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4B20201008)

作品数:6 被引量:85H指数:6
相关作者:朱兴全翁亚彪廖申权宋慧群林瑞庆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弓形虫
  • 4篇弓形虫病
  • 4篇虫病
  • 3篇猪弓形虫病
  • 2篇特异
  • 2篇特异PCR
  • 1篇毒株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中间宿主
  • 1篇人兽
  • 1篇人兽共患
  • 1篇人兽共患病
  • 1篇弱毒
  • 1篇弱毒株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技术
  • 1篇宿主
  • 1篇强毒
  • 1篇强毒株
  • 1篇扩增

机构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出入境检...

作者

  • 6篇朱兴全
  • 5篇廖申权
  • 5篇翁亚彪
  • 4篇宋慧群
  • 3篇林瑞庆
  • 2篇张德林
  • 2篇张翰
  • 2篇谢德华
  • 1篇李华文
  • 1篇范万红
  • 1篇杨傲冰
  • 1篇郑唤钦
  • 1篇翟敏莉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例猪弓形虫病的特异PCR诊断与虫株分离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并通过动物接种的方法分离弓形虫虫株。方法用涂片镜检、特异PCR方法检测病料,用经PCR方法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结果病例1的肺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见有少量的弓形虫滋养体,但病例2的颌下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未见有弓形虫滋养体。用特异PCR方法检测两个病例的上述病料,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小白鼠接种试验从每个病例均分离出一个弓形虫虫株。结论特异PCR诊断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检测猪弓形虫病,小白鼠接种试验是一种较好的弓形虫虫株分离方法。
廖申权翁亚彪宋慧群杨傲冰崔建鑫张翰朱兴全
关键词:弓形虫猪弓形虫病特异PCR
猪弓形虫病诊断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06年
廖申权翁亚彪宋慧群朱兴全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药物治疗弓形虫感染人兽共患病刚地弓形虫中间宿主
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3
2005年
以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作为弓形虫种特异的遗传标记,建立了猪弓形虫病特异PCR诊断方法。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建立了猪弓形虫病动物模型,摸索出猪弓形虫病PCR检测的最佳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PCR方法最低能检测到10 个弓形虫速殖子的DNA,且与相关的8种原虫和线虫均无交叉反应,证明该PCR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动物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在试验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感染后第5 d),对取材的8 个组织样品用该PCR方法检测,有6个组织样品为阳性,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肺门淋巴结。
谢德华朱兴全崔焕粦丘初集范万红廖申权翟敏莉林瑞庆翁亚彪
关键词:弓形虫特异PCR
弓形虫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基因型鉴定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并给全世界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弓形虫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较为困难。传统的检测方法如病原学诊断、免疫学检测等费时且不够稳定。而以核酸扩增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实时定量PCR(RT-PCR)、巢式-PCR和PCR-RFLP等的应用,不仅为弓形虫病的诊断提供了快速、灵敏、特异及稳定的检测方法,而且通过对病原基因型的分析鉴定为弓形虫群体生物学、流行病学、疫苗研究及对基因型和疾病模式之间潜在的相关性研究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张翰廖申权宋慧群朱兴全
关键词:弓形虫病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分型
中国4个弓形虫虫株GRA6基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1
2005年
通过对国内来源于不同宿主的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绵羊株4个弓形虫虫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的致密颗粒抗原(GRA6)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首次对中国弓形虫虫株进行了基因分型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弓形虫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提供资料。PCR-RFL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RH、SH、CN3株弓形虫为一种带型,QH和ZS2株弓形虫为另一种电泳带型。GRA6序列分析结果显示:RH、SH、CN3株弓形虫的GRA6基因序列上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RH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Ι,为强毒株;QH和ZS2株弓形虫的MseΙ酶切位点与国外报道的弱毒株BEVERLEY株和ME49株一致,同属于基因型Ⅱ,与PCR-RFLP分析结果一致。除MseΙ酶切位点外,中国的几个虫株GRA6序列与GenBankTM注册的RH株及BEVERLEY和ME49两个弱毒株有个别碱基的差异。结果证明中国人源弓形虫包含了Ι、Ⅱ两种基因型,而动物源性弓形虫则因宿主和来源地不同亦有Ι、Ⅱ两个基因型。
谢德华翁亚彪李华文郑唤钦林瑞庆张德林朱兴全
关键词:虫株RFLP分析强毒株弱毒株H株来源地
中国弓形虫虫株529bp重复序列的PCR扩增、克隆及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首次对中国来源于不同宿主、不同地域的9个弓形虫虫株(ZS1人株、PY猪株、GY猪株、ZC猪株、NT猪株、ZS人株、SH人株、CN猪株、QHO绵羊株)以及国际标准强毒RH株之间在529bp重复序列的变异进行研究,从而为进一步的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以及弓形虫病的防制奠定基础。【方法】抽提基因组DNA后,用PCR方法对10个虫株的529bp重复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GEM-TEasy质粒载体,再经菌落PCR及酶切鉴定阳性克隆,然后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10个弓形虫虫株的529bp重复序列都不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范围为0.8%~2.9%。变异主要位于第32~55位碱基之间,这些碱基变异与虫株的宿主来源、地域来源及毒力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529bp重复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弓形虫与其它寄生虫的种间鉴定,但不适合用于研究弓形虫的种内遗传变异。
宋慧群张德林廖申权翁亚彪林瑞庆朱兴全
关键词:弓形虫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