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BA518A03)

作品数:12 被引量:241H指数:9
相关作者:曹致中马晖玲张咏梅卢欣石晏石娟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苜蓿
  • 3篇豆科
  • 3篇豆科牧草
  • 3篇牧草
  • 2篇鹰嘴紫云英
  • 2篇皂苷
  • 2篇紫花
  • 2篇紫花苜蓿
  • 2篇紫云英
  • 2篇总黄酮
  • 2篇总皂苷
  • 2篇小冠花
  • 2篇黄酮
  • 2篇红豆草
  • 2篇百脉根
  • 1篇养分
  • 1篇优势农产品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原生质

机构

  • 11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川大光耀...

作者

  • 10篇曹致中
  • 3篇马晖玲
  • 3篇张咏梅
  • 2篇卢欣石
  • 2篇沈静
  • 2篇贾蕴琪
  • 2篇晏石娟
  • 1篇刘长仲
  • 1篇郭艳丽
  • 1篇贺春贵
  • 1篇侯向阳
  • 1篇周淑荣
  • 1篇王森山
  • 1篇葛军
  • 1篇郝正里
  • 1篇孙涛
  • 1篇郝志强
  • 1篇吴劲锋
  • 1篇李发弟
  • 1篇魏臻武

传媒

  • 4篇草业科学
  • 3篇草原与草坪
  • 2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花苜蓿不同栽培品种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66
2004年
离体培养条件下对紫花苜蓿地方栽培品种———陇东苜蓿、和田苜蓿、准格尔苜蓿以及引进品种Rambler苜蓿植株不同部位的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苜蓿品种、外植体、外源激素种类及其浓度等因素均影响着植株的再生。陇东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和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可达91.04%和63.75%;和田苜蓿下胚轴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2.05%,体细胞胚形成率最高为56.82%。这2个品种在紫花苜蓿的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中是较理想的试验材料;紫花苜蓿下胚轴是理想的受体材料。苜蓿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细胞胚的形成以2.0mg/L2,4 D处理2周为最佳;在2.0mg/L2,4 D+0.5~2.0mg/L6 BA的作用下,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以及进一步发育的趋势较强。对体细胞胚的发育和幼苗的形成则以2.0mg/L6 BA+0.5mg/LNAA的激素组合进行处理。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mg/LIBA+1%蔗糖+0.7%琼脂。
马晖玲卢欣石曹致中葛军
关键词:紫花苜蓿栽培品种愈伤组织体细胞胚植株再生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被引量:11
2004年
探讨了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 ,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并拓宽了生态农业的概念。提出生态农业应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包括大经济区的孕育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等。
侯向阳郝志强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化农业经济发展大经济区优势农产品
4种豆科牧草总黄酮含量变化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对波长、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检测。并且利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对鹰嘴紫云英、红豆草、百脉根和小冠花4种豆科牧草的总黄酮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在20-40 min,吸光度较为稳定。这4种牧草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且茎、叶、花、全株总黄酮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整个生育时期,总黄酮含量均为叶高于茎。在分枝、孕蕾、初花、盛花和结荚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小冠花和百脉根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相近,随植株生长而不断升高,在盛花期达到最高。鹰嘴紫云英的总黄酮含量呈“V”型变化,初花期最少,只有8.71 mg/g。红豆草叶的总黄酮含量呈缓慢升高,结荚期最高。
张咏梅晏石娟曹致中贾蕴琪
关键词:鹰嘴紫云英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总黄酮
不同豆科牧草总皂苷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水煮丙酮沉淀法提取苜蓿等豆科牧草的总皂苷,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利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体系显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比较不同豆科牧草总皂苷含量的差异。该试验方法准确,简便易行,显色后的样品稳定,在波长5 50 nm处有最大吸收值,且供试样品的浓度与吸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0.081 8x-0.038 1,R2=0.999 0。结果表明:同一苜蓿品种或品系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不同,其中花中的含量远远大于叶、茎,且叶与茎、花中总皂苷含量差异也比较大。不同种豆科植物中总皂苷的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小冠花的含量最高,而百脉根的含量最低,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小冠花、甘农三号紫花苜蓿、鹰嘴紫云英、白花苜蓿、红豆草、新疆大叶苜蓿、百脉根。
沈静吕文坤曹致中
关键词:豆科牧草总皂苷分光光度法
钙依赖蛋白激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2007年
将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基因插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上,构建成特异性表达载体pBI121-CDPK,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进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Columbia生态型品种中,获得了卡那霉素筛选的抗性植株,通过PCR扩增验证,拟南芥基因组中含有此抗性基因。
段金秀郭丽李钢徐柱文伏显华曹致中
关键词:表达载体构建拟南芥
水杨酸诱导苜蓿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对陇东苜蓿、大叶苜蓿、甘农3号和关中苜蓿4个感霜霉病品种进行了水杨酸喷雾试验,研究了水杨酸对苜蓿霜霉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陇东苜蓿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导效果可达61.8%,用不同浓度的SA诱导处理陇东苜蓿幼苗发现,SA诱导的最宜浓度为50μg/μL;SA诱导处理后,苜蓿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活性明显增强,POD、PAL在处理后第7 d、第5 d达到最大,分别为9.8(μ/g·hfw)和4.87(△OD/0.01 gfw),是对照的2.5倍和3.2倍.
孙涛曹致中马晖玲徐广平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
超声波辅助提取苜蓿中黄酮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为充分利用紫花苜蓿中的黄酮类物质,应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分别对影响苜蓿总黄酮提取量的乙醇浓度、超声波作用温度、固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提取次数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因素的互作效率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介质温度、固液比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均对苜蓿总黄酮的提取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且影响因素的主次分别为固液比>乙醇浓度>温度>处理时间,从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40%乙醇、40℃、1∶50固液比,超声作用60 min;以此工艺为提取条件,实际苜蓿黄酮提取量为6.22 mg/g,接近于理论提取量6.49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简便、可靠、高效。
魏伯平张咏梅曹致中唐云智
关键词:超声波紫花苜蓿总黄酮
苜蓿原生质培养及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应用被引量:11
2007年
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以及苜蓿Medicagospp.体细胞胚胎发生特性,综述了该技术在苜蓿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同时介绍了我国苜蓿研究领域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晖玲卢欣石曹致中
关键词: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苜蓿
刈割对苜蓿人工草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被引量:48
2004年
运用物种丰富度 (S)、个体数量 (N)、申农指数 (Shannon' s index,H′)、均匀度指数 (E)作为多样性分析的综合指标 ,分析了不同刈割次数苜蓿人工草地昆虫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 ,刈割对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主要是部分稀有害虫种类 ,对优势种和常见种的影响较小。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 ,害虫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刈割对天敌的种类及数量影响较小 ,其影响主要发生在刈割初期。苜蓿人工草地昆虫各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标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呈明显的差异和规律性 ,且受刈割次数的影响较大。当 6月上旬苜蓿进入现蕾末期和开花初期时 ,正值害虫始盛期 ,蚜虫、蓟马、盲蝽等优势类群的虫口数量很大 ,总群落和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很低 ,此时刈割 ,可以有效地降低优势害虫类群的虫口数量 ,提高各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 ,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使第 2茬苜蓿的害虫数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苜蓿种子生产田 ,当 6月上旬害虫进入始盛期后 ,数量开始急速增长 。
刘长仲周淑荣
关键词:刈割苜蓿人工草地昆虫群落结构天敌
4种豆科牧草总皂苷含量的测定及其生长过程中含量的变化被引量:9
2009年
以香草醛-冰醋酸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三萜皂苷的含量,对波长、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并分别对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百脉根LotuscornicμLatus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4种豆科牧草中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简便易行,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在25 min内测试结果稳定可靠。4种豆科牧草在整个生育时期总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完全一致。鹰嘴紫云英和红豆草在初花期总皂苷含量最低,产草量较高,牧草品质优良,适宜青饲或调制干草;盛花期总皂苷含量丰富,产草量最高,宜作为生产中提取皂苷产品的原料。小冠花总皂苷含量始终较低,是一种优质的豆科牧草,不会使反刍家畜产生臌胀病。红豆草、鹰嘴紫云英、小冠花和百脉根4种豆科牧草在整个生育期皂苷含量均为叶中多于茎中。
张咏梅晏石娟曹致中贾蕴琪沈静
关键词:鹰嘴紫云英红豆草百脉根小冠花总皂苷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