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10B031600093)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廖旺军宾建平王妮娜郑大勇谢剑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微泡
  • 2篇靶向
  • 2篇靶向微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选择素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肿瘤
  • 1篇肿瘤相关
  • 1篇肿瘤相关基因
  • 1篇黏附分子
  • 1篇胃癌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株
  • 1篇相关基因
  • 1篇基因
  • 1篇基因芯片
  • 1篇多肽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廖旺军
  • 2篇宾建平
  • 1篇李美瑜
  • 1篇左强
  • 1篇赵元平
  • 1篇赵宗磊
  • 1篇李莹
  • 1篇吴爵非
  • 1篇刘俭
  • 1篇李军华
  • 1篇滕中华
  • 1篇胡广全
  • 1篇肖云彬
  • 1篇谢剑明
  • 1篇郑大勇
  • 1篇王秀君
  • 1篇杨莉
  • 1篇王妮娜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环RGD多肽靶向微泡用于动脉血栓成像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构建环RGD(Arg-Gly-Asp)多肽靶向微泡,评价其在高剪切应力下对体外和体内富血小板血栓的黏附效果。方法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桥接法制备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Mb-cRGD)及同型对照微泡(Mb-CON),在平行板流动腔中测定二者靶向结合血小板的能力以及解离情况,在琼脂糖流动腔模型中观察二者对大鼠腹主动脉富血小板血栓的靶向显影效果。结果两种微泡粒径和浓度相近(P均>0.05);在3.60dyn/cm2剪切应力下,Mb-cRGD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CON(P<0.05);采用封闭抗体cRGDfV封闭GPⅡb/Ⅲa后,两种微泡均不能与之有效黏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RGD与GPⅡb/Ⅲa半数解离和完全解离所需剪切应力明显高于Mb-CON(P均<0.05);对体外及体内的富血小板血栓行超声检查,可见Mb-cRGD较Mb-CON对血栓显影更清晰(P均<0.05)。结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黏附富血小板血栓牢固而持久,可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分子探针用于动脉血栓成像。
赵元平胡广全滕中华刘莹赵宗磊吴爵非廖旺军宾建平刘俭
关键词:微泡血栓形成
携sialyl Lewis^X靶向微泡与P-选择素Fc段黏附特征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携sialylLewisX靶向超声微泡(MB-SLex)与P-选择素Fc段(PSFc)的结合和解离特征,并与携抗ICAM-1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ICAM)比较。材料与方法构建MB-SLex、MB-ICAM与携同型抗体IgG1微泡(MB-C)后,应用平行板流动腔装置,在结合实验中观测MB-Slex、MB-ICAM及MB-C通过小鼠PSFc、小鼠ICAM-1抗原包被培养皿时,在低剪切应力(0.5dyn/cm2)、高剪切应力(4.0dyn/cm2)和不同时间点各种微泡的结合数量、滚动数量,以及在解离实验中各测定种微泡达到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结果在0.5dyn/cm2剪切应力下,MB-Slex和PSFc每分钟微泡的结合数量(结合率)与MB-ICAM和ICAM-I抗原的结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0dyn/cm2剪切应力下MB-Slex的结合率明显大于MB-ICAM(P<0.05)。结合实验可见MB-Slex每分钟微泡的滚动数量无论在0.5dyn/cm2还是4.0dyn/cm2均明显大于MB-ICAM(P<0.05)。而MB-C与PSFc及ICAM-1抗原均未见明显结合,亦未见明显MB-C滚动现象。MB-Slex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小于MB-ICAM(P<0.05)。结论 MB-SLex能与PSFc在高剪切应力下结合,应用sialylLewisX为靶向诱导分子可能构建出在高速血流下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分子特异结合的靶向超声微泡。
李莹王秀君李军华杨莉李美瑜肖云彬廖旺军宾建平
关键词: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
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基因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构建含有全长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ACC1)的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胃癌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系,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MACC1基因与差异基因之间可能的调节机制或信号通路。方法以人胚肾293FT细胞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全长MACC1 cDNA序列,将目的基因序列克隆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pBaBb-puro表达载体,建立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测序并转染293FT细胞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判断是否构建成功。构建成功后的pBaBb-puro-MACC1表达载体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的MACC1基因表达,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转染MACC1基因后胃癌细胞株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探讨研究。结果成功扩增全长MACC1cDNA,经测序鉴定序列完全正确;转染293FT细胞可见清晰的绿色荧光表达。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能够稳定表达MACC1。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发现上调基因33个,下调基因24个,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涉及多个方面。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全长MACC1cDNA的表达载体系统,建立了稳定表达MACC1的BGC-823/pBaBb-puro-MACC1细胞,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分析发现MACC1可能引起胃癌细胞株BGC-823基因表达谱中一些非常重要的分子的改变,为MACC1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妮娜谢剑明郑大勇左强廖旺军
关键词:MACC1基因芯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