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1212) 作品数:7 被引量:27 H指数:4 相关作者: 朱岱寅 吴迪 韦北余 段化军 云涛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航空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一种基于动目标聚焦的SAR-GMTI方法 被引量:2 2016年 由于输入信杂噪比(Signal to Clutter Noise Ratio,SCNR)较低,杂波抑制后超高频(Ultra-High Frequency,UHF)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图像中剩余静止目标杂波导致系统虚警概率较高。该文提出一种动目标筛选方法,能够判断恒虚警概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器检测到的目标是否为动目标。提出一种动目标原始数据恢复方法,能够从整幅SAR图像中恢复任意孤立点的多普勒相位历史。采用距离多普勒处理对恢复的数据成像,然后采用方位自聚焦处理对所成子图像进行重新聚焦。如果子图像中目标为静止目标,则聚焦前后子图像不变,否则图像被重新聚集。通过检测图像的变化可以排除虚假动目标。仿真及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韦北余 朱岱寅 吴迪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动目标指示 高分辨率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6年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有效的地球遥感技术,对观测区域进行全天时、全天候的高分辨率大范围成像,在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和地质测绘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雷达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人们期望能够获取更多的目标特性,传统的单极化SAR已经难以满足越来越多元化的实际应用需求。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PolSAR)基于多个极化通道获取目标不同极化状态下的散射特性丰富了SAR图像的信息量,拓展了SAR的应用领域。从极化数据中准确地解译目标的物理特性是PolSAR应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对PolSAR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极化目标分解算法,给出了高分辨率PolSAR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朱岱寅 杨鸣冬 宋伟 叶少华关键词: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成像 散射机理 散射模型 基于自聚焦的变门限SAR/GMTI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2 2017年 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合成孔径时间长导致动目标散焦严重、信杂噪比(Signal clutter noise ratio,SCNR)降低,增加了对动目标的检测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聚焦的变门限SAR/(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动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距离相位误差和方位相位误差之间存在的固定关系实现对动目标的两维相位误差的估计与补偿,达到提高SCNR的目的。通过两级不同门限的恒虚警率(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分别实现动目标检测和排除虚警。实测数据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动目标,降低虚警概率。 陈格格 朱岱寅 吴迪 毛新华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地面动目标指示 自聚焦 恒虚警检测 基于压缩感知的条带SAR缺失数据恢复成像方法 被引量:4 2016年 针对条带模式合成孔径雷达回波缺失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缩感知恢复缺失数据并成像的方法。将条带数据分块为多个子孔径数据,对子孔径利用压缩感知恢复缺失数据并拼接得到条带数据,缩短了整个数据的恢复时间,推导了压缩感知处理的基矩阵和测量矩阵。运用最大似然估计的特征向量方法(eigenvector method for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EMMLE)实现了子孔径缺失数据的自聚焦,满足了压缩感知对图像的稀疏要求。利用压缩感知恢复完整的相位误差信号,解决了子孔径补偿相位误差数据的拼接问题。最后通过对恢复的雷达回波数据成像并自聚焦校正了距离徙动,得到了聚焦良好的完整图像,提高了缺失数据的成像质量。 段化军 朱岱寅 李勇 吴迪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压缩感知 数据恢复 基于图像序列的VideoSAR动目标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2016年 VideoSAR成像时,运动目标发生散焦和移位,但在其真实位置留下阴影,且阴影在VideoSAR的图像序列中发生运动。根据运动目标的这个特征,提出了一种在VideoSAR图像序列中检测运动目标的方法,通过检测运动的阴影来检测运动目标。该方法主要分为背景补偿和背景分割两部分。首先,将段内的图像用SIFT+RANSAC算法进行配准,使得图像序列的背景对齐;然后,用单高斯模型对图像序列进行统计,得到该段图像序列的背景模型,将背景与当前图像差分后并二值化,得到前景的二值图;最后,对二值图进行形态学处理,即可提取出运动目标的阴影。该方法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VideoSAR图像进行了验证,具有良好的检测结果。 聊蕾 左潇丽 云涛 朱岱寅关键词:动目标检测 图像配准 基于杂波对消-自聚焦的多通道SAR-GMTI 被引量:4 2015年 对超高频(UHF)波段多通道合成孔径雷达(SAR)动目标检测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长相干积累时间导致动目标在方位向散焦严重的问题。采用分块自聚焦技术对多通道SAR地面移动目标指示(GMTI)系统自适应杂波抑制后的SAR图像进行处理,改善杂波抑制后的SAR图像中动目标的聚焦情况,增强动目标与周围剩余杂波的对比度,进而提高恒虚警率(CFAR)检测的性能。与传统杂波抑制后直接进行CFAR检测方法相比较,该方法降低了检测虚警概率。实测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动目标的信杂比明显提高,动目标方位向聚焦成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韦北余 朱岱寅 吴迪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自聚焦 恒虚警率检测 杂波抑制 去斜率信号的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的FPGA实现 2016年 针对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处理需求,传统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实现方式由于性能、功耗以及可靠性等原因,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聚束SAR极坐标格式(PFA)算法,主要用于处理去斜率信号。该设计中采用两次Chirp-Scaling操作代替复杂的二维插值过程,提高了算法效率。由于雷达成像算法处理时常分为距离向、方位向分步实现,该次设计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在处理时间无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极大的减少了FPGA的资源使用。该设计采用Xilinx公司KC705开发板进行验证,经测试当系统时钟频率工作在200 MHz时,处理单精度浮点8 192×8 192像素点SAR图像的时间约为8 s。 丁勇 朱岱寅 段化军 石佳宁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极坐标格式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