑制对镉吸收-排斥效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这3种菌根结合猪屎豆可作为明山废矿区镉污染丛枝菌根-植物联合修复的优势菌种;4种菌根对促进或阻止铜、锰吸收-排斥效应均不显著;(3)覆土少的(覆2cm厚黄土于9cm厚煤矸石上)相应高于不接种且覆土厚(覆7cm厚黄土于4cm厚煤矸石上)的,说明接种菌根具有抵消由于覆土少而导致的植株生物量降低的潜力,极大地节约了复垦费用,综合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刘德良王开峰杨期和
关键词:猪屎豆丛枝菌根煤矿
粤东铅锌尾矿区3种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在植被调查和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基础上,分析粤东铅锌尾矿区优势植物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之间的相关性,为污染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指导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采用常规实验方法对广东梅县丙村铅锌尾矿废弃地的3种优势植物根系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以及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与非根际土壤和非污染土壤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该尾矿土壤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国家土壤质量标准值,在三级污染以上。在污染区生长的类芦、黄荆、盐肤木3种优势植物,很可能由于其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不同,导致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同。(2)污染区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碱解N、速效K含量、pH值低于非污染区,但速效P含量要高;在非污染区,根际土壤的碱解N与速效钾含量在3种植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污染区,类芦的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黄荆和盐肤木,黄荆的速效K含量低于类芦和盐肤木。在污染区,3种植物的根际土壤速效P含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但在非污染区反而要低。在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类芦的根际土壤pH值均高于黄荆和盐肤,且高于非根际土壤。(3)在非污染区,3种植物的根际土壤及非根际土壤中,均是放线菌最多,细菌次之,真菌最少;类芦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在污染区,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盐肤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4)绝大多数情况下,无论是污染区还是非污染区,3种植物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污染区3种植物的根际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均高于非污染区。(5)由于受植物种类、研究地域、污染性质(单一污染或复合污染)及程度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养分(碱解N、速效K、速效P)、土壤酶活性之间呈现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
杨期和刘惠娜李清华李姣清涂常青
关键词:铅锌尾矿微生物土壤酶土壤养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